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北魏世宗 北魏的皇帝姓什么

导语:北魏世宗是北魏的皇帝,他的姓氏是拓跋。北魏世宗是北魏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繁荣。他还积极发展农业和经济,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北魏世宗也注重文化教育,推动了文化艺术的繁荣。

目录导航:

  1. 北魏世宗
  2. 北魏的皇帝姓什么
  3. 北魏武帝是谁
  4. 北魏最后三个皇帝
  5. 北魏开国皇帝是谁?统一北方的北魏皇帝是谁
北魏世宗

元恪,北魏世宗(483年-515年),北魏第8位皇帝。

元恪(483年~515年),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北魏王朝第八位皇帝,孝文帝元宏次子,母为文昭皇后高照容。

太和七年(483年),出生于平城宫。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册立为皇太子。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北魏孝文帝去世后,即位于鲁阳,由“六辅”秉政。在位期间,扩建洛阳城,巩固汉化基础;向南朝发动一系列战争,攻取汉中之地。向北攻打柔然,国势盛极一时。一生笃信佛教,废除子贵母死制度。在位后期,猜忌忠良至亲,外戚高肇专权,朝政日趋黑暗,国力逐渐衰败。

延昌四年(515年),驾崩于式乾殿,年仅三十三岁,庙号世宗,谥号宣武皇帝,安葬于景陵。

北魏世祖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08~452年)的庙号。拓跋焘,鲜卑族人,字佛狸,北魏皇帝,在位29年,谥号太武皇帝,庙号世祖,史称魏太武帝。在拓跋焘统治期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使西晋末年以来北方地区的割据混乱局面得以结束,为北方社会经济文化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北魏的皇帝姓什么

为吸收中原文化推行全面汉化:下令改穿汉服并改掉鲜卑姓氏,鼓励鲜卑与汉族通婚,迁都洛阳。

胡人的标记——鲜卑的复音姓——也被认为是化外之物。于是皇帝自己由拓跋宏改称“元宏”。他也指派一个委员会共同研究,将118个复音姓根据音节改作单音汉姓 孝文帝命鲜卑贵族改用汉姓。他说:魏的祖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夫上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故改姓元

北魏武帝是谁

拓跋焘(408年~452年3月11日),字佛狸伐,代郡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人,鲜卑族。北魏帝国第三位皇帝,明元帝拓跋嗣长子,母为明元密皇后杜氏。

拓跋焘自幼聪明大度,应付裕如。泰常八年(423年),正式登基,年号始光,时年十六岁。心怀“廓定四表,混一戎华”之志,亲自率军征战,周旋于险境。善用骑兵,轻骑奔袭,攻灭胡夏、北燕、北凉,征伐山胡,降伏鄯善、龟兹、粟特等西域诸国,驱逐吐谷浑,统一中国北方。北逐柔然,驱敌万里。南击刘宋,“饮马长江”。作战鸷勇骁强,受到敌方的敬畏,被刘宋王朝称为“英图武略,事驾前古”,超越冒顿和檀石槐。

是曹操

。曹操作为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死后拥有两个谥号,一个是魏太祖,另一个就是魏武帝,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刘协的命运被他所掌控,征战沙场,消灭各地的割据势力,最后统一北方,建立了曹魏政权。

公元386年,鲜卑族拓跋部在北方建立政权,史称北魏。395年,拓跋珪称帝(道武帝),迁都平城(山西大同),成为北方的强大势力。

到了魏太武帝拓跋焘时,先后灭了北方的夏、北燕、北凉三个政权,于439年(太延五年)完全统一了北方,形成了与刘宋政权的南北对峙之局。

北魏道武帝(371年—409年),又名涉珪、什翼圭、翼圭、开,北魏开国皇帝,鲜卑族人。他是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孙子,献明帝拓跋寔的儿子,太武帝拓跋焘的爷爷。376年,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即386年改国号“魏”,是为北魏,改元“登国”,398年,他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大同,并自称皇帝。

他即位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将鲜卑政权推进封建社会,天下小康。

晚年好酒色,刚愎自用,不团结兄弟,导致在409年的宫廷政变中遇刺身亡,终年仅三十九岁,在位二十四年。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人,鲜卑族。拓跋,原属上古黄帝一脉。拓跋珪,北魏王朝的开国皇帝。前秦灭亡代国后,拓跋珪趁乱复立代国,并于内蒙牛川即位,不久改称“魏”。他对内励精图治,实行一系列改革(史称“拓跋珪改革”),推动鲜卑政权国力日强。雄心勃勃的拓跋珪,派二万多魏军精骑击燕军,在参合陂大败燕军,之后听从中部大人王建建议将四万降兵全部坑杀,史称“参合陂之战”。继又筑浮桥渡汾河,并在西岸拒秦军,秦军遭拓跋珪击败。魏太祖拓跋珪进行多次的平定北方的征战,都大获全胜,称雄华北。

晚年沉湎酒色,刚愎自用。猜忌多疑,不睦兄弟。些许不满就要诛杀大臣。后在清河王拓跋绍(拓跋珪自己的次子)所发动的宫廷政变中遇弑身亡,终年三十九岁。

是拓跋焘。字佛狸,鲜卑族。北魏第三代皇帝。

422年,被立为太子,423年登基,改元始光。拓跋焘在位期间,亲率大军灭亡胡夏,北燕,北凉等诸多政权,统一北方。北伐柔然,使之“不敢复南”;南败刘宋,占据河南之地。452年,被中常侍宗爱杀害。在位29年,谥太武皇帝,庙号世祖。拓跋焘率军讲求战法,指挥灵活,为南北朝时期杰出的骑兵统帅。

北魏最后三个皇帝

一、节闵帝元恭(498年-532年),531年-532年在位,北魏的第十三位皇帝。广陵王元羽之子。531年4月1日,尔朱荣堂弟尔朱世隆废元晔,立元恭为帝。532年6月元恭被高欢所废。6月21日(农历五月三日),被孝武帝元修毒死,《资治通鉴 卷一五五》:“五月,丙申,魏主鸩节闵帝于门下外省,诏百司会丧,葬用殊礼。”谥号节闵帝,又称广陵王或前废帝。

2013年10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完成了衡山路北魏大墓的考古发掘工作,根据墓葬形制和规模,推断这座大墓为帝陵级别,并初步推测其墓主人为北魏节闵帝元恭。

二、后废帝元朗(513年-532年),在位531年-532年,北魏的第十四位皇帝,无庙号,史称废帝朗或后废帝。其高祖父是太武帝拓跋焘的皇太子拓跋晃。

前废帝东海王元晔被废,531年10月30日,高欢拥立元晔的族子、章武王元融的儿子元朗继位为皇帝。532年6月(农历四月)让位于孝武帝元修,12月26日被杀。《资治通鉴 卷一五五》:“冬,十一月,丁酉,日南至,魏主祀圜丘。甲辰,魏杀安定王朗、东海王晔。”

三、孝武帝元修(510年-534年),是北魏第十五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位皇帝,532年-535年在位。他是广平武穆王元怀第三子,遍体有鳞文,好武术,性格强硬胆大,为人无礼。官至侍中、尚书左仆射。

元朗(513年-532年12月26日),即魏后废帝,字仲哲,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十五任皇帝(531年10月30日 - 532年6月),章武王元融第三子。

官至渤海太守。高欢起兵讨伐尔朱氏,立为皇帝,即位于信都,年号中兴,寻迁邺都。高欢平灭尔朱氏,帝至河阳,为高欢所废。降封安定郡王。后坐事死。史称后废帝。在位一年。

元怀(488-517年),字宣义,北魏孝文帝元宏第五子,宣武帝元恪同母弟,母为高照容。

太和二十二年,封广平王。北魏宣武帝时,软禁在华林别馆,皇帝令四门博士董征,授以经传。宣武帝崩,才得以还家。熙平二年(517年)薨,谥号武穆。

中兴二年,其第三子元脩即皇帝位,追尊元怀为“武穆帝”。

北魏孝武帝元修(510年—535年2月3日),字孝则,河南洛阳人。北魏王朝末代皇帝(532~534年在位),孝文帝元宏之孙,广平武穆王元怀第三子。

生性沉厚,遍体鳞纹,颇好武事。永安三年(530年),封平阳王。普泰初年,拜侍中、镇东将军、仪同三司、尚书仆射。中兴二年(532年),在高欢拥立下,登基为帝,年号太昌。永熙三年(534年),元修与高欢决裂,率众西入关中,投奔宇文泰。同年十月,高欢拥立元善见为帝,迁都邺城。

十二月(535年2月),与宇文泰政见不和,为宇文泰所毒杀,时年二十五,改立元宝炬为帝。北魏王朝从此正式分裂成为东魏和西魏。元修死后,宇文泰下令埋葬于草堂佛寺。十余年后,葬于云陵。西魏追谥为孝武皇帝,东魏追谥为出帝。

北魏开国皇帝是谁?统一北方的北魏皇帝是谁

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拓跋珪——(371——409)字涉圭,鲜卑族人,北魏开国皇帝,北魏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公元386年称魏王,398年称帝,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史称魏道武帝。在位期间,迁各族人40万到平城,实行了以民族融合为主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长期游牧的鲜卑族向农耕文化过渡,完成了封建化进程,为北魏中国北方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统一北方的北魏皇帝拓跋焘拓跋焘tuobátāo(408~452.3.11),字佛狸,鲜卑族。北魏世祖,太武皇帝。他亲自率领北魏铁骑:灭亡了夏国,北燕,北凉等诸多政权,统一北方;向北,马踏漠北,横扫了占据蒙古大漠的柔然汗国;向南,屡次挫败南朝,并占据了刘宋的河南之地。南北朝时期杰出的骑兵统帅。拓跋焘继位的时候,北方各割据政权,经过相互吞并,只剩下北凉、北燕、夏和西秦了。拓跋焘凭借其祖父、父亲创业,发展的基础,大展宏图,通过征战,于神 四年(431年)灭夏(在此之前,夏已灭西秦),太延二年(436年)灭北燕,太延五年灭北凉,使西晋灭亡后纷纷扰扰120余年的北方,复归统一。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99364.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朱元璋对马皇后的感情有多深 马皇后跟了朱元璋多少年下一篇:对联的起源是什么 春联的前身是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