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拥有世界最大草原的前苏联 如何建立起世界最先进的防治鼠疫体系 拥有世界最大草原的前苏联 如何建立起世界最先进的防治鼠疫体系

导语:文章介绍前苏联建立起世界上最先进的鼠疫防控体系,包括防疫机构设置、鼠疫防治措施等,并提到了灭鼠、灭蚤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同时强调监测网的重要性。

世界上草原面积最大的前苏联是如何建立起世界上最先进的鼠疫防控体系的?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一下!

在原苏联时期自1920一1989年间共发现3956名鼠疫患者,可分为四个时期,即1920一1929年间数千患者,1930-1949年数百名患者,1950一1969年数十名患者,1970一1989年数名患者,近年来只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沙鼠疫源地有个别散发病例。 1920一1949年患者多,主要是由于鼠疫在俄罗斯东南,伏尔加一乌拉尔河套,中亚和外贝加尔大面积暴发,同时由于当时鼠疫防疫网薄弱,措施滞后,许多患者都转为肺鼠疫而造成人间传播。如1920一1921年在滨海区,1933年在北高加索,1947年在阿瓦尼,当时都有数百人感染,几乎每年都有人间鼠疫流行。1950一1969年,在中亚国家的人迹罕见的荒漠地区,发生小规模流行,在高山疫源地也有散发病例。 1970一1989年,只发生1次人间鼠疫流行,5人感染,主要是由于剥食病驼,其他为散发病例。 由于发现病患及时,患者只是腺型和败血症型。在鼠疫疫源地同样活跃的年代,原苏联之所以能将人间病例控制在这样低的水平,主要是由于建立了完整的监测网,扩大了监测面积和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防疫体系:机构设置 俄罗斯鼠疫防治工作开始于1898年。鼠疫防疫系统建立于1919年,是世界上成立最早、最为庞大的防疫机构。 其最高中央领导机关是俄罗斯卫生部,下辖5个直属专业防治研究所。 即:全俄鼠疫防治研究所、伏尔加格勒鼠疫防治研究所、斯塔夫罗波尔鼠疫防治研究所、罗斯托夫鼠疫防治研究所、远东和西伯利亚鼠疫防治研究所,在原苏联时期还包括中亚鼠疫防治研究所。 除上述5大研究所外,各州、边疆区还设有防疫站,研究所负责相应区域防疫站的业务指导和咨询任务。研究所和防疫站在疫源地中都设有自己的监测点。在疫情好发地区设固定监测点,采取固定流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测,形成一个所、站、点的监测网络。 前苏联时期从事烈性传染病工作人员工资水平比从事一般医疗卫生工作人员高1一2倍,每年享有2个月的休假。 对从事强毒室和野外一线的工作人员提高补助,并予以奖励。因此当时卫生防疫、烈性传染病防治领域吸引了大批人才,壮大了队伍,稳定了人心,出了大量有开拓性成果,特别在鼠疫防治研究领域处于世界前列。 苏联解体以后尽管国家经济急转直下,许多行业如教师、医护人员、退休人员、工人等不能开支的情况下,鼠疫防疫领域工资仍能保证按时发放,鼠疫防治人员待遇仍高于其他行业,进人这一行业工作竞争很强。所以队伍仍很稳定,素质较高,这足以见得对鼠疫防治的重视程度并未因政府的更替而减弱。 二、鼠疫防治措施 通过点、站、所监测网,及时发现主要宿主、次要宿主鼠疫流行,确定其流行强度和对人群构成危害的程度,根据监测到的资料客观评价整个疫源地和个别地段的动物鼠疫流行因素的活跃性,预报宿主媒介数量变化趋势,不断监测居民住宅、家栖啮齿动物及蚤的数量变化,以防止野鼠传人而引起人间鼠疫发生。 以消灭主要宿主和主要媒介为主,控制鼠疫在野鼠中蔓延,及时进行村镇灭鼠、灭蚤,防止鼠疫传人居民区。防止腺鼠疫例数增长及肺鼠疫出现,对居室彻底灭蚤,尽早采用抗菌素治疗及预防接种。 防止鼠疫病人及染疫动物将病原带出,尽早发现人间首发病例,及时隔离,消灭散发和暴发流行。为此,经常举行各种培训、研修班,使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特别是疫区基层医护人员掌握鼠疫知识,提高警惕。某些重点医疗部门做好防治鼠疫应急准备,制定计划,对疫区居民进行鼠疫科普知识宜传,及时报告疑似鼠疫病人或病死鼠的信息。 野外及居民区灭鼠灭蚤是防治鼠疫最为有效的措施之在前苏联时期曾经历过三个阶段: 30一70年代,开展消灭鼠疫疫源性运动。 曾对里海西北小黄鼠疫源地约16万亩面积经过多达9次大规模扫荡式灭鼠,鼠类几乎灭绝,但经过34年静息后于1972年又在小黄鼠种群发生疫情,使人们对以灭鼠为主的「 ”消灭鼠疫疫源性”的提法提出质疑。 重新订正「 ”消灭鼠疫疫源性”的概念,即通过彻底改变地理景观、改变生物群落结构,使鼠疫菌、主要宿主种群及传播媒介彻底消灭,并无传人的可能。并将这一任务作为未来奋斗的目标,从而把以灭鼠灭蚤为主的预防措施所取得的阶段性控制鼠疫流行定为鼠疫自然疫源地的「 ”健康化”,即通过人为降低疫源地活跃性,明显减低对人群的威胁,使疫源地能在长时间内无动物疫情发生。 从我国和俄罗斯的实践经验看,通过「 ”灭鼠拔源”确实起到了一定时期「 ”健康化”作用。如里海西北自大量灭鼠后34年静息,在吉尔吉兹斯坦进行了对比研究,对某地域进行「 ”彻底”灭鼠灭蚤,而以邻近疫源地为对照,处理的地域至今未发生疫情,而邻近疫源地则几乎每年都有疫情发生。 但这一行动在中亚大沙鼠疫源地却不成功,最多可以保证3年静息,由于大面积灭鼠需投人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到70年代对预防措施进行调整。70一80年代中,实行预防性 灭鼠,即在重要的经济开发地区及主要宿主、次要宿主及媒介数量迅速增长趋势,或邻近疫源地有动物病流行时,进行预防性灭鼠、灭蚤。自90年代中期以后,采取应急性灭鼠灭蚤。 即对现疫流行区内的居民点附近,灭鼠灭蚤,以防止人间流行,并且开始尝试以灭蚤为主预防鼠疫。这在外贝加尔的达乌尔黄鼠疫源地,中亚大沙鼠疫源地和早獭疫源地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对小黄鼠和红尾沙鼠的试验却不理想,由于彻底灭洞干蚤有一定难度,目前用灭蚤代替灭鼠只在中亚平原疫源地和天山疫源地施行。 中亚荒漠大沙鼠采取灭鼠灭蚤同时进行,其他疫源地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对于子午沙鼠、田鼠,由于洞系复杂,灭洞干蚤更为困难,所以基本不采用灭蚤方法,而采用飞机播洒毒饵的方法灭鼠。 目前由于经济危机,在现有条件下,有人提出只对重要地段进行局部灭鼠灭蚤,但效果还有待于实践证实。 虽然灭鼠、灭蚤面积在逐年减少,但独联体国家却加强了动物鼠疫监测,尽早发现动物鼠疫疫情,及时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主要宿主、媒介数量,对疫区居民预防免疫,宣传普及鼠疫防治知识,使人与人间的感染由40年代75%,50年代50%,80年代18%,控制到近40年没有发生人与人的感染,取得了良好效果。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qiwen/273099.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希罗多德是是什么时期的古希腊历史学家 希罗多德是是什么时期的古希腊历史学家下一篇:明朝对待老人的政策是怎么样的 老人犯罪怎么处置 明朝对待老人的政策是怎么样的 老人犯罪怎么处置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