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努尔哈赤定都北京的原因 刘伯温定都北京的故事

导语:努尔哈赤定都北京是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和加强对明朝的威胁,而刘伯温定都北京则是为了挽救国家危机。努尔哈赤定都北京的故事反映了他的野心和决心,而刘伯温定都北京的故事展现了他的智慧和勇气。

目录导航:

  1. 努尔哈赤定都北京的原因
  2. 刘伯温定都北京的故事
  3. 火烧潭柘寺水淹北京城的由来
  4. 刘伯温定都北京的原因
  5. 刘伯温什么时候认识朱元璋
  6. 刘伯温是刘邦的后代吗
努尔哈赤定都北京的原因

是为了更好地控制汉族地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是一个非常适合作为都城的地方。

此外,北京还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古都之一。

因此,选择将都城迁到北京,也是为了更好地展现清朝的文化底蕴和统治实力。

刘伯温定都北京的故事

定都北京跟刘伯温无关。

明成祖朱棣在朱元璋去世后从北平发动“靖难之役”,攻占京师,夺取帝位,初时仍定都南京。

1421年2月2日明朝迁 都北京,并改北京为京师,同时复原南京的名号。

明成祖迁 都北京后,仍然保留了南京的都城地位,并保留了一套中央机构。南京和京师一样,设六部、都察院、通政司、五军都督府、翰林院、国子监等机构,官员的级别也和京师相同。北京所在府为顺天府,南京所在府为应天府,合称二京府。

火烧潭柘寺水淹北京城的由来

早年间,在北京、天津地区有一条恶龙,常使这里发生旱灾涝灾,民不聊生。当明朝准备从南京迁都北京时,明朝的开国宰相刘伯温奉旨修建北京城,决定除掉恶龙。精通奇门遁甲、天地五行的刘伯温活捉了恶龙之后,镇压在了地安门外的后门桥下,并且用一支箭修建潭柘寺房檐之上,箭头直指恶龙的咽喉。自此,人们才能安心在此繁衍生息。

然而恶龙问刘伯温:“什么时候放了我?”刘伯温回答:“等此桥旧了。”说罢提笔在桥上写了‘北新桥’,恶龙一看,这回永世不得翻身了,便扬言道:“你是个人,能活多少年?待你死后,我一定要‘火烧潭柘寺,水淹北京城’。”刘伯温一听赶快在潭柘寺里建了个大烟筒,亲手在上面刻着‘潭柘寺’三个字。又在‘北新桥’下面刻了‘北京城’仨字。

若干年后刘伯温死了,恶龙果然‘火烧潭柘寺,水淹北京城’,幸亏刘伯温早有防备,恶龙‘火烧潭柘寺’时烧在了潭柘寺的大烟筒里;‘水淹北京城’时洪水只淹到‘北新桥’桥下面刻着的‘北京城’仨字。

过去,火烧潭柘寺,水淹北京城。这句话在北京城里广为流传,把它看作玄不可测的天机;如果潭柘寺被烧了,北京城必定被水淹。据说北京城有三个海眼在京西玉泉山镇在一个大庙地下,一个在北海被白塔镇着,还有一口在东直门的北新桥。为防水患,还把一条龙锁在了海眼里。潭柘寺修起来,水妖镇服了,海水也就退了。这之后北京城才得以建起来。潭柘寺要是失火,北京城的气数不就尽了吗!水妖不就又回来了吗!北京城就将成为苦海幽州了?

刘伯温定都北京的原因

明朝定都北京跟刘伯温无关。

明成祖朱棣在朱元璋去世后从北平发动“靖难之役”,攻占京师,夺取帝位,初时仍定都南京。

1421年2月2日明朝迁 都北京,并改北京为京师,同时复原南京的名号。

明成祖迁 都北京后,仍然保留了南京的都城地位,并保留了一套中央机构。南京和京师一样,设六部、都察院、通政司、五军都督府、翰林院、国子监等机构,官员的级别也和京师相同。北京所在府为顺天府,南京所在府为应天府,合称二京府。

刘伯温什么时候认识朱元璋

元朝至正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358年,刘伯温成为了朱元璋的幕僚!刘基原来隐居在处州路,他一直想为元朝效力,可惜朝廷不用,等到朱元璋的不对攻克此地,他投奔了朱元璋,并且为朱元璋献计献策,攻陷了婺州路,后来朱元璋把他比作自己的张良,再后来,朱元璋定都应天(南京),把他称作再世诸葛!

刘伯温与朱元璋的见面,是在10年后即至正二十年(1360)的春三月。斯时,刘伯温已在家闲居两年。据说,朱元璋知道刘伯温缘于另一位硕儒朱升的推荐。朱升亦是元朝归隐的官员,与朱元璋同乡。他被请出山后,便向朱元璋推荐了“金华四杰”。这四人是刘伯温、宋濂、章溢和叶琛。朱元璋一心想招聘几位智多星来共谋大事。听了朱升的话,他委派专人将“金华四杰”请到南京。

对于四人的到来,朱元璋给予足够的礼遇,除了集体接见并宴请,还与四人分别单独谈话。刘伯温趁机向朱元璋面陈“时务十八策”。

元朝末年,朱元璋起兵反抗元朝,麾下猛将如云,但是缺少著名的谋士。在这种背景下,著名高人刘伯温走入了朱元璋的视野。元朝至正二十年(1360年),刘伯温被朱元璋请到应天(今南京),这是朱元璋第一次见到刘伯温。

不过那时候朱元璋对刘伯温还不是太了解,因为朱元璋只是听说刘伯温才高八斗,学识过人,天文地理,无所不知,却没有亲自试验过。朱元璋想要验证刘伯温是否有真材实料,于是对刘伯温说:“刘先生你会作诗吗?”刘伯温笑着说:“朱将军,此乃雕虫小技,我很小就会。”

朱元璋当时正在吃饭,就指着夹菜的斑竹筷子说:“刘先生,既然您精通作诗,那就请你以筷子为题,写一首诗吧。”刘伯温听了应声念出了两句诗:“一对湘江玉并看,二妃曾洒泪痕斑。”朱元璋听了笑着说:“这诗写的文绉绉的,太酸,不好!”

刘伯温回答说:“我还没有念完,您稍安勿躁。”说完刘伯温又说出了下两句:“汉家四百年天下,尽在留侯一借间。”这两句刚说完,朱元璋不由得龙颜大悦,直呼相见恨晚!

原来刘伯温后面的两句诗,将朱元璋比作了汉高祖刘邦,而把自己比喻为留侯张良,这是在变相的夸奖朱元璋有天子之福,帝王之尊,朱元璋焉得不喜?刘伯温一早就看出来朱元璋的野心,果然是高人!

刘伯温是刘邦的后代吗

除了同姓刘,没关系的。 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而刘伯温是明朝协助朱元璋夺得天下的第一军师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元至顺年间,刘基举进士。至正十九年(1359年),受朱元璋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年)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朱元璋即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曾谏止建都于凤阳。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次年赐归。刘基居乡隐形韬迹,只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因左丞相胡惟庸诬陷而被夺禄。入京谢罪后,不久即逝世。明武宗时赠太师,谥号“文成”。

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刘基辅佐朱元璋平天下,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他为“吾之子房”。在中国民间,也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刘伯温不是刘邦的后代

刘伯温是中国明初大臣,文学家、军事家。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据有关文献记载,刘基的先祖是丰沛(今江苏一带)人,后迁往鄜延(今陕西一带)北宋灭亡,刘基的七世祖刘光世“南渡”到临安(今杭州一带)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603967.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主要表现有哪些 明朝农业经济不如南宋的原因下一篇:伶官传序怎么得到天下的 伶官传序作者写李存勖得失天下的目的是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