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元朝汉人驸马 元世祖为何不重用汉人

导语:元朝汉人驸马为何不得重用?元世祖为何不重用汉人?本文将探讨元世祖为何对汉人驸马持观望态度,并分析背后的原因。

目录导航:

  1. 元朝汉人驸马
  2. 元世祖为何不重用汉人
  3. 元朝汉人妃子
  4. 元朝最后一位皇帝是汉人
  5. 元代汉族作家的家国情怀是什么
元朝汉人驸马

没有汉人驸马

元朝对治下的民族间通婚是没有任何限制的,也没考虑过实施政策限制。

对此,元政府还出台了一些相关法律法规,以处理不同族裔间通婚时可能出现的婚俗冲突。

根据世祖至元八年制定的民间嫁娶婚姻聘财诸事例,各族裔通婚时婚礼应以男方民族习惯为准。例如汉男娶畏吾儿女子,婚礼当依汉俗。但蒙古人享有“宗人”“国人”地位,不受此禁限。即使蒙古女子嫁与非蒙古人,婚礼仍可依蒙古习惯。

元世祖为何不重用汉人

忽必烈是元朝的开国皇帝,而元朝是历史上一个由外族所统治的时期,这一时期汉人的地位及其低下,忽必烈在为帝期间都不愿意招纳汉人贤才入仕,之所以忽必烈这样做还是因为曾经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件事,自此给他蒙上了一层巨大的阴影。

这件事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李璮之乱,李璮是金末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出生于军阀贵族,长大以后便继承父业继续在山东境内为官。为官之后的李璮因为父亲留下的基业而变的小有势力,他父亲在山东境内任职时间长达30余年,期间不停积蓄力量,因此到李璮时期变的越发强大。

在这一时期,蒙古势力逐渐崛起,而李璮开始拥兵自重,表面上他归顺于蒙古及忽必烈,服服帖帖唯唯诺诺,并有意与之合谋攻宋,但实际上在李璮毕恭毕敬的背后是一个更大的阴谋。

他在找一个合适的时机除掉蒙军,即使是归顺忽必烈之后也不例外,他一边向忽必烈俯首称臣称需要培植势力以便日后攻下南宋,但其实暗地里却在培植自己的势力待日后羽翼渐丰时一举破蒙。然而其实他在忽必烈即位之后常常不上朝又不及时缴税还私自买卖军马,这一切早已被忽必烈知悉。

但忽必烈却因为一个烦恼而无法抽身去处理李璮之事,因为当时蒙哥汗在钓鱼岛之役战死之后帝位就一直在忽必烈与他的兄弟之间僵持不下,而李璮也是看准了时机发动了叛乱反蒙,这着实给了忽必烈一个当头棒喝,一面是王储,一面又是大好山河。

于是忽必烈还是派出军队去平定了李璮的叛乱,他根基不稳最终还是被忽必烈所灭,而吸取了这次经验教训的忽必烈此后再也不敢轻易重用汉人了!

元朝汉人妃子

是戈小娥

戈小娥,元顺帝淑姬,宫中七贵之一,因皮肤白晳而又微微透红,又称“赛桃夫人”,具体生卒年不详。十二花神之三月花,代表是戈小娥。

元顺帝拥有嫔妃不下数百人,其中淑妃龙瑞娇、程一宁、戈小娥,丽嫔张阿元、支祁氏,才人英英、凝香儿最受元顺帝宠爱,宫中称为七贵,位在皇后之下,而权则重于禁阁。

元朝最后一位皇帝是汉人

元朝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的一个王朝,这个王朝的皇帝是蒙古族,而非汉人。

在有元一朝,统治者把全国人民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人是汉人,第四等人是南人,即原来南宋统治区的人民。

咱们详细说一下第三等人,所谓的汉人,说的是金朝统治区的人民,而金朝人是女真族人,蒙古族人建立的元朝是不可能人女真族人当皇帝的。

元朝最后一个皇帝是元顺帝,是个纯正的蒙古族皇帝,虽然他不是汉人,但他这个“元顺帝”的谥号倒是汉人――明太祖朱元璋定的。

那么,元顺帝是汉人的传言是怎样来的呢?大家知道,元朝的统治者既是异族,又异常的残暴,使得人民敢怒不敢言,于是就编排了许多绯闻消遣元朝的皇帝。

其中,元顺帝是南宋亡国之君的儿子的谣言最为著名!

元代汉族作家的家国情怀是什么

爱国诗人郭钰的爱国诗篇《乙巳夏五月茶陵永新兵奄至遂走淦西暑雨涉旬米薪俱乏旅途苦甚因赋诗示诸同行》

白发遗民真可哀,途穷犹望北兵来。

关河割据将成谶,将相经纶岂乏材。

足茧荒山走风雨,腹饥深夜吼春雷。

主翁清晓催人发,又报烽烟逼楚台。

爱国诗人郭钰写给他从弟郭铨的爱国诗篇《寄从弟铨》——

旧庐每爱桂花秋,风月凉宵足劝酬。

盗贼未平身渐老,弟兄相望泪空流。

经年避地鱼頳尾,何日还乡鸟白头。

侧想早春佳气好,掌珠初见慰深愁。

爱国诗人郭钰爱国诗篇中最震撼人心的应该是这首佳作《道逢八十翁》——

八十老翁行步奔,存亡共诉断愁魂。

千金歌舞随流水,六载干戈弃故园。

晚灶燎衣篱竹尽,春牛换米草蓑存。

情知青史无名姓,短策犹期报国恩。

郭钰老年时《残年》一诗

久愁兵气涨秋林,不谓残年寇转深。

四野天青烽火近,五更霜白鼓声沈。

金张富贵皆非旧,管乐人材不到今。

江上米船看渐少,捷书未报更关心。

郭钰老年时期还写下一首题为《郭恒惠牙刷得雪字》的刷牙诗歌,该诗借物抒情,字迹行间中也体现出诗人那颗拳拳爱国之心——

老气棱棱齿如铁,曾咀奸腴喷腥血。

倦游十载舌空存,欲挽银河漱芳洁。

南州牙刷寄来日,去腻涤烦一金直。

短簪削成玳瑁轻,冰丝缀锁银鬃密。

朱唇皓齿娇春风,口脂面药生颜色。

琼浆晓嗽凝华池,玉麈昼谈洒晴雪。

辅车老去长相依,余论于君安所惜。

但当置我近清流,莫遣孙郎空漱石。

中原安南诗人有对家与国的纠结情怀,正如儒家传统道德语录所言:“父母在,不远游”,这体现出封建伦理中对于“孝”的要求。

元朝皇帝常会选任使节出使安南,此时诗人内心中的两大精神基石“忠”与“孝”发生了冲突,尽管依据“豫让逻辑”,他们自然应该舍小家而顾大家,但这样一种抉择仍难免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激起阵阵波澜。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609082.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鲁达元寂之诗:念奴娇赤壁怀古,烟波江上使人愁下一篇:一口气看完俄罗斯历史 俄罗斯历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