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百无一用是文人 汉代文人告诉你 百无一用是文人 汉代文人告诉你 他们是提着剑 打服了才讲道理

导语:文人并不是一味地摇头晃脑,他们可以为国家出谋划策,也能持剑挥戈。汉代的文人甚至还会骑马射箭,是儒家文化最典型的代表。然而,文人的衰落却在宋朝开始,文人们开始放弃手里的佩剑,只读圣贤书,直到清朝成为奴仆。

做学问没用吗?汉朝的文人跟你说他们是带剑的,确信了才有意义。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说起文人,多数人的脑海里显现出的,都是手拿书卷,摇头晃脑满口之乎者也的书生。在不少人看来,这些书生就是窝囊废,出了事除了嘴上说的好听,实际上一点忙也帮不上。 最令人唾弃的是,早起的文人还颇有些骨气,不屈权贵,敢仗理直言,但封建后期的文人就差远了,他们成了皇帝们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工具,除了奉承统治者,好像就没别的本事了。 难道文人真就如此无用吗?显然并不是。最早一批文人才是文人典范,而后期的文人只是被教化歪曲后的产物。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创造了儒学,而由儒学培养出的人,就是我们常说的文人,他们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发展。 儒学在秦朝的时候被打压了一段时间,到汉朝才算彻底兴盛起来,自此便一发而不可收拾。虽说之后的各个时期都有儒家文人,但文人真正的模样,应该是在汉朝时的样子。 那时候的文人可不像我们以为的文弱书生,他们十分全能,不仅识文懂礼,而且善骑射,简单的来说,就是既能写诗作画,也能骑马射箭,甚至还会做算数,妥妥的全能人才。 他们能说会道,可以为国家未来出谋划策,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也能持剑挥戈,在外敌来袭时上战场杀敌,能文也能武。 汉朝之所以能赶走匈奴,让后世歌功颂德,这个功劳并非只是汉武帝的,还有汉朝文人们的。在外敌频频来犯之际,文人们没有像我们所想的那样委屈求和,而是力主血战,正因为有了他们的支持,汉武帝才能顺利出兵,大败匈奴。 很多人都质疑,天天喊打喊杀的能叫文人么?他们不应该是用嘴皮子讲道理,能吵吵绝不动手的吗? 其实,汉代的文人也讲道理,不过他们讲道理的前提,是先把这些不讲理的打服了,然后再去讲道理,这样才能让那些不安分的家伙不敢再有非分之想。 其实不只是汉代文人这么暴力,后续几个朝代的文人也不遑多让。譬如我们熟悉的大唐诗仙李白,也是个能一边作诗一边砍人的文人呢。 文人的衰落,大抵是要到宋朝了。受赵匡胤的影响,文人们开始放弃手里的佩剑,一心只读圣贤书,虽说仍有一部分热血文人,敢大骂昏了头的皇帝,但大风向已经改变了。 等到清朝的时候,文人仅剩的一点风骨也消失殆尽,终于成了满清脚下的奴仆,只会一口一个「 ”吾皇万岁”,再也看不到当年的风采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qiwen/270036.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南雄有多年历史 南雄有多年历史下一篇:舟山文化 舟山文化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