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隋朝上朝规律 唐朝上朝是什么时间

导语:隋朝上朝规律是指皇帝每天早晨出宫入朝的时间。隋朝上朝时间为日出后两个时辰,即早晨六点钟。而唐朝上朝时间则是在隋朝的基础上稍有变化,通常在早晨五点钟。这一规律对于朝廷的运转和官员们的作息有着重要的影响。

目录导航:

  1. 隋朝上朝规律
  2. 古代大朝会几天一次
  3. 皇上上朝的殿叫什么
  4. 皇帝上朝的那个叫什么殿
  5. 李世民几点起床
  6. 古代臣子在宫殿上的站位
  7. 唐朝上朝服饰
隋朝上朝规律

隋朝较短,唐朝上朝制度基本和隋朝一样的,

唐时帝王每日都要临朝视事。 《唐会要》引《仪制令》:"诸在京文武官员职事九品以上,朔望日朝;其文武官五品以上及监察御史、员外郎、太常博士,每日朝参。

【这句话意思是,在京文武含九品及以上每月初一和十五上朝(朔望日朝),其他文武官五品以上及监察御史、员外郎、太常博士,每日上朝,除了休息日】

每逢初一十五,这是大朝,就京文武九品以上可以上朝参见皇帝,和皇帝商讨大事。或者碰见紧急事件召开,上朝时,之前就确定了大朝要商讨什么,请什么人参加,很有针对性。商议完毕,各大臣还有皇帝回自己的办公室处理自己的问题,工部的会工部吏部的回吏部。

其他文武官五品以上及监察御史、员外郎、太常博士,每日上朝,一般都是指三省六部各个官员包括吏员到办公室办公,皇帝到自己的办公室办公。就如同现在上班一样。

再说时间,在唐朝上朝的时间是卯时(凌晨4点-5点左右)(点名叫做“点卯”就是这样来的),处理完事务下班,一般下班时间是在下午3点左右,中午会有午餐和休息时间,算起来,差不多和现在一样八小时左右。

一般下朝后,官员们就可以休息了,但是吏员们需要去传达或者执行某些命令

百官上朝,唐诗中也有说以"鼓声"为号令的。李贺《官街鼓》诗中说:"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隆隆呼月出。"王琦注:"《唐书》:“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鼓三千挝,辨色而止。”其制盖始于马周。旧制:京城内金吾昏晓传呼,以戒行者。周上书令金吾每街隅悬鼓,夜击以止行李,以备窃盗,时人呼曰鼓,公私便焉。”可见置于街坊的鼓,当日暮、凌晨时敲响,主要用于警戒以防盗贼,也兼有报时的作用,以启坊门。原与百官上朝无关,但百官可以据鼓声判断时辰,所以唐诗中 写到早朝的诗,多写钟声,也有钟鼓一齐写到的。

"官街鼓"凌晨 "五更二点"敲起,相当于今日的早上五时左右。古代天子讲究 "勤政",所谓 "夙兴夜寐",上朝理事,不敢懈怠。上朝的百官们当然更要早起,因为他们散居于长安各街坊,距上朝的宫殿还有相当远的一段路程。《明皇杂录》:"五鼓初起,列火满门,将欲趋朝,轩盖如市。”是晓色朦胧中百官上朝的真实写照。

隋唐时期的官员上朝奏事也均有座

我们看电视剧里那些皇帝,感觉好像每天都要上朝,但其实不是。每个朝代对上朝的规定都不一样,比如说清朝是每十日一朝,也就是十天上一次早朝。但是也有例外,比如说康熙、雍正和乾隆这几位都是勤政爱民的好皇帝,真的就做到了每天上朝。

在西汉时期,是每五日一朝,然后五天休一天。这样的上朝制度一直延续到了唐朝,都是这样。到了唐朝的时候,因为国家比较兴盛,但是事情也就比较多了,官员们休假变成了十天才休一天。

到了宋朝的时候,有几位皇帝觉得上朝真的太麻烦了,就改成了逢五上朝,比如说每个月初五、十五、二十五上朝,其他的时候就都免了。这样就变成了一个月大概只上朝三次。

到了元朝的时候,他们认为上朝更多的就是一种形式,他们对这种形式主义不太喜欢,所以就干脆直接免了早朝。除非是一些特殊的情况,其他时候几乎是不上朝的。

古代大朝会几天一次

正常情况下是三日一朝,也有的皇帝隔日上朝,叫“间日朝会”,康熙为代表的勤劳皇帝是每日一朝。

崇祯一心中兴,每天都上早朝,一天一次。明孝宗当初更勤政,还会上个午朝,一天两次。万历皇帝在前期很勤政,但是从万历15年就开始不怎么上朝,直到万历48年驾崩,一直如此。

还有特例,比如过年,祭天,成婚(迎娶皇后)的时候是不上朝的。

古代皇帝一般是在早上4、5点左右上早朝。

据大明会典记载:早朝时,大臣必须午夜起床,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凌晨3点,大臣到达午门外等候。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大臣就要排好队伍;到凌晨5点左右钟声响起时,宫门开启。 百官依次进入,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

官员中若有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稳重的都会被负责纠察的御史记录下来,听候处理。通常,皇帝驾临太和门或者太和殿,百官行一跪三叩头礼。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机会与皇上对话,大臣向皇帝报告政务,皇帝则提出问题或者做出答复。

皇上上朝的殿叫什么

古时皇帝上朝的地方叫金銮殿。紫禁城中清故宫的太和殿经常被俗称为“金銮殿” ,然而,金銮殿的出处却在是唐朝长安的大明宫。由于比邻大明宫西边的翰林院,金銮殿是文人学士等待皇帝诏命应对之所,因此极有名气。宋代时仍沿袭唐制,也在京城建有金銮殿。而唐宋时期出现许多文人雅士,在写作中都把皇宫正殿称为金銮殿,再加上之后的一些民间戏曲小说中,也有相同的称呼。因此,皇宫的正殿称为金銮殿的俗称也就日渐形成。

不同的朝代皇宫地点不同,宫殿名称也不同,通常皇帝处理朝政接见文武百官的宫殿我们民间百姓称作“金銮殿”,但真正的名字各朝不同,而且根据皇帝的喜好不同,可能日常处理朝政的宫殿也不是同一座,也只有接见百官和各国使节的大殿同一个朝代一般不会变化,但宫殿名字可能会改。

如明清两朝皇宫都是现在的故宫,明朝开始叫奉天殿,后来改名为皇极殿,清朝时改名为太和殿。北宋开封皇宫里叫文德殿,南宋杭州皇宫里叫大庆殿。唐朝有太极殿、含元殿都曾经被皇帝用来处理朝政和接见文武百官作为上朝的地方。百官从外面走到宫殿里时的那条通道叫御道,这条道路的中间是皇帝走的,文武百官只能走在这条道路的两侧。

皇帝上朝的那个叫什么殿

1、古时皇帝上朝的地方叫金銮殿。

2、紫禁城中清故宫的太和殿经常被俗称为“金銮殿” ,然而,金銮殿的出处却在是唐朝长安的大明宫。由于比邻大明宫西边的翰林院,金銮殿是文人学士等待皇帝诏命应对之所,因此极有名气。宋代时仍沿袭唐制,也在京城建有金銮殿。而唐宋时期出现许多文人雅士,在写作中都把皇宫正殿称为金銮殿,再加上之后的一些民间戏曲小说中,也有相同的称呼。因此,皇宫的正殿称为金銮殿的俗称也就日渐形成。

李世民几点起床

一般4点到5点左右起床。 唐朝立国之君李世民,原是勤政励志的君王,每天早晨六点钟上朝听政议事,退朝一般视政事完毕方让百官退出殿堂,史料介绍,李世民上朝时有时议事过久,则令御厨送上缮食,让百官边吃边讨论问题,完事后才退朝。当然一般情况下,唐朝都是中午1点左右便退朝的。

李世民这种做法,其后任子孙都遵照执行不误

古代臣子在宫殿上的站位

1 中国文化以北为尊 宫殿都是 坐北朝南 上朝时官员 文东武西 对应青龙(文官)白虎 (武职) 如果你以皇帝的位置来讲 文左武右

2 左第一的一般是宰相(清代中堂),右第一一般是太尉(清 军机大臣),按官位高低排下去的 。

3 按品阶站与按官位高低站下去 一般是四品(包括四品)以上的京官 相当于现在政治局全体 人大常委会全体 王公贵族一般有官职才能上朝

4 大朝会时 每逢岁首举行“大朝会”,是始于西周的一种礼仪规格最高的朝仪,一直沿用至清代

“大朝会”即百官朝见天子。《周礼·春官·大宗伯》载:“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相当于今天一年一度的“述职报告”。 这时各个省的领导冒号 们就来鸟

答:春秋战国时期臣子在宫殿上的站位是按照官职的高低次第排列,还没有出现日后的文武分列左右,但此时古人却是以右为上,左为下,比如“以蔺相如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这里就是说蔺相如官职比廉颇高。

到了汉朝这朝仪就讲究多了,上朝的官员必须有“门籍”,出入宫门必须办证,没有证件是不会让你入宫的。在站位上也是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三师的副职)第一,诸侯王排在第二,大将军、骠骑、车骑、卫将军其次。从站位上也能看出来,在汉代武官地位还是很高的。

在唐朝,这上朝的站位变成了文官居左,武官居右。据说这是源自《老子》:“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表现唐朝上朝的泥塑,可以看出来文官在左,武官在右。唐朝站位其实和汉朝没什么区别,只不过唐朝的正一品都不怎么上朝,唐朝的正一品和从一品大多是荣誉衔,一般获得这种荣誉头衔的都是给那些上不了朝的老官员。唐朝上朝时站在第一排的都是正二品,比如左右仆射(ye)、中书令等等,剩下官员按照 品级前后站班。

到明朝,这上朝的官员也多了,而且明朝官员经常来回调动,所以站位也就不再是一成不变,为此,明朝特地有官员编制朝班表,根据大臣官职高低每次上朝前贴好“名牌”。

到了清朝,其实就不在有“常朝”了,也就是文武大臣不用天天跑来上早朝了,一般都是皇帝和内阁学士、各部大臣召开小型“早朝”,也叫作“御门听政”。只有在重大节日或庆典的时候会举行“大朝”,一年也没有几次。清朝上朝的站位就是内阁学士在前,各部大臣在后,但和前朝有所不同的是,如果王爷或者皇子担任某部官员,那么他也是可以参加朝议的。清朝会给一些封无可封的官员赏赐上朝时宫中跑马、乘轿的特权待遇。

历史上大臣们上早朝绝对不是像电视剧中演的一样,大家分列左右,高喊“臣有本奏”“无事退朝”,不同的时期上朝的规矩是不同的,不按规矩的下场可是很惨烈的。

唐朝上朝服饰

唐太宗贞观年间定令:百官之服,三品服紫,四品绯,五品浅绯,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

高宗上元元年有进一步重申百官服色:文武三品以上服紫色,四品服深绯,五品服浅绯,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浅青。此后遂沿革不变,成为有唐一代官服服色的标准。

官员袍服的质地、花纹、图案也有区别。七品以上官员可服花纹绫。五品以上官员袍服纹饰图案有雕、鹘、鱼、雁、花草等图案。据《唐会要•舆服》:诸王饰盘龙及鹿,宰相饰凤池,尚书饰雁,左右卫将军饰麒麟,左右武卫饰虎,左右鹰扬卫饰鹰,左右千牛卫饰牛,左右豹韬卫饰豹,左右玉钤卫饰鹘,左右监门卫饰狮,左右金吾卫饰豸,都督、刺史饰山形纹。

德宗时有规定:节度使以鹘衔绶带,取其武毅以靖封内,观察使以雁衔仪委,取其行列有序,冀人人有威仪。此种纹饰图案,各以文、武执掌而规定,时人称之为“袍花”。

唐代官员还有赐紫,赐绯,赐鱼袋之制。所谓赐紫、赐绯,即职事官的品阶还不及三品、五品,为酬其勋劳,赐以三品、五品的官服以示殊荣。赐紫、赐绯之后,通常可长期服用。此外,还有借紫、借绯,即官员的官品低于三品、五品,特许假借使用服三品、五品官服。如中央官出使外邦,地方官都督,刺史官品低的都可以借紫、借绯,但职任满期后,必须缴还,恢复旧有的官服。

三品、五品官员随品服又有给鱼袋之制。鱼袋三品以上饰金,五品以上饰银。睿宗景云年间,诏令衣紫者给金鱼袋,衣绯者给银鱼袋,玄宗开元时,还允许退休官员也可终身佩鱼。

自此,百官赐紫、赐绯,必兼赐金、银鱼袋。此制,唐人称为“章服”。章服是表示官员身份和地位的,唐人很重视,也常见于诗句之中。如杜甫“朱绂负平生,银章付老翁”,白居易“一片绯衫何足道,便留朱绂还铃阁”。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89118.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请问河南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为是古代名人都在河南下一篇:巴厘岛的故事真实原型 印度收视历史纪录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