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比郑和下西洋早620年 比郑和下西洋早620年 却史料无载 直到一方石碑出土

导语:唐朝宦官杨良瑶比郑和早620年下西洋,但直到出土《唐故杨府君神道之碑》才载入史料。他曾多次出使各地,包括大食。贞元元年,他获赐绯鱼袋,出使大食,联络大食与唐朝结盟共击吐蕃,并在中途经过暹罗湾、苏门答腊岛、印度半岛等地,历经艰险。

比郑和下西洋早了620年,但是直到出土一块石碑才载入史料!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公元1984年,在陕西泾阳县一次普通的田野考察中,无意中出土一方石碑。这方名为《唐故杨府君神道之碑》的石碑,揭开了一个掩藏了一千多年的秘密。 唐德宗贞元元年四月,一位名叫叫杨良瑶的唐朝大臣便曾泛舟西洋,出使大食。这比郑和初次下西洋,早了整整620年。 杨良瑶,唐代宦官,为弘农杨氏后裔,后落籍唐京兆府云阳县龙云乡,即今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云阳镇。 他生于公元736年,娶妻刘氏,生有二子,肃宗至德年间,「 ”入为内养”成为专门服侍皇帝的宦官。 杨良瑶在乡间之时,「 ”少以节义为志行,长以忠勇为己任”,是个极有抱负和担当的人,入宫后在皇帝身边多次完成出使各地的任务,久历疆场,功劳突出。 唐代宗永泰年间,慈、隰等州发生武装叛乱,狼山部落首领塌实力率众劫掠,威胁州县。 这时,「 ”西河初平,四野犹耸”,唐王朝无力兴师东征,于是派遣中使刘崇进前去招抚,让杨良瑶充任判官。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任务,代宗之时,招抚乱军的宣慰宦官,多有被杀的事例。 也能是因为已有前车之鉴,作为招抚大使的刘崇进面对纷乱如潮的乱军,畏惧不前,眼看朝廷招抚的大计即将流产。 身为判官的杨良瑶挺身而出,毅然接过了招抚的乱军的重任。他孤身入敌营,当着乱军的面,昂然宣布皇帝的口谕,神情平静坚毅,使得狼山部落众人为之气夺。 所幸在唐朝天威的震慑下,狼山部众「 ”交臂屈膝,弃甲投弓,革面回心,稽颡受诏”,顺利平息了这次动乱。 经此事之后,代宗充分认识到杨良瑶是个敢于担当的宦官,于是委以重任,任命他为文林郎、行内侍省掖庭监作之职。杨良瑶也不负代宗之望,「 ”奉使必适于所难,临事未尝有不当”。 杨良瑶画像 唐代宗大历六年,杨良瑶又先后奉诏宣慰安南,震慑广府叛军首领哥舒晃,当时舒晃叛军凶煞无常,但杨良瑶再次展现了,他果敢坚毅的性格,「 ”山立嶷然,不可夺志”,叛军再次受到了震慑,因受命危难,不辱使命,归朝后备受赞誉。 建中末年,因泾师之变,德宗被迫西逃奉天,杨良瑶一直追随在皇帝左右,和德宗一起经历了奉天之围,这段苦难的历程。 兴元初年,唐朝国内叛乱频仍,唐朝面对这种乱局,无力逐一剿灭乱军,遂派杨良瑶出使回纥,乞求援兵。 杨良瑶再次临危受命,毅然北上回纥,说服回纥可汗,出兵南下协助唐军平叛。借助回纥的力量,唐朝顺利的平息了叛乱,杨良瑶因此「 ”再造寰区”之功,受命为内侍省内给事,加朝散大夫。 这些功绩都不足以使杨良瑶成为一个传奇,碑载「 ”贞元初,既清寇难,天下乂安,四海无波,九译入觐。昔使绝域,西汉难其选;今通区外,皇上思其人。比才类能,非公莫可。 以贞元元年四月,赐绯鱼袋,充聘国使于黑衣大食,备判官、内傔,受国信、诏书。奉命遂行,不畏于远。” 贞元初年,为了实现李泌计策中西联大食的部分,德宗需要一员干将出使联络黑衣大食,这次德宗的目光再次落在了杨良瑶的身上。 之所以选择杨良瑶出使除了「 ”比才类能,非公莫可”外,估计德宗也考虑到,杨良瑶曾多次出使广州、安南等地,对于南方的情况比较熟悉。 此时,河西之路早已被吐蕃截断,北上回鹘道也不甚安全,西去大食只有南下出海,相对比较便利。 但对于长期生活在中原腹地的唐朝君臣来说,茫茫大海深邃而恐怖,驾舟出海可谓九死一生,只有意志坚定,可担大任之人方能托付。 杨良瑶之前屡遭磨难,但果敢坚毅的性格,给德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远渡重洋,面对茫茫未知,杨良瑶再次成为了不二之选。 《唐故杨府君神道碑》书法作品 贞元元年四月,年届五寻的杨良瑶获赐绯鱼袋,带着国信、诏书毅然踏上了出使南洋之路。到达海边弃陆登舟,面对无尽碧涛,杨公「 ”邈尔无惮险之容,懔然有必济之色,义激左右,忠感鬼神”。 在岸边杨公「 ”割发祭海、指日为誓”,毅然挂帆海上,举棹击浪而去。 一路之上,唐朝使团「 ”黑夜则神灯表路,白昼乃仙兽前驱。星霜再周,经过万国,播皇风于异俗,被声教于无垠 ”。 沿途途经暹罗湾,顺马来半岛南下,经苏门答腊岛东南部,抵达爪哇岛。出马六甲海峡,横渡孟加拉湾至狮子国,再沿印度半岛西岸行,过阿拉伯海,经霍尔木兹海峡抵达大食国弗剌利河,改乘小船北行至末罗国,再向西北陆行千里,最终到达茂门王所都缚达城。 这条远跨重洋的路线,并没有记载在《唐故杨府君神道之碑》之上,但是却被详细的标注在《新唐书·地理志》之中。 与杨良瑶同殿为臣的唐朝地理学家贾耽,在其所着的《广州通海夷道》文中也纪录了相同的海上出使路线。 贾耽曾任职鸿胪寺卿,专门负责外交事务,他本人从未有出使大食的记录,但在文中却能详细记录泛海西行沿途各国的地名,可以推断这些信息应该来源于杨良瑶的记述。 杨良瑶西去联络大食,是否和大食王达成协议,历史并没有详细记载,但在《新唐书 • 大食传》记载,「 ”贞元中,与吐蕃为劲敌,蕃兵大半西御大食,故鲜为边患,其力不足也”。由此可见,杨良瑶联络大食获得了实际上的效果。 贞元年间,大食与吐蕃在中亚争夺渐烈,多次夺城攻伐,牵制了大量的吐蕃军队,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唐朝在陇右、安西的军事压力,这也正是宰相李泌定计的初衷。 贞元十七年春,唐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所部进攻昆明、诺济城,在雅砻江以西,大败吐蕃军队,俘获两万余人,史称「 ”渡泸之役”。 在这场唐军大胜的战役中,吐蕃俘虏里掺杂着大食的士兵。此时,大食与吐蕃在中亚存在领土争端,而大食与唐朝远隔千里,中间还隔着回鹘。 大食不可能与吐蕃结盟共击唐朝,再结合陇右、河西吐蕃军中已有被掠唐人充军的先例。可以推测,吐蕃军中的大食士兵极有可能是在战场俘虏的。 这从侧面表明了,吐蕃在中亚确有和大食交手的迹象。 《唐故杨府君神道之碑》拓片 杨良瑶出使大食,比我们熟知的郑和下西洋整整早了620年。此两人均为宦官,却矢志不移,为国尽忠,足见我神州大地豪俊辈出,莫问出处!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qiwen/280760.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垫底辣妹的故事在中国可能发生吗 垫底辣妹的故事在中国可能发生吗下一篇:王莽儿女名字现代 王莽儿女名字现代 王莽有几个儿子 分别叫什么名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