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隋朝历史简介,隋朝最后一个皇帝是谁 关于隋唐的历史有什么书推荐的吗

导语: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是杨广。隋朝的历史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是隋唐时期的过渡时期。关于隋唐的历史,推荐阅读《隋唐演义》、《隋唐历史演义》等相关书籍,这些书籍详细记录了隋唐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目录导航:

  1. 隋朝历史简介,隋朝最后一个皇帝是谁
  2. 关于隋唐的历史有什么书推荐的吗
  3. 隋朝历史共多少年?经几代帝王
  4. 隋唐宋元明清时间轴
  5. 隋朝上面是那个朝代
  6. 隋唐五代宋夏辽啥意思
隋朝历史简介隋朝最后一个皇帝是谁

隋朝(581年-61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朝代。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于杨坚,北周覆亡。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今陕西西安)。公元589年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公元605年,隋炀帝即位后,令宇文恺营建东京 ,同年 下诏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 隋文帝在位年间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清明,开创了开皇之治繁荣局面。隋炀帝在位时期修建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但因过度消耗国力,引发隋末民变和贵族叛变。公元618年宇文化及等人发动兵变,杀死隋炀帝。隋恭帝杨侑禅让李渊,建立唐朝。公元619年,王世充拥立的皇泰主杨侗也被废,隋朝覆灭,国祚38年。

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政治初创三省六部制,完善于唐朝,巩固中央集权,正式推行科举制,选拔优秀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现象,另外建立政事堂议事制、监察制、考绩制,这些都强化了政府机制,根据南北朝的经验而改革政治,兴建了隋唐大运河以及驰道改善水陆交通线。 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完善府兵制,经济上一方面实行均田制并改定赋役,减轻农民生产压力,另一方面采取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清查户口措施,以增加财政收入。外交方面,隋朝盛世也使得当时周边国家和境内的少数民族如高昌、倭国、高句丽、新罗、百济与臣服的东突厥等国皆深受隋朝文化与典章制度的影响,外交以日本的遣隋使最为著名。

隋朝最后的皇帝是隋炀帝杨广

关于隋唐的历史有什么书推荐的吗

一、古籍

这一部分对一般的爱好者来说可以略过不读,或者您可以在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上量力而行。

1.《旧唐书》;

2.《新唐书》;

3.《资治通鉴》中的《唐纪》部分,即卷185至卷265。

以上三部是唐史研究的最基础史料,唐史专业从事者必然要对达到精熟的掌握程度。如若想了解唐初史事,《隋书》中有不少相关内容要读,而要研究唐末,则《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又不可不读。如若有非常感兴趣的历史人物,可以读两唐书中的相关列传,及《通鉴》中与该人物有关的历史记载。

《中国历史大讲堂:隋唐史话》:乌廷玉先生著,内容很全,跟历史教科书差不多,如果想要和官方历史观保持一致的话建议看这一本。

《细说唐朝》:黎东方先生著,内容很散,但是很全很客观,强烈推荐,黎先生自民国开始讲历史,堪称中国讲史第一人,相比而言什么易中天袁腾飞统统玩去。

《唐史演义》:蔡东藩先生著,半文半白的形式,相当于把唐朝史书改写成三国演义那样的,但是更符合历史,文言有点功底的推荐看这一部,蔡先生同样是民国历史学大家,其功底是当代历史小说家无法比拟的。

《帝国的正午》:赫连勃勃大王著,此人人品姑且不论,文笔还是不错的,文字优美通俗易懂而且主观色彩不强,基础差点的建议看这一本。

不要听蛊惑去看什么百家讲坛和袁腾飞,内容不全,而且主观色彩太浓,真正好的历史书应该把事实列出来让读者自己理解,看那些东西学不到什么玩意的。

1、与当年明月同为天涯网友的宗承灏创作 《大唐帝国--正说唐朝三百年沧桑与辉煌》

2、《朱温灭唐》

3、《大唐帝国的兴亡--一个巅峰王朝的全景史诗》

4、《李世民的七宗罪》

正史篇

1、《资治通鉴》

2、《中国历代通俗演义》隋唐卷 蔡东藩

3、《旧唐书》

4、《新唐书》

5、《帝国的正午》 赫连勃勃大王

传记篇

1、《755--中国历史的转折》

2、《细说唐朝》 黎东方

3、《正说唐朝二十一帝》

4、《天可汗时代》

隋唐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安定、经济翻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是一段清明的政治历史。从公元前581年到907年之间,中间持续时间长达300年之多,是中华民族文化大发展,祖国疆域辽阔,与邻国经济文化来往比较频繁,开避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宗教文化的传入,各少数民族大融合,大团结大发展,社会政治比较稳定,中国历史上的繁荣时期,隋唐盛世,同时演绎出了许多英雄儿女传,可以推荐看一下隋唐历史的书籍有:《隋唐演义》,《隋唐英雄传》,《至尊红颜》,《武则天》,《黄明皇李隆基》,《唐太宗李世民》,《安禄山》,还有好多优秀的唐诗《唐诗300首》,名画《仕女图》等等,值得我们细细的研究,认真的思考,古为今用,吸取其中的精髓。




隋朝历史共多少年?经几代帝王

隋朝(公元581年—618年),前后共经历37年。经历的帝王有三人:大隋高祖文皇帝杨坚、大隋世祖明皇帝杨广、大隋世宗恭皇帝杨侑。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袭此封爵,夺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认为不祥,于是改为“隋”。

大隋之盛世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空前绝后,此时的中华帝国国泰民安、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户口锐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甲兵强锐、威动殊俗、幅员万里。大隋疆域之辽阔宏大超过了以往的所有朝代。

这个时期是中华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全盛黄金期,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公元581年,大隋高祖文皇帝于581年二月甲子日接受北周禅让,建立了大隋皇朝,589年,灭亡了长期割据南方的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朝,统一中国。

隋王朝从公元581年2月第一任皇帝杨坚登基开始,到公元619年4月最后一任皇帝杨侗被王世充所杀,正式灭亡,立国39年,共五任皇帝。

注意,传统认为隋王朝第三任皇帝杨侑于618年5月禅让帝位给李渊而灭亡,实际上之后仍然有两个皇帝杨浩和杨侑,结果被胜利者书写的历史抹杀,辞典往往也这么写。但是我们现在的计算必须客观。

隋唐宋元明清时间轴

隋唐至清前期历史时间轴如下:

隋朝:581~618(37年)

唐:618~907(200余年)

五代:907~960(53年)

后梁(907~923)

后唐(923~936)

后晋(936~947)

后周(920~960)

宋:960~1279(300余年)

北宋:960~1127(100余年)

南宋:1127~1279(100余年)

与宋同时期 辽:907~1125(200余年)

金:1115~1234(100余年)

元:1206~1368(1206铁木真建国,1271年正是定国号为元,97年)

明:1368~1644(200余年)

清:1616~1911(200余年)

扩展资料:

各时期政治、文化状况

隋唐: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农业技术发展出了新作物新农具。开凿了隋代大运河,发明造纸术和印刷术,从而普及降低了文化传播成本。同时,发明了火药,丝绸之路日益繁荣,唐诗,乐府诗繁盛。

宋元:科技发达,火药技术发展和普及,航海技术发达,创作了众多宋词元曲,绘画方面成就也较为显著。

明清:奠定最大文明疆域,创作了西方科技东传,产生了四大名著等小说

隋朝上面是那个朝代

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中的最后一个北周,与此同时在长江以南同时存在的南朝中的宋.齐.梁.陈也到了最后一个陈国,,,北周的杨坚篡位建立隋朝,称隋文帝,建立了开皇之治,后来派自己的儿子杨广为元帅南下灭亡了陈国,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封建皇朝大一统,,,前两次是秦始皇统一和晋司马炎统一

隋朝前面的朝代是北周。

隋朝前面是南北分裂时期,俗称南北朝,南北朝的结局是这样的,杨坚为北周开国元勋杨忠之子,他的女儿为太子妃。

578年周武帝去世后,由太子宇文贇继立,即周宣帝。他荒淫昏庸,迷信佛道二教,立五位皇后并夺人妻子。他杀宗室功臣宇文宪并大撤诸王就国。杨坚开始集结周廷文武诸臣,形成一股庞大的集团。周宣帝去世后,其子宇文阐继位,即周静帝,刘昉、郑译矫诏以杨坚总知中外兵马事,入朝辅政。由外戚杨坚专政。尉迟迥、司马消难等人不满杨坚专权,起兵反杨。杨坚得李德林策划,以韦孝宽等人平定。

581年杨坚代周为帝,即隋文帝,改国号隋,北周亡。

587年隋文帝废西梁后主萧琮,西梁亡。

588年隋文帝发动灭陈之战,以杨广为主将,同贺若弼和韩擒虎等名将发兵攻陈。隔年隋军攻陷建康,南朝陈亡,中国再度统一。

自永嘉风暴以来,中国分裂近三百年之久,至此「南北朝时代」结束,进入「隋朝时代」。历经民族混成后的新汉族,不久即开创隋唐盛世,在世界史留下不朽的伟业。

隋唐五代宋夏辽啥意思

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五个朝代,分别是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朝和辽朝。

其中,隋唐五代指的是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这个时期存在了五个政权: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宋朝则是五代十国后建立的朝代,辽朝则是与宋朝并立的一个北方民族建立的政权。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608942.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三星堆文化的历史背景和特点是什么?下一篇:朱元璋的哪个孙子承袭了明朝帝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