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古代书法家有哪些 秦汉至清历代书法家在此,看看你知道几个?

导语: 古之书家,先秦时有史籀。汉书艺文志云有史籀十五篇,言制之用以教授,谓之史书,凡九千字。有唐时有石鼓十具出焉,谓其遗迹云。 秦时丞相李斯祖创小篆。峄山刻石及阳陵虎符为其所书云。

古之书家,先秦时有史籀。汉书艺文志云有史籀十五篇,言制之用以教授,谓之史书,凡九千字。有唐时有石鼓十具出焉,谓其遗迹云。

秦时丞相李斯祖创小篆。峄山刻石及阳陵虎符为其所书云。

章帝时杜度、崔瑗章草绝世。韦诞云:杜氏杰有骨力,而字笔画微瘦;崔氏法之,书体甚浓,结字工巧,时有不及。张芝喜而学焉,转精其巧,可谓草圣。超前绝后,独步无双。

张芝又变章草为今草,精熟之至,字皆一笔而成,合于自然,可谓变化至极。

后汉蔡邕,工书,篆、隶绝世,尤得八分之精微。体法百变,穷灵尽妙,独步古今。又创飞白一体。汉熹平石经言是蔡邕所书。

魏锺繇,真书绝世,刚柔备焉,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真书以其《戎路》、《宣示表》出而模楷大定。传其少时,随刘胜入抱犊山学书三年,还与太祖、邯郸淳、韦诞、孙子荆、关枇杷等议用笔法。繇忽见蔡伯喈笔法于韦诞坐上,自捶胸三日,其胸尽青,因呕血,太祖以五灵丹救之,乃活。繇苦求不与,及诞死,繇阴令人盗开其墓,遂得之,由是更妙。钟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二曰章程书,三曰行狎书。古人言,《宣示表》过江,江东书法尽在其中矣。

晋王羲之各体皆工,号称独步古今。唐李世民以帝王之尊独推羲之,谓其《兰亭序》为真行之冠绝。后人评之以为,羲之真书古雅不及锺繇;草书精熟不及张芝。若论形体妍媚,各体皆工,则羲之可称第一。其少子献之,亦工书。言其少时学书,羲之潜于其后,掣其笔而不脱。羲之叹谓,此子当有大名。书成,谓羲之曰:“古之章草,未能宏逸,今穷伪略之理,极草纵之致,不若藁行之间,于往法固殊,大人宜改体。”变羲之之书,更为妍媚。后人论之,其草书或过右军,及论诸体,多劣之。古人曾言,右军尝书壁而去,子敬密拭之,而更别题。右军还观之曰:“吾去时真大醉。”子敬乃心服之。

古人言,张芝惊奇,锺繇特绝,逸少鼎能,献之冠世,四贤共类,洪芳不灭。古人以为,羲献与锺张为今古之别,而羲献父子之间又复为古今。

古之论书者曰:钟繇古质,羲之今妍,而今不如古。唐张怀瓘《书断》云:故世之评者言锺、张,夫锺、张心晤手后,动无虚发,不复修饰,在若生成。二王心手或违,因斯精巧,发叶敷华,多所默缀,是知锺、张得之于未萌之前,二王见之于已然之后。故愚以为,质者如木之初春,含而未发,其劲尽在内矣,其质厚。妍者如木之吐秀,劲发于外,则形体妍媚也。故质者如卦之体,水之源,木之本;而妍者如卦之用,水之流,木之末。故学书当学其体,其本,其源,加之变化,尚可自成一家;学其用,其末,其流,变化已穷尽,则无回旋之余地也。

吴皇象,号称书圣,其有临史游《急就章》传世。

晋索靖,官至征西将军,年六十五,与冠战,克之,己亦受伤不治而殒。索靖之书刚猛雄浑,其自名曰:银钩虿尾。有清时有论南北书派者,以锺繇、卫瓘为南北派共祖之,王羲之为南派之祖,索靖为北派之祖。

晋 索靖 《出师颂》

刘宋羊欣,为王献之之甥。亲受王献之传授书法。时人谓,买王得羊,不失所望。

齐王僧虔,王导之玄孙,亦王家子弟,擅书。古人言正书则端雅庄重,结密得体,若大臣冠剑,俨立廊庙。故齐高帝与王僧虔论书,谓“我书何如卿?”僧虔曰:“臣正书第一,草书第三;陛下草书第二,而正书第三。是臣无第二,陛下无第一。”帝大笑。

梁萧子云,其书梁时可称冠,曾承帝意而创小篆飞白。梁武帝甚重其书,擢与二王并迹,绝唱于本朝。

隋智永,王羲之七世孙。居永欣寺阁三十年,临逸少《真草千文》,择八百本散在浙东。业成,求书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退笔成冢。

有唐贞观四家,欧、虞、褚、薛。

欧阳询,谓其书风神严于智永而润色寡于虞世南。唐书曰,其尝见索靖所书碑,观之,去数里复返,及疲,乃布坐,至宿其傍,三日乃得法而去。

虞世南,谓其从学于浮屠智永,太宗与之论书,称世南为书翰之绝。

虞世南死,太宗思之,叹曰:吾无与论书者矣。魏徵白见褚遂良,帝令侍书。帝方博购王羲之故帖,天下争献,然莫能质其伪,遂良独论所出,无敢舛冒。

薛稷,学遂良书,唐人云,少保师褚,菁华却倍。其字美润,英粹合极。或言贞观四家薛稷或可以陆柬之代之。陆柬之者,虞世南甥,时人谓柬之效虞,疏薄不逮。

古人铭石,或八分,或真书,以行书铭石自唐李邕始。邕书瘦硬,宋赵佶创瘦金一体,似从北海书中来。又赵孟頫初书颇柔丽,晚年学李北海书,洗尽妍媚。

唐张旭,号张颠。与李白、贺知章等结为饮中八仙。每醉呼号奔走,尝以头濡墨而书,醒后视之以为神。

旭传颜真卿,颜真卿得张旭笔法,自创颜体,后人评之,或以为神,而米芾谓其为丑怪之祖,宋姜夔论之以为右军之法至此而亡。

颜后有柳公权,时人谓颜筋柳骨,自颜柳出,始有筋骨之说。

唐徐浩,或称与颜平原同学于张旭。徐浩以明皇字肥,而亦肥厚。后人言苏轼学徐浩之书。

又有释怀素,学张旭狂草,自谓颜尚书得张旭零札,素得尚书零札。陆羽尝言,怀素与邬彤为兄弟,常从彤受笔法。彤曰:“张长史私谓彤曰:‘孤蓬自振,惊沙坐飞,余自是得奇怪。’草圣尽于此矣。”颜真卿曰:“师亦有自得乎?”素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真卿曰:“何如屋漏痕?”素起,握公手曰:“得之矣。”

唐人门类极多。余尚有孙虔礼,李阳冰二家。孙过庭擅草书而著《书谱》,李阳冰擅篆,皆一时之妙。

五代书家唯杨凝式稍擅其名。黄庭坚有诗云:“谁知洛下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其笔札豪放,杰出风尘之际。

晋 王羲之 《黄庭经》

宋人之书,首推四家,米、蔡、苏、黄。

米芾以行书名世,于真、楷、篆、隶不甚工。其自云:“余初为颜,七八岁也,字至大,一幅写简不成。见柳而摹紧结,乃学柳《金刚经》,久之知出于欧,乃学欧,久之如印极排算,乃慕褚而学最久。又慕段季转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觉段全绎展《兰亭》,遂并看法帖,入晋、魏平淡,弃锺方而师师宜官《刘宽碑》是也。篆便爱《诅楚》、《石鼓文》。”可知米芾学众而工夫深,则其成书之大家亦无疑焉。

蔡襄以正书名世,其本传云,襄工于书,为当时第一。时人言其真行简札今为第一,正书为第二,大字为第三,草书为第四。

苏轼,人或谓其字学徐浩,笔画肥厚,又云其书不悬腕,故字多侧锋而无中锋。或谓其字笔力雄放,逸气横霄,肥而不俗。或言其素有肩耸肉多,平卧纸上之病。

黄庭坚,多言其书得自《瘗鹤铭》,亦以行书为佳。

元赵吴兴为大家。各体皆工,其行楷绝世。初书柔媚,晚年骨力益壮。与之齐名者鲜于枢。或曰孟頫惧其后世书名掩已,常购其作而焚之。或曰赵孟頫一代大家,何至于此。

有元康里巙巙、倪赞亦有书名。

康里子山,其正书师虞永兴,行草师锺太傅、王右军;草书师王献之、米芾。称其字如雄剑倚天,长虹驾海。

倪赞书从隶入,得之于锺繇《荐季直表》言其书古而媚,密而疏。

至明,宋克以章草名。言其章草古拙之趣或不如古人,而穷极变化或有胜之之处。

明之大家谓董其昌。董自言可比赵吴兴,唯不能多书,以此谢赵吴兴一筹。

明祝允明,以其有枝指故号枝山,大草名世。或言古人字画皆有润笔之资。祝枝山每问是否现精神,答曰然也,便欣然捉笔。

明文徵明以小楷、行书最工,言其小楷行草深得智永笔法,大书仿涪翁尤佳。言其书如凤舞琼花,泉鸣竹涧。

清初,王铎于董氏之外别开一家,取法高古,书尚刚健,尤重骨力。其诸体悉备,尤精行草。楷书出于颜,行草出二王、米芾云。

清朱耷,号八大山人,其名自题之若哭之笑之。

又清邓石如,独以篆书名世。清康有为甚以为能。言其学篆,得邓石如字,恍然而悟,以为学篆之门径。称其书平和简净,遒丽天成。

清何绍基,各体皆工,以隶、行名世。由篆、分入手,于北碑无不习,尤得力于《张玄墓志》,取众家之长而出已意,为晚清之大家。

附:书家姓字名号考

古时称人,或称其字,或称其号,纷繁芜杂。今作书家姓字名号考一篇,为诸位略作参考之用。

秦李斯,名斯,故独称斯者,亦即李斯。后人尊其者,或称斯翁。又李斯官至丞相,故书论中有“妙接丞相”者,谓得李斯篆法之笔意也。

汉曹喜,名喜,可独称喜,字仲则。

汉杜度,字伯度。善章草。有人以为其名操,故杜操者,即杜度也。

汉崔瑗,字子玉。学于杜伯度。子寔,字子真。

汉梁鹄,字孟皇。

汉邯郸淳,字子淑。

汉张芝,字伯英。又朝廷以有道征,不就,故时称张有道。韦诞称为“草圣”。

汉张昶,字文舒。伯英弟。

汉罗晖字叔景,赵袭字元嗣,张芝称下比罗赵有余者,即此二人。

汉蔡邕,字伯喈。又官至左中郎将,故又称中郎。

汉刘德升,字君嗣。锺繇师之。

魏锺繇,字元常。又官至太傅,故称锺太傅。子会,字士季。

魏胡昭,字孔明。与锺繇同学与刘德升。

魏韦诞,字仲将。

魏卫觊,字伯儒。又称卫敬侯。子卫瓘,字伯玉。瓘子恒,字巨山。

吴皇象,字休明。

吴张弘,字敬礼。因其恒著乌巾,时号张乌巾。言其飞白妙绝当时。

晋索靖,字幼安。官至征西将军,故又称索征西,征西。

晋陆机,字士衡。

晋卫夫人,名铄,字茂漪。卫恒之从女。或称卫漪。王羲之从其学书焉。

晋王羲之,字逸少。官至右军将军,故称王右军。又曾为会稽内史,故称王会稽。又因其于山阴作兰亭,故古人称得山阴家法者,谓得羲之之一脉相传也。

晋王献之,字子敬,逸少第七子。官至中书令,时谓子敬为大令,王珉季琰为小令。

刘宋羊欣,字敬元。或称羊侍中。

齐王僧虔,字简穆。

梁萧子云,字景乔。梁时书法冠绝。

隋僧智永,或称僧智永,释智永,或称永僧,永师,永禅师。

唐欧阳询字信本。官至率更令,银青光禄大夫,又称欧阳率更,欧阳银青。爵封渤海男,故又称欧阳渤海。子通,称欧阳兰台,亦善书。世称欧阳询为大欧,欧阳通为小欧。

唐虞世南,字伯施。其爵封永兴公,故又称虞永兴,官至秘书监,故又称虞秘书,虞秘监。

唐褚遂良,字登善。爵封河南公,故称褚河南,官至尚书左仆射,故又称褚仆射。

唐薛稷字嗣通,官至少保故又称薛少保。

唐李邕字太和,或为泰和。官至北海太守,故又称李北海。

唐孙过庭,字虔礼。或言其吴郡人,故有称其孙吴郡者。

唐张旭字伯高,官至金吾长史,故称张长史。又因其性,别号张颠。

唐李阳冰,字少温。官至少将作监,故称其李监。又杜甫称其为李潮。

唐陆柬之,官至朝散大夫,故称陆大夫。又称其陆学士,陆长史者,不详其所出。

唐徐浩,字季海,爵封会稽郡公,故称徐会稽。曾为吏部侍郎,称徐吏部。

唐颜真卿,字清臣。天宝末,拜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爵封鲁郡公,故又称颜鲁公。位至太子太师,故称颜太师,曾为刑部尚书,又称颜尚书。

唐柳公权,字诚悬,曾任谏议大夫,世称柳谏议。为官太子少师,又称柳少师。

五代杨凝式,字景度,官至太子太保,世称杨少师。又黄山谷有诗云: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下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阑。后人称其杨风子。

魏 锺繇 《宣示表》

宋蔡襄,字君谟,拜端明殿学士,称端明。谥曰忠惠,故称蔡忠惠。

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尊者称为坡公,坡翁,坡老。谥文忠,故称苏文忠公。

宋黄庭坚,字鲁直,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故世称黄山谷。尊之者称其为山谷老人。曾兼国史编修官,又有称其黄太史者。

宋米芾,字元章。世居太原,后迁襄阳,故有称米襄阳者。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海岳外史等。故称其米海岳。又有称其米南宫,不详所出。

元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称赵松雪、雪翁。谥文敏,故又称赵文敏。封吴郡公,世称赵吴兴。为集贤侍读学士,称赵集贤。又曾为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故称赵承旨,赵荣禄。

元鲜于枢,字伯机。曾任太常典薄,人称鲜于太常。又有称其鲜于郎中者,不详其所出。

康里巙巙,字子山。

明宋克,字仲温。

明董其昌,字玄宰。清避康熙讳,有称元白者。号思白,故称董思白,尊其者称思翁。又号香光居士,故称董香光。松江华亭人,故称董华亭。谥文敏,世称董文敏。

明文徵明,字徵仲。祖籍湖南衡山,自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尊其者称文衡翁。曾为翰林院待诏,故称文待诏。又称其文太史者,不详,或谓其同撰《武宗实录》,故有太史之称。

明祝允明,字希哲,因其右手六指,故自号枝山。为官应天府通判,世称祝京兆。

明徐渭,字文长。

清王铎,字觉斯。

清朱耷,晩年自号八大山人。

清邓石如,字完白或顽白。怀宁人,又有称其邓怀宁者。

清何绍基,字子贞。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刘协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汉献帝刘协的最后结局是什么?汉献帝怎么死的下一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始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