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历史上的华佗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真的是神医吗?

导语:华佗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他不仅发明了麻醉剂,还在诊断、消毒、解剖、止血等方面非常出色。但由于出身贫寒,他不能成为官员,最终因与曹操的矛盾而落得弃儿的下场。

“东汉分三国”,这已经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认识了。说到东汉末年,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收拾和征伐。但是,你有没有注意到,在流着血入海的普通人当中,也有华佗救了命,最终倒在血泊中的?

华佗,人物,沛国桥县人,即曹操故里。华佗年轻的时候,虽然学过儒学,但是因为出身等原因,在事业上什么成就都没有。因此,他离开家乡到徐图读书。而他在游学期间学到的东西,已经不是历史的子集,而是医疗技能。

从那以后,华佗就一直边留学边待人,覆盖安徽、江苏、山东、河南。随着他的足迹蔓延,他的名声也在扩大。曹操作为同乡,自然得到了消息。

初平三年至建安二年,四十多岁的华佗被裴陈翔桂选为孝廉,但仍拒绝做官的机会。结果不久,华佗响应曹操的诏谕,成为他的随诊医生。

作为医生,华佗无疑是专业领域的佼佼者。我们不知道他这辈子救了多少人,但是曹操和司马师都是他治的。他取得了多少医学成就,我们说不清,但他无疑是创新的、有成就的。他首先发明了“马飞散”,这是已知最早的麻醉剂。从历史上记载的华佗主刀医生的手术,我们也可以推断出他的诊断、消毒、解剖、止血都非常出色。

但是,即使华佗本人很优秀,那群医生在当时也不受重视。学者华佗也坚信“学而优则仕”的道理。但因为出身贫寒,当时政民大乱,华佗不得不走博士之路。所以,即使是他这种“外科大师”,“以医见业,总自怨自艾”。

后来因为曹操的赏识,华佗得以直接接近权力中心,虽然只是留在中心附近诊治。但还是激起了华佗内心的“学而优则仕”的浪潮。

华佗为了利用曹操的权势实现自己的追求,奉命治疗曹操头痛时动了手脚。

华佗当初对曹操的诊断是“机智、从容、可怜”。于是乎,话题一转,他突然对曹操说:“这回难救了,还能延寿。”。如果华佗真的从医生的角度诊断出曹操,然后按部就班的治疗,曹操可能不会多说什么。但不好的是华佗随后故意拖延治疗进度。

曹操原本怀疑华佗说单纯的头痛很难治愈,他有目的。所以他一直把华佗当医生。虽然他信任他,但并没有给他官职。然后华佗找了个借口回国,直接解决了曹操的疑虑。

按理说曹操占据北方,不缺名贵药材。然而,华佗不得不回家准备物资的缺乏。然后他收到了家里的来信,他迫不及待的离开了家。

人家都这么急了,曹操也不好阻止。结果华佗去的时候,以妻子生病为借口,一再推迟返回曹操的日期。在此期间,曹操不仅颁布了许多法令,派县官催促华佗,还亲自敦促他尽快去继续治疗自己。但华佗对这一切充耳不闻。

曹操作为一个党的领袖,对华佗这个医者如此耐心,实属罕见。然而他毕竟是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猛人。即使对人很有耐心,他也受不了华佗对他权威的蔑视。

何况华佗对曹操的不敬,不仅违抗命令,还企图以头痛要挟曹操给他官职。于是,曹操一怒之下命令人去华佗家,并下令如果妻子的病情得到证实,就给他40个华佗红小豆接风洗尘,并给他放假。如果病情不是真的,等待华佗的只有牢狱之灾。

华佗自然坐牢。曹操虽然还是让华佗治头疼,但他只是把华佗当成了“工具人”,用了之后又把他放回了监狱。所以直到这时,华佗才意识到自己的方案失败了。而且不仅仅是无望的职业,他自己的人生也很可能会失去。

其实我们对曹操的用人策略还是比较熟悉的。只要利大于弊,曹操基本上是不管人的出身和德行都愿意用的。可以关进监狱的华佗,已经被曹操判决“小人养病,想自重,但都要杀了这个孩子,绝不会为我断根耳”,最后也只会落得个弃儿的下场。

因为华佗和曹操有过这样的争斗,后人把华佗当成了“人性本恶”的江湖骗子,以医术著称。

华佗有自己的一点想法,但否定他的医术是毫无根据的。不然曹操为什么把一个穷人留在身边当医生?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的原始版权受到侵犯,请通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qiwen/2318.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地心人给人类的警告 地心人给人类的警告是真的吗 要不然人类为什么不探索地心下一篇:什么是文景之治?这种现象真正起作用的是一个女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