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明末被称为山,海大王的是 海上丝绸之路在明末清初逐渐衰落的主要原因

导语:明末被称为山,海大王的是海上丝绸之路在明末清初逐渐衰落的主要原因。随着明朝政治和经济的动荡,海上贸易逐渐受到阻碍,商船遭到抢劫和劫掠,导致海上丝绸之路的衰落。

目录导航:

  1. 明末被称为山,海大王的是
  2. 海上丝绸之路在明末清初逐渐衰落的主要原因
  3. 朱高炽为何罢西洋之举
明末被称为,海大王的是

郑芝龙(1604年4月16日-1661年11月24日),祖籍光州(今河南固始),字飞黄(一说字飞龙),原名一官,天主教名尼古拉,福建泉州南安石井镇(今福建泉州南安石井)人,明末清初东南沿海台湾及日本等地第一大海盗,最大的海商兼军事集团首领,先后归附明清两朝为官。

郑芝龙在17世纪中国明朝海禁与世界海权勃兴的时代的背景下,以民间之力建立水师,周旋于东洋及西洋势力之间,并于1633年在泉州金门岛的料罗湾海战中成功击败西方海上势力,在郑和船队退出南中国海200年后,重夺了海上主导权,是大航海时代东亚海域举足轻重的人物。

郑芝龙对历史的其他影响还有作为先于荷兰人的,和李旦和颜思齐等人及部众在台湾建立基础,为汉人移台的主要据点。并为其子郑成功留下强大海上基业,郑成功以此资本抗清,并在南京兵败后以海上武力成功驱逐荷兰人,收复台湾。

不久清军入关,郑芝龙于1646年降清后被软禁北京,清朝利用郑芝龙多次招降其子郑成功不成,遂于1655年入狱,于1661年11月24日被杀。

海上丝绸之路在明末清初逐渐衰落的主要原因

明朝末年到清两代,由于政府实行海禁政策。

鸦片战争后,中国海权丧失,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沿海口岸被迫开放,成为西方倾销商品的市场,掠夺中国资源和垄断中国丝、瓷、茶等商品的出口贸易。从此,海上丝路一蹶不振,进入了衰落期。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了整个民国时期,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夕。

一:自安史之乱后,西域日渐凋敝,尤其是吐蕃隔绝西域后,唐朝也逐渐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和海上外交。如著名的杨良瑶下西洋,从中国一路访问到大食(现阿拉伯地区)。在当时的泉州,作为当时的世界第一大港,更是外国人云集。

二:中国对西域的逐渐失控。到了宋朝,连西夏都打不过,更别说维护丝绸之路了。后来辽朝灭亡,残部逃亡至中亚河中地区,丝绸之路就更加被隔绝了。而元末明初时期,中亚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更是为了垄断东西方的交流而隔绝丝绸之路,进一步的导致了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更促使欧洲进入了大航海时代。

三:西域人口凋敝。蒙古西征,对中亚至西亚,乃至东欧,一路屠杀过去,导致西域人口凋敝,人口一直没缓过神来。没有人口,自然没有发展。

四:汉文化在西域持续衰退。自五代十国起,西域汉文化,佛教文化持续衰退,伊斯兰文化持续扩张。到了元朝,伊斯兰教都扩张到汉人的龙兴之地——陕西了。

五:自然环境的变化。比如楼兰古国,曾经是繁荣的绿洲,可惜后来自然环境的变化,楼兰成了一片荒漠。元朝至明朝,陕西由于数千年的开发,自然环境持续恶化。而西域地区也差不多,绿洲越来越少,逐渐不能保障丝绸之路的交通。

六:航海技术的发展。自唐代开始普及效率更高的磁针开始,加之中国的造船技术的持续发展,天文知识的不断积累,中国的航海技术越来越发达,跨洋航行越来越成熟。在技术成熟的条件下,航海贸易下的海上丝绸之路比陆地丝绸之路更有效率,也相对更安全。

综合上述,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也是一种必然。

明朝时期,虽然朱元璋撤销了市舶司,开始实行海禁政策。但明成祖朱棣继位后,郑和七次下西洋,又开创了一个海运的新时代,将航路拓展到了全球,标志着海上丝路达到了极盛时期。

然而到了清朝,统治者对海禁的管理更加严格,甚至到了片板不得下海的地步,对外贸易只局限在广州一地,东南沿海大批港口纷纷衰落,在加上鸦片战争后,海权的丧失,西方列强利用鸦片肆意掠夺中国资源,最终导致繁荣的海上丝路在清朝走向了衰落。一条海上丝路,给我们留下了不计其数的非遗瑰宝,需要每个人的力量一起来守护。

闭关锁国。

不是说当时的朝廷对于海上不够重视,只在于当时的国情而定。作为东方强国,周边能构成威胁的只有在北方的邻居,无论国内是否有动乱,对于北方都不能掉以轻心。

至于海上,自从收复台湾之后,海疆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动乱,当然走私是免不了的。一来二去的,朝廷的重心当然会从海上转到陆地,这是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

朱高炽为何罢西洋之举

第一,国家主要战略方向转变问题

首先明朝初期,国家海防这边是没有问题的,到明朝中后期才出现了倭寇。但是明朝长期受到北部边境的少数民族威胁,国家需要把战略的重心转移到北方,而且过去中国是一个农业,海权观念并不强盛;

第二,郑和下西洋,耗资巨费,并不划算

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虽然也带来了一些贸易往来,但是大多数都不是等价交换,而是更多的一种赏赐性的贸易。比如说。对方送过来一个小小的礼物,皇帝就要赏赐外国大量的金银财宝。而且造船是一个比较费钱的工作,虽然在明仁宗时期,国力并不比永乐时期弱,但是毕竟不是一个划算的买卖,不划算的买卖怎么会长久呢?

第三,明仁宗的性格问题

明仁宗朱高炽并不像他爹明成祖朱棣一样有丰富的阅历,故而没有太多的远见,而且当时社会比较稳定,他也没有这个欲望对外扩张发展,因此明朝走向了守成。其次朱高炽这个人在性格上是一个比较温和的皇帝,在他没有登基的时候,每次明成祖出征都由他来监国。用古人的说法就是朝无废事。等待他登基之后,还平反了很多冤假错案,废除出了一些苛政,也不像明成祖一样,对外大规模用兵,他注重的是天下休养生息。《明史》里面就赞美他:

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然中遘媒孽,濒于危疑者屡矣,而终以诚敬获全。善乎其告人曰“吾知尽子职而已,不知有谗人也”,是可为万世子臣之法矣。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99451.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1925年故宫首次对外开放背景 故宫博物院百科下一篇:古代蒙古国的将官阶级 蒙古血统的世界名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