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京师保卫战 明朝保卫北京城第一战

导语:明朝时期,北京城面临外敌的入侵威胁,京师保卫战成为保卫首都的重要一战。这场战役以明军成功击退敌军的势力,保住了北京城的安全,被誉为明朝保卫北京城的第一战。

目录导航:

  1. 京师保卫战
  2. 明朝时代于谦是如何保卫北京的
  3. 北京保卫战明朝有多少兵力
  4. 明代北京城面积
京师保卫战

北京保卫战或称京师保卫战、明京师保卫战、北京之战、明保卫京师之战,是指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攻打明朝首都北京,明朝在兵部尚书于谦领导下开始的一场首都保卫战。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六日,明军主力在土木堡遭遇惨败,明英宗也被俘,土木之变使明王朝遇到严重的危机。危急之时时任兵部尚书的于谦加强战备。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八日,皇太后命郕王朱祁钰监国。京城大官富户纷纷南逃,有的大臣也主张南迁。于谦、陈循、王直坚决反对,主张保卫京师为天下根本。于谦临危受命,任兵部尚书。朱祁钰九月六日即帝位,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以为景泰元年。

也先挟明英宗要挟明廷之计不逞,遂于十月率大军进犯北京。十月十一日瓦剌军抵北京城下,列阵西直门外,把明英宗放置在德胜门外空房内。十三日,于谦、石亨率军与瓦剌军战于德胜门外,瓦剌军大败。随后又转战至西直门进攻明军,也被明军击退。瓦剌军不甘失败,又在彰义门组织进攻,明军佯装失利,瓦剌军追到土城,被潜伏在民居内的明军火枪手阻击,死伤无数,不得推进。加上天寒地冻,京师外围守军的奋力抵抗,到十一月八日,瓦剌军退出塞外,京师解严。于谦和主战派官员领导和组织的京师保卫战,取得了胜利,粉碎了瓦剌军企图夺取北京的野心,明王朝转危为安。

翌年太上皇朱祁镇回宫后随即被软禁,与不愿放弃帝位的朱祁钰关系紧张,后来终于引发夺门之变。名称北京保卫战发生时间1449年(正统十四年)8月16日—11月8日地点北京参战方瓦剌军、大明军结果瓦剌军退出塞外,京师解严。

明朝时代于谦是如何保卫北京的

我是秦唐长安,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于谦(1938年—1457年),浙江钱塘人(杭州),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

正统十四年八月十五日,明英宗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鼓动下率领二十万大军与瓦刺军大战于土木堡,明军惨败。“骡马二十余万,并衣甲器械辎重,尽为也先所得”。十多年来的物资、人才积累,此一战,一扫而光。二十余万大军崩溃,文臣武将战死五十余人,王振被护卫将军樊忠用铁锤击毙,朱祁镇被俘。

正统十四年八月十八日,监国朱祁钰主持朝会,众大臣慌做一团,建议南迁,于谦全力主战:“建议南迁之人,该杀!”。十九日,于谦下令两京、河南备操军、南京、山东备倭军、江北运粮军入京布防。

九月初,各路兵马纷纷赶到,京城兵力达到二十多万,粮草充足、军民心稳。十月八日,兵部尚书于谦下达作战动员命令:“凡守城将士,必英勇杀敌,战端一开,即为死战之时!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立斩!临阵,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敢违军令者,格杀勿论!”。十月十一日,北京保卫战正式拉开序幕,瓦刺先是试探性进攻西直门,兵败退走。瓦刺军进攻德胜门,于谦部署了明军神机营的火枪,瓦刺军进攻德胜门的主帅被击毙,瓦刺骑兵四散逃命,几乎被全歼。在西直门、安定门的战斗中,明军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瓦刺军久战无果,死伤惨重,瓦刺军在也先的率领下退回关外。

轰轰烈烈的北京保卫战结束了,于谦用他大无畏的勇气击败了来犯的军队,名垂青史、万古流芳!




北京保卫战明朝有多少兵力

答:北京保卫战明朝有22万兵力!

正统十四年(1449年)10月,在经过了整整一个月时间修正后,也先率10余万瓦剌军队逼近北京城。然而正所谓战机稍纵即逝,在一个月前,北京城内到处充斥着失败言论,人人都想趁早开溜。可是一个月后,北京城却如同重获新生。新任兵部尚书于谦下令将宣府约8万名边防军,以及辽东的守军,北直隶、山西、山东、河南的后备军全部调集到了京城。等到也先率军抵达北京附近时,明朝守军已达到了22万兵力

“北京保卫战”在1449年10月中旬正式打响,由于明军在此战中已做好了充分准备,再加上人数和主场优势,所以抵抗非常顽强。瓦剌军队虽在土木堡战场上大显神威,但在进攻北京城的战斗中却丝毫占不到便宜。战斗仅进行了5天时间,也先就意识到攻下北京城已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于是他下令撤军,灰溜溜地跑回了蒙古。

“北京保卫战”失利让也先的威望直线下降,不少蒙古贵族公然质疑他在处理与明朝军事、外交方面的种种失误。也先用蒙古人的传统方式搞定了所有反对者,也就是将这些人全部杀掉。然而此时也先又犯了另一个致命失误。

明军人数在20-22万。

京师保卫战或称北京保卫战是1449年(明正统十四年)中国明朝在兵部尚书于谦领导下,将蒙古瓦剌首领也先所率攻打北京的大军击退的战争,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明军的主力在土木堡之战中覆没后,京城只剩下部分守城部队。为了迎接战斗,于谦重组京军。他急调两京、河南的备操军,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的官军,以及浙江兵来到北京,使京城兵力由数万人迅速增加到22万多人。

明代北京城面积

明代的北京城有三千五百万平方米。

1、明初建的北京城(今内城)东西宽为六千六百七十米,南北深为五千三百一十米,面积为三千五百四十万平方米。城南面三门,东、西、北各两门,共有九门。

2、它的城市干道和胡同基本沿元大都之旧,因南北向的城门不相对,城内没有南北贯穿的街道,东西向的城门虽相对,却受积水潭与皇城阻隔,也未能形成横贯全城的街道,各城门内的大道的尽端大都是丁字街,成为北京城市干道的特点。

3、民国十五年北洋政府在宣武门和正阳门之间开了和平门。1937年日本占领北平后, 为了使东郊和西郊成为直线道路,又将东单牌楼东面的城墙和西单牌楼下面的城墙切开,开了复兴门和建国门。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93611.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太原古县城和柳巷有什么区别 古代衙门旁有饭店吗吗下一篇:米卢十强赛全纪录 阿曼历史记录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