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急,为啥叫东周西周,东汉西汉,而不叫南周北周呢 北汉为什么叫东汉

导语:为什么古代历史上称之为东周西周、东汉西汉而不是南周北周?为何北汉被称为东汉?本文将探讨这些疑问。

目录导航:

  1. 急,为啥叫东周西周,东汉西汉,而不叫南周北周呢
  2. 刘秀为什么灭北汉
  3. 北汉时期长安是哪里
  4. 北汉、南汉分别建立者是谁
  5. 秦汉国号的由来
急,为啥叫东周西周东汉西汉,而不叫南周北周

历史上有很多朝代都是一样的名字,后人为了便以区分,便人为地将它们的名字前冠以一个区分的字。

西周东周都叫周,因为西周的都城在镐京(今陕西境内)而东周的都城在洛邑(今河南洛阳)镐京在西,洛阳在东,故名。西汉都城在长安(今西安),东汉都城在洛阳,同样的道理!而北宋和南宋则是因为北宋的统治中心在黄河流域,都城在河南开封,而南宋的统治中心在江南,都城在杭州,故名。

同样这种方法命名的还有:东晋、西晋;东魏、西魏;南汉、北汉等!

刘秀为什么灭北汉

刘秀没有灭北汉

刘秀死后北汉还没有建立。

北汉(951年~979年)是五代十国之一,也是十国中最后一个政权。都城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领土为十二州,位置大致在今 天的山西省中部和北部。北汉依附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后被北宋所灭。历四帝,共28年。

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公元57年3月29日),字文叔,籍贯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省枣阳市西南)。东汉开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汉高祖刘邦九世孙,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后裔。

北汉时期长安是哪里

长安本秦之乡名,秦时有兴乐宫。汉高祖五年(前202),在兴乐宫基础上修治长乐宫,七年建未央宫,自栎阳迁都长安。惠帝元年(前194)至五年筑城墙。

武帝时在城内修北宫,建桂宫、明光宫,在西城外营建章宫,并扩充上林苑,开凿昆明池。

新莽改长安为常安,于南郊建九庙。东汉建都雒阳(见洛阳城),仍以长安为西京。献帝一度迁都于此,其后西晋惠帝、愍帝以及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相继以长安故城为都。至隋代建大兴城,汉城遂废。城址在陕西省西安市西北约3千米处,1956年开始勘查发掘。

北汉、南汉分别建立者是谁

南汉高祖——刘䶮。虽然南汉的实际奠基人是刘隐,但南汉的开国皇帝是他的弟弟刘䶮。刘䶮,又名刘纻,刘岩、刘陟。自从刘䶮之父刘谦开始,刘氏家族逐渐成为岭南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到了刘隐时期更是成为了岭南地区最大的割据势力。公元911年,刘隐去世,刘䶮继承了兄长的职务和爵位。在消灭了岭南其余大小势力后,公元917年,刘䶮正式称帝,建都番禺,国号大越,到了第二年又将国号改为汉,史称南汉。

北汉世祖——刘崇。北汉称得上是后汉的延续,开国皇帝刘崇又名刘旻,是刘知远的弟弟。公元951年,后汉灭亡,刘崇当然不会坐视郭威取代自家天下,便在太原称帝,建立北汉。由于实力和后周有较大差距,刘崇选择找辽国帮忙,约为父子之国,辽国皇帝为叔,自己是侄皇帝,辽国封他为神武皇帝。

秦汉国号的由来

“秦”这个国号来源于先祖非子的封地——秦地(今甘肃天水一带),这个非子的官职是“弼马温”。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非子不像《西游记》里的孙猴子那样鄙视这个职位,他以爱岗敬业的精神,天天认真学习《马的繁殖、培育与疾病防治》这本技术手册,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几年以后把老板(周孝王)的马养的个个膘肥体壮,而且母马的生育能力也是突飞猛进,马的数量大大增加。老板一高兴,给非子发了一大笔奖金——封到秦地。于是乎,非子及其后人就一直沿用“秦”,直到其曾曾曾……孙子嬴政统一天下,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国号。

汉王朝的“汉”自然是从汉王这个爵位而来,而汉王的“汉”则出自汉中郡,汉中的“汉”又出自汉水这条河流,汉水的“汉”则是因为远古人们发现汉水与银河夏季走向一致,所以把它叫做“地上的银河”即汉水。

据不完全统计,西汉以后注册使用“汉”这个国号的政权多达十几个,按照时间先后顺序逐一列举——新莽末年,刘玄的“玄汉”、刘盆子的“赤眉汉”、刘秀的“东汉”;三国时期,刘备的“蜀汉”;东晋十六国时期,刘渊的“汉赵”、李雄的“成汉”;南北朝时期,邢杲的“邢汉”、侯景的“侯汉”;五代十国时期,刘知远的“后汉”、刘崇的“北汉”、刘䶮的“南汉”;金朝末年,郝定的“郝汉”;元朝末年,陈友谅的“陈汉”……注册用户绵延不断两多千年,姓刘的不姓刘的一块来,你方唱罢我登场。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qiwen/593990.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罗马对汉朝的记载 古罗马打的过汉朝吗下一篇:什么是罗马生菜 意大利生菜历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