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周厉王的典故 周文王吃伯邑考的故事

导语:《周厉王的典故 周文王吃伯邑考的故事》讲述了周文王吃伯邑考的故事。相传,周文王在战争中俘虏了伯邑考,但他对伯邑考非常尊重,并且赐予伯邑考高官厚禄。这一故事成为后世人们称颂文王仁德之举的典范。

目录导航:

  1. 周厉王的典故
  2. 周文王吃伯邑考的故事
  3. 西周时期有哪些成语典故
  4. 西周厉王宠妃典故
  5. 西周著名典故
周厉王的典故

周厉王典故:周召共和!

这个典故听说过的人可能就少了。如果大家对中国历史有一定的深入了解的话,就会知道,中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是在公元前841年。这一年发生的事情就是周召共和了。

《古本竹书纪年》“厉王既亡,共伯和者摄行天子事”

也就是说,周厉王倒行逆施,终于引发国人暴动,周厉王被驱逐,而由共伯和摄政。至于为什么这个典故叫做“周召共和”呢?是因为开始中古时代的学者根据史记的记载,认为在国人暴动后,是由周定公,召穆公二位共同行政,故称周召共和。不过,近代以来,更多的考古材料显示出,应该是共伯和摄政一说更为可信。

周厉王,周夷王之子。西周第十位国王(前878年—前841年在位),姬姓,名胡。约公元前857年即位,在位37年。在位期间,任用荣夷公实行“专利”,即以国家名义垄断山林川泽,不准国人(指工商业者)依山泽而谋生,借以剥削人民。

周厉王暴虐,国都里的人公开指责厉王。召穆公报告说:“百姓不能忍受君王的命令了!”厉王发怒,寻得卫国的巫者,派他监视公开指责自己的人。巫者将这些人报告厉王,就杀掉他们。国都里的人都不敢说话,路上彼此用眼睛互相望一望而已。厉王高兴了,告诉召公说:“我能止住谤言了,大家终于不敢说话了。”召公说:“这是堵他们的口。堵住百姓的口,比堵住河水更厉害。河水堵塞而冲破堤坝,伤害的人一定很多,百姓也象河水一样。所以治理河水的人,要疏通它,使它畅通,治理百姓的人,要放任他们,让他们讲话。因此天子治理政事,命令公、卿以至列士献诗,乐官献曲,史官献书,少师献箴言,盲者朗诵诗歌,朦者背诵典籍,各类工匠在工作中规谏,百姓请人传话,近臣尽心规劝,亲戚弥补监察,太师、太史进行教诲,元老大臣整理阐明,然后君王考虑实行。所以政事得到推行而不违背事理。百姓有口,好象土地有高山河流一样,财富就从这里出来;好象土地有高原、洼地、平原和灌溉过的田野一样,衣食就从这里产生。口用来发表言论,政事的好坏就建立在这上面。实行好的而防止坏的,这是丰富财富衣食的基础。百姓心里考虑的,口里就公开讲出来,天子要成全他们,将他们的意见付诸实行,怎么能堵住呢?如果堵住百姓的口,将能维持多久?” 厉王不听。于是国都里的人再不敢讲话。三年以后,便将厉王放逐到彘(今山西霍县东北)地,并死在那里。

厉王止谤

周厉王暴虐成性,奢侈专横,百姓都公开议论他的过失。召穆公劝谏说:“百姓不能忍受暴虐的政令!”周厉王大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师,让他来监视那些议论的人,巫师告谁议论,周厉王就杀掉谁。[5]这样一来,议论的人逐渐减少,但同时诸侯也不来朝拜。

相传在周厉王时期,周厉王施政暴虐,受被他宠信的大臣荣夷公唆使改变周朝原有的制度,把平民赖以谋生的许多行业,改归王室所有,一时间民生困苦民冤沸腾。

召公直言进谏对周厉王说:老百姓已经受不了,请求厉王不要在错下去,厉王不听劝谏,一意孤行,他派人去卫国(河南淇县)请了很多巫师,在首都镐京(陕西西安以西)川流不息地巡回大街小巷,偷听人们的谈话,凡经他们指认为反叛或诽谤的人,即行下狱处决。

这样一来,举国上下不再敢对国事评头论足了,就是相互见面,也不乱搭腔,而是道路以目。周厉王高兴地对召公说:我能够统一思想,不再有人敢胡言乱语。借这机会,召公就发表一通常常被后世引用的高论:您这是强行封老百姓的嘴,哪里是老百姓真就没有自己的想法了啊。要知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老百姓也是一样的道理啊!

这番话周厉王听不进去,老百姓还是敢怒不敢言。3年后(公元前842年),平民们最终不堪忍受,自发地组合起来攻入王宫,把暴君放逐到一个叫彘(今属山西)的地方。这个事件史称“国人暴动”。

周文王吃伯邑考的故事

西伯侯忍痛食子

伯邑考被投入沸水之中,煮为汤羹,送给他的父亲昌喝。纣王还命兵丁给昌带话:“听说天下的圣人从来不喝用自己儿子的肉熬成的汤。”昌已由卦象得知爱子遭遇不测,但在纣王淫威的逼迫下,只能忍痛将羹吃下,强颜欢笑地说:“我哪里是什么圣人啊,只不过是一介草民而已。”还说:“父有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君有不明,臣不可以不忠。”

纣王的兵丁退去后,昌偷偷跑到外面的松林中,把喝下的肉汤全吐了出来,吐出之物形成一个土冢,被后人称为“吐儿冢”。纣王得知昌喝下肉汤的事后嘲弄地说:“谁说西伯是圣人,喝了用自己儿子的肉做成的汤也不知道啊!”从此,纣王对昌放松了警惕。

姬昌被囚在羑里,殷纣王还是对他放心不下,因为许多人都说姬昌是个圣人,在狱中还潜心钻研《易经》,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不可加害,纣王心里越发妒忌。这次姬昌的儿子伯邑考刚好来了,纣王便想出一个残忍的办法来处治他。

纣王吩咐左右把伯邑考杀了,并剁成肉馅,包成饺子,送去给姬昌吃,看他知不知道是自己儿子的肉。使者捧着人肉饺子,宣称是商纣恩赐给姬昌的。

姬昌拜受了人肉饺子,心知这肉必有缘故,但不知是什么肉。因为他囚在羑里,与外界隔绝,自然想不到儿子前来,只得遵依规矩,将饺子吃下,将肉汤喝下,然后谢恩。使者回报纣王,纣王听罢抚掌大笑说:“谁说姬昌是圣人,吃了自己儿子做成的肉羹尚且不自知。!哈……”并以此来耻笑西伯侯姬昌。

这就是西伯侯姬昌吃伯邑考的故事与原因。

西周时期有哪些成语典故

呆若木鸡

纪渻子是春秋时训练斗鸡的行家,由于他的名声太响亮了,于是齐王也把他找来训练斗鸡。

十天之后,齐王问他:「斗鸡现在训练得怎样了?」纪渻子回答说:「鸡的性情高傲,时候还不到。」十天后齐王又来问他:「这回斗鸡该训练好了吧?」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它现在还不能沉住气呢。」一个月后齐王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可是纪渻子还是摇头说不行。又过了十天后,纪渻子告诉齐王斗鸡训练好了,那只斗鸡非常厉害,别的鸡一见到它就吓得像木头一样呆住,可见它真是天下无敌的斗鸡!

西周的成语故事(一):呆若木鸡(二):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西周的成语故事(三):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西周的成语故事(四):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西周的成语故事(五):三令五申

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西周时期的成语:

老马识途—齐桓公成为霸主之后,齐国到处立威,并帮助弱小国家。有一次燕国求救,齐桓公派兵帮助燕国击退敌人。来到一处地方全是沙漠,大家迷了路。这时有一位大臣说可以找几匹当地的老马走在前面带路,一定能走出去。于是齐桓公采纳了这个建议,果然走出来了。

西周厉王宠妃典故

褒姒与周幽王最为经典也是世人所熟知的故事便是烽火戏诸侯了。千金难买寸光阴,千金更难买美人一笑。为了博取褒姒一笑,幽王可谓是愿花尽物力财力征集博笑的金点子。试了很多方法。召集乐工鸣钟敲鼓,或招人进献歌舞,更有每天命令司库进献上百丝绸良缎、撕帛来取悦褒姒,事与愿违,褒姒始终不开金颜。

这时朝中阿谀奉承之人便有了机会进言以取得幽王信任。大奸臣虢石父想出了烽火戏诸候的主意。烽火戏诸候的结果便是褒姒开口笑了,而众多诸侯却不再信任周幽王。敌寇入侵,烽火台燃起烽火,却没有诸侯前来救援,西周便不复存在了。

周幽王为了褒姒的一笑断送了国家的命,也断送了自己的命,可以说是君王对情爱的痴迷,也可以说是昏庸无道。后来这个故事也为世人所不断评议。

西周著名典故

三监之乱。 三监之乱是西周初商王畿地区的三位统治者叛乱的事件。武王灭商后,分商王畿为三部分,设三监治理。

成康之治。 成康之治指西周初姬诵、姬钊的统治。 史家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

1、烽火戏诸侯。烽火戏诸侯,指西周时周幽王,为褒姒(bāo sì)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后来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即位,开始了东周时期。

2、宠幸褒姒。周幽王得到褒姒后,对她非常宠爱。后来,褒姒为周幽王生下儿子姬伯服。褒姒生下儿子姬伯服后,周幽王对她更加宠爱。最终周幽王竟然废黜王后申后(申国国君申侯之女,后来周幽王立她为王后,故称申后)和太子姬宜臼(申后所生,即周平王),而立褒姒为王后,姬伯服为太子。太史伯阳因周幽王太过宠幸褒姒,认为祸患已经形成,谁也无法改变,西周必会灭亡。最终西周果然灭亡。

3、昭穆嬉游。昭穆嬉游的昭穆指的是周朝时期的两位君主,周昭王和周穆王二人。这二人喜欢游山玩水,到全国各地去游玩,传说周穆王曾经还到了昆仑山西王母国,受到西王母的隆重接待。由于这两人在位期间不理朝政,导致周朝国力衰落。

4、国人暴动。国人暴动,又称彘之乱、国人起义、道路以目、厉王奔彘,是公元前841年(一说公元前842年)发生在西周首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北)的以平民为主体的暴动。这里的“国人”在此为西周、春秋时对居住于国都的人的通称。当时国人有参与议论国事的权利,甚至对国君废立、贵族争端仲裁等有相当权利,同时有服役和纳军赋的义务。

5、昭王南征。昭王南征,指的是周朝时期,周昭王对楚或荆发动的战争。见于文献记载,并得到青铜器铭文的验证。西周早期,在江汉地区的虎方和荆楚始于周人分庭抗礼,公元前980年,(昭王十六年),周天子一怒之下,率领大军,涉黄河,渡汉水,跨过长江南征取得了一系列战果,打击了楚国的东进势头。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611618.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挪威华人最多的省 挪威华人有多少下一篇:下嫁是什么意思啊 古代穷人家的女孩裹脚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