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香积寺之战史思明为什么不去 大唐史思明是哪个皇帝

导语:香积寺之战是唐朝与吐蕃的一次重要战役,双方都派出了大批兵力参战。但是,史思明却没有亲自参战,这是为什么呢?同时,史思明是哪个皇帝的手下呢?

目录导航:

  1. 香积寺之战史思明为什么不去
  2. 安禄山和武则天是一个朝代的吗
  3. 大唐的史思明是什么结局
  4. 安庆绪和史思明结局
  5. 安禄山和史思明是什么关系
香积寺之战史思明为什么不去

香积寺之战发生在公元621年,是唐朝初期的一场重要军事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唐朝军队成功击败了东突厥的进攻。作为唐朝的重要将领之一,史思明在这场战役中并未参与,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 司马文则的任命:香积寺之战的指挥官是唐朝重臣、大都督司马文则,他被皇帝李世民派遣出征。史思明可能是他的下属之一,按照层级关系,他需要服从上级的决定。

2. 外部使命:史思明可能被派遣到其他地方执行重要任务,例如镇守边境或与其他诸侯交涉等。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唐朝需要管理庞大的边疆地区,并与各种民族和势力进行交互。

3. 内部竞争:唐朝初建,各路诸侯和重臣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政治斗争。史思明可能被留在朝廷内部作为李世民的重要盟友和核心力量,以巩固唐朝的中央政权。

总之,史思明之所以没有参与香积寺之战,可能是由于上级任命、外部使命或内部政治因素等多种原因所致。

香积寺之战是南唐和北方的武将及荆南军队的一次决战,发生在951年。在这场战役中,前往支援南唐的西北军主帅李继勋战败,北方的武将史思明本应该前往支援,但是他最终并没有前往,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史思明认为自己的首要责任是防御边境,不能因前往救援南唐而减弱边境的防御力量。

2. 史思明当时新败辽东,部队士气低迷,难以调动。

3. 史思明可能也担心西北军败了之后,南方的势力会加强,对自己的边境安全产生威胁。

综上所述,史思明之所以没有前往支援南唐,主要是因为他认为保护自己的领土和民众更为重要,而且他手下的士兵也士气低迷、难以调动。

香积寺之战是长期以来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一仗。史思明是五代时期后梁皇帝朱友珪的大将,当时朱友珪派史思明、安重胤等领兵攻打南唐,期间香积寺之战也发生在这个时期。关于史思明不参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说法:

1. 史思明不满朱友珪的指挥:一种说法是,史思明与朱友珪之间存在矛盾,认为朱友珪的指挥不力,所以不肯听从指挥,还拒绝出兵。

2. 疑虑南唐军队凶猛:另一种说法是,史思明得知南唐军队擅长水战,兵力强大,觉得风险太大,不愿意冒险。因此,他不主动参战。

3. 朱友珪没派他去:还有一种说法是,史思明本来是朱友珪的第一军师,却只被留在了退军的后方,所以没有参战。

不过,关于史思明为何没有参加香积寺之战的确切原因,至今仍然存在争议和不同的说法。

安禄山和武则天是一个朝代的吗

是一个朝代,但不是同一个时期,武则天是唐初的,唐高宗时期,安禄山是唐朝中期,唐玄宗时期的人物

安禄山(本名:康轧荦山,703年1月22日-757年1月29日),营州(今辽宁朝阳)人,大燕皇帝,安史之乱祸首。

安禄山通晓六国语言,曾做过牙郎。他秉性机灵,虽胖却以骁勇闻名。他经常贿赂唐朝官员为他说好话,因此取得唐玄宗的喜爱信任,自此平步青云。755年,他发动安史之乱,一路进逼至洛阳,唐玄宗被迫出逃。安禄山次年建立了燕政权,年号圣武。他身体越来越胖,失明后性情暴躁,于757年被其子所杀,安史之乱平定。史思明追谥其为光烈皇帝。

如果不算武则天称帝的朝代,两个人都是唐朝,如果按武则天称帝算,武则天算周朝,安禄山算唐朝

安禄山(703年—757年),营州(今辽宁朝阳)人,本姓康,名轧荦山。其父可能是康姓胡人,母阿史德氏是个突厥族巫婆。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自名武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

他们都是唐朝时期的著名人物,武则天是唐早期的皇帝,是李治的妻子,而安禄山最出名的是安史之乱,这个是发生在唐玄宗李隆基时期。

大唐的史思明是什么结局

史思明,宁夷州人,原姓阿史那,名崒干,因战功唐玄宗李隆基赐名“思明”。史思明少年时与安禄山一起在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长大。成年以后,二人仍然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剧中太子妃因与太子迟迟没有孩子,不得已与史思明偷情孕子,这在后来被儿媳慕容林致撞破后加害林致,这也到了让大家最虐心的地方。在发生安史之乱之后史思明不得善终。

大唐的史思明最后被自己的儿子所杀。史思明是唐朝唐玄宗李隆基时期的大臣,深受唐玄宗的宠信。在唐玄宗后期,史思明和安禄山起兵造反,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爆发后,很快攻占长安,不久叛军内讧,先是安禄山被他的儿子所杀,史思明杀了安禄山的儿子,史思明被他的儿子所杀,最后使得唐朝平定安史之乱。

安庆绪和史思明结局

安史之乱开始后,安禄山带领叛军攻下了唐朝的都城洛阳和长安,建立伪燕。晚年滥用刑罚,连最亲近的谋士大臣严庄也被安禄山鞭棍抽打,严庄联合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指使安禄山的侍臣李猪儿将安禄山杀害,严庄等人拥立安庆绪为伪燕皇帝。

安庆绪即位后,史思明在叛军中的势力很大,因此被安庆绪忌惮,史思明就率领部下归降了唐朝廷,史思明投降后还是招兵买马与叛军有勾结,受到唐肃宗的猜忌,就又造反了,史思明说为安禄山报仇,杀掉了安庆绪,自立为伪燕皇帝,后来史思明喜爱儿子史朝清,想让他取代史朝义的太子位置,史朝义怕丢了太子之位,他的部下也怕史朝义被废黜后被牵连,就建议史朝义杀掉史思明,史朝义同意了,最后史思明被杀掉了。

安禄山和史思明是什么关系

安禄山是营州柳城(今辽宁锦州)胡人,聪明能干,通晓六种少数民族语言。 青年时代,在幽州节度使张守挂部下任低级武官,后来升为高级将领。天宝十年(751 年),兼任为平卢(治今辽宁朝阳)、范阳(治今北京)、河东(治今山西太原)三 镇节度使。

他极力奉迎唐玄宗,又拜杨贵妃为干娘,唐玄宗对他十分的信任。

他见 唐朝国力日益虚弱,饥民开始暴动,即生了反叛之心。史思明也是胡人,官至平卢 兵马使,与安禄山关系非常密切。

同乡人

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关系: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人是同乡人,史思明703年出生,宁夷州人,居住在营州柳城。是唐朝的军阀,后成为叛军。安禄山,703年,营州人,他的职位是军阀,后成为叛军。
史思明年少的时候,与安禄山一起在营州柳城长大,在两人成年以后,还保持着友好的关系,不久两人同时被唐朝政府封为捉生将。而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人最有名的事件就是,这两人是安史之乱的祸首。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61041.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曾国藩和胡雪岩的书推荐几本给我 胡雪岩曾国藩哪个厉害下一篇:王者荣耀中鲁班七号都能克制哪些英雄 鲁班遇到白起怎么办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