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大纵湖东晋古城的由来 东晋历史概念及特点概括

导语:大纵湖东晋古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承载着东晋时期的历史记忆。东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具有鲜明的特点,包括政治动荡、文化繁荣等。大纵湖东晋古城作为东晋时期的遗址,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这段历史。本文将介绍大纵湖东晋古城的由来,以及东晋的历史概念和特点。

目录导航:

  1. 大纵湖东晋古城的由来
  2. 为什么要称西晋东晋,而不是北晋和南晋
  3. 东晋的政治给了我们什么历史启示
  4. 东晋的统治呈现出了什么样的特点
  5. 东晋时代特征
  6. 东晋政治的特点是什么
  7. 晋朝为什么要分为东晋和西晋
  8. 西晋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大纵湖东晋古城的由来

传说大纵湖原为东晋古城,东晋城内有一位十分孝顺母亲的少年叫宗保子,他在天地一声巨响,洪水汹涌而来时,背着母亲飞跑,直至上气不接下气无力再跑,他才停下。说也奇怪,他回头一望,东晋古城不见了,变成了一片汪洋的湖水,从此东晋古城就成了大纵湖。

1929年大旱,湖底干涸,曾发现很多锅灶、城墙砖和铺地砖、坛子等,还有断旗杆,以及城墙和街道的残迹。今年3月疏浚航道时挖泥船还从湖底挖出了1000多枚古铜钱,从铜钱的年代来看,考古人员认为最迟是南宋和元年(1119年)所造。

目前复制的大纵湖东晋古城己初具规模,古城占地面积近千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8亿元,由入口综合服务区、历史人文主镇区、旅游商品餐饮购物区、特色会所集中区、酒店休闲娱乐区等组成,计划用两年时间,将其打造成集旅游、休闲、度假、商贸于一体的旅游服务集聚区,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水乡岛城。

为什么要称西晋东晋,而不是北晋和南晋

公元265年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历史上称西晋(公元265→公元316年)。公元317年西晋皇族司马睿在士族支持下在建康(今南京)建立晋,历史上称东晋。历史上为什么称西晋东晋而不是北晋南晋,因为南京大致位于洛阳东偏南,所以后人叫东晋,好似西汉东汉一样。例如杭州位于开封南偏东,所以后人叫北宋南宋。

在朝代名前面加东西、南北,其目的有二:

其一,为了区分国号相同的政权

其二,为了划分同一政权的不同阶段

其区分依据是根据国都的位置,这没有疑义,但在国号前加“东、西”到加“南、北”的转变,其实反映的是我国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

1,宋朝之前,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在北方,所以天下统一的关键在于关中与关东(函谷关以东)的对抗,也就是东西对抗。

从国都来看,就是长安与洛阳的区别。比如西周和东周,西汉和东汉都是如此。

2,从宋朝开始,我国历经三次衣冠南渡后,经济文化中心南移至江南地区。

从此统一天下的关键在于南北,从国都来看,就是北京和南京的对立。

3,而晋朝和宋朝便是这一转变的过渡。

晋朝之时,人们看待天下大势依然以东西而论,与长安和洛阳相似,东晋的国都建康(南京)在西晋国都洛阳的东面,“东”更能体现当时政权的地缘属性,所以史称东晋。

南北朝时期虽然也是南北对峙,但当时能否统一天下依然取决于北方的东西对峙和最终融合,当时历史发展的主线在北不在南。

东西对峙决定天下大势的局面即使到了隋末依然没有改变,李世民一统天下的关键是击败山东(太行山以东)的王世充和窦建德,而当时的南方并无真正可以对抗的政权。

但从宋朝开始则不同,南方已经从整体上超过了北方,统一天下之局变成了南北之争,所以即使临安也在开封的东面,但更在南面,“南”更能代表这一政权的地缘属性,所以称南宋,而非东宋。

中国历史上任何朝代的国号建立的时候都是全称,比如晋朝,都是称晋,晋朝。唯有后代历史学家为了区分,才不得不在前面加上南北、西东、前后。

比如西汉,在东汉时期,称为前汉,东汉成为后汉,有名的就是《后汉书》,后汉就是指的东汉。刘秀为了表面刘氏的正统,因而延续了国号。但实际上,东汉与西汉皇室的血脉差距很大了。三国时期的刘备一样延续刘秀的做法,称呼自己的为汉朝,历史学家称季汉(拥汉派),蜀汉、蜀(拥魏派、拥吴派),一个朝代两种以上的称呼,流露出历史学家的政治态度。

历史上存在西周、东周,西汉,东汉,到了东晋南北朝之后,为了延续这样的传统自然就会使用西晋、东晋的称呼。但是东晋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件,就是衣冠南渡,重点发展江表地区,就是现在的南方地区,导致,南方逐渐成为整个国家的经济重心。

晋朝之前的关内、关外主要指函谷关。关中富庶,国家的重心就是关中地区。但是宋朝以后,关内关外就是指山海关,关东就是指山海关以东,关内就是指山海关以西。国家重心的转移,江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不断的汉化,成为国家的中坚力量,才是称呼变化的根本原因。

隋唐时期,江南逐渐富庶,扬州的地位就是现在上海香港的地位,因而烟花三月下扬州,应该就是到国家最富饶的地方去游玩。

两宋时期,南宋屹立不倒,比东晋坚强的原因,就是江南富庶,经济发展迅速,这一风格一直延续到现在。

元明清时期,江南一直富庶,朱元璋反元,也是从江南起家,并定都在南京。和晚晴对抗的民国政府也是定都在南京。

六朝古都开始了江南的发展。造成国家朝代更迭的变化。

265年曹魏权臣司马炎废除曹魏皇帝,自立为帝,建立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316年内迁的匈奴首领刘渊灭掉西晋;317年南迁的西晋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定都建康(今南京),史称东晋。由此可知,西晋的都城在西边洛阳,东晋的都城是今东边南京,所以会有西晋和东晋之分,而没有南晋和北晋之别。

东晋的政治给了我们什么历史启示

第一,社会的安定有助于经济的发展.江南原本落后,但是东晋南朝时期南方不像此时的北方那样有剧烈的战乱,东晋南朝的政治斗争都集中于宫廷内部,大规模的战乱相对要少.大体上也就是东晋的孙恩卢循起义和侯景之乱破坏较大.因此安定有助于休养生息;

第二,人力资源是发展的基础.东晋南朝时期,北方人民大举南迁,既增加了劳动力有助于经济的开发,又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第三,要学习人民勤劳智慧.

启示:人民对于朝廷的建设十分重要

从整体上看,十六国时期是我国中古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时期。

这一时期,南北对立,北方各政权之间战乱不已。由此带来的人民流散,人口锐减,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战争对于社会物质财富的巨大消耗等等,是造成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凋敝和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

东晋的统治呈现出了什么样的特点

东晋政治的特点是士族与皇权结合。

东晋建立后王导被任命为宰相,王敦控制着长江中游,在朝官员也大多与王家有关。至此,王氏在东晋的实力甚至超过皇权,就连司马睿对王敦不满也不得不委曲求全,忍气吞声。故时人谓之“王与马,共天下”,这一在东晋初立就造成的士族力量与皇权平行甚至超越皇权的现象一直影响着东晋王朝,直到其终结。也正如此,使得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了这么一个罕见的政治现象——士族的力量始终影响左右着皇权,而皇权却对士族没有什么行之有效的办法。

东晋时代特征

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宗室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政权,建都洛阳的西晋覆亡,史称东晋。

东晋是门阀士族政治,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这一历史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东晋时代,也曾经内部四分五裂。东晋与之前的孙吴以及其后的宋、齐、梁、陈,合称为六朝。

思想:东晋时期,放荡的行为稍微收敛,但清谈之风因为朝廷权贵提倡而盛行不衰。当时世族生活优裕,多喜于名山古刹、别墅湖畔优谈玄理,成为社交活动。

朝廷及世族忽略具体事务,终日畅谈玄理,形成苟且颓废的价值观,导致东晋朝廷逸于偏安。由于佛教东传,许诣、孙绰将佛学加入清谈,与玄学互相激汤。

东晋政治的特点是什么

东晋政治的特点是士族与皇权结合。东晋建立后王导被任命为宰相,王敦控制着长江中游,在朝官员也大多与王家有关。至此,王氏在东晋的实力甚至超过皇权,就连司马睿对王敦不满也不得不委曲求全,忍气吞声。故时人谓之“王与马,共天下”,这一在东晋初立就造成的士族力量与皇权平行甚至超越皇权的现象一直影响着东晋王朝,直到其终结。也正如此,使得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了这么一个罕见的政治现象——士族的力量始终影响左右着皇权,而皇权却对士族没有什么行之有效的办法。

东晋王朝,最明显的就是其由士族门阀掌权的门阀政治。

门阀政治起于东晋之初,琅琊王氏、颍川庾氏等门阀,确立了以北方侨姓士族和南方本土士族,与司马氏皇权共治天下的政治格局。

在门阀政治的格局之下,士族门阀压制皇权,由此一改西晋时司马氏宗亲遍布朝堂内外并握有重权的情况,改由士族子弟出仕中枢和外部方镇。干系江左政权安稳与否的荆、豫、徐、兖等各州军事方镇,也大多以士族掌控。由此确立了一种无论中枢还是方镇,都由士族掌权的局面。

东晋政治特点:

①皇帝垂拱

朝权国命,递归台辅;君道虽存,主威久谢。

②门阀当权

侨姓: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郡桓氏、陈郡谢氏

吴姓:吴郡朱、张、顾、陆

③流民御边

利用流民武装捍卫江淮

“门阀政治”指“门阀与皇权的共治”,是相对于皇权政治而言的,只存在于东晋一朝。

“士族政治”指门阀的政治社会特权,是相对于官僚政治而言的,存在于整个魏晋南北朝。

晋朝为什么要分为东晋和西晋

这是由于两个朝代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为了加以区分才称之为东晋和西晋的。

西晋就是取代三国时期的魏国所建议的朝代晋朝,史称西晋,西晋是一个统一的王朝。东晋是西晋被前赵灭亡后西晋的皇族在建康所建立的晋,这时已经是五胡乱华时期,俗称五胡十六国,东晋是一个偏安一隅的王朝,并不是统一王朝,为了和以前的晋相区别,所以叫东晋,其实两个朝代都叫晋,只不过后人为了在历史上区分两个朝代而称呼西晋和东晋的。

西晋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政治方面:

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具有重要地位;

同时又由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决定而创立许多制度,具有鲜明时代特征;

(1)士族制度贯穿魏晋南北朝时期

士族制度形成于汉魏之际,西晋时得到巩固,东晋时达到鼎盛,南朝时逐渐衰落。

(2)利用国有荒地,解决劳动力不足

曹操大规模推行屯田制;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

经济方面:

一是江南迅速开发,中原相对停滞;

二是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三是商品经济水平较低;四是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其中,江南经济赶上北方是最重要的特点。

民族融合方面: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民族融合的重要阶段。

西晋时,出现了匈奴、鲜卑、羌、氐、羯等族大迁徒的局面;

十六国时期,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贵族割据势力削弱,北方出现民族融合趋势;

北魏孝文帝时期,加速了民族融合和封建化进程,实现了民族大融合;

晋朝(266年~42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266年司马炎篡魏,建立政权,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即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国势渐衰。313年,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西晋被匈奴人灭亡。317年,西晋皇室南渡江南,司马睿在建邺(今江苏省南京市)延续晋朝,史称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中原汉地。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东晋以少胜多,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北方南迁的汉人将大量生产力与先进技术带入江南,进一步开发了江南地区。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1][2]

西晋承袭中原曹魏领土,统一后又占有孙吴疆域。东晋随其疆域的变化而有增减,北界主要在秦岭淮河一线。两晋的政治体制为世族政治,[3]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的基础。[4]晋朝时期的农业、商业、手工业等相比较三国时期也有了进一步发展。

晋朝虽为汉末以来中国文化中衰时期,但在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科技等方面也有新的发展。两晋的文化走向多元发展,是一个文化开创、冲突又融合的时代。由于儒教独尊的地位被打破,哲学、文学、艺术、史学及科技纷纷出现革新,有些成为独立的学问。思想有由本土发展的玄学、道教及由印度东传的佛教。边疆民族的草原文化与晋朝的中华文化逐渐展开文化交流,民族融合。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93885.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古巴比伦是欧洲还是亚洲 古巴比伦现在是伊拉克吗下一篇:太空中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美国宇航局发布超级黑洞:制造X射线耀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