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王桂珍:受毛泽东表扬的中国赤脚医生第一人 王桂珍:受毛泽东表扬的中国赤脚医生第一人

导语:王桂珍:中国第一个被毛泽东称赞的赤脚医生,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一个只有小学文化,上海正宗郊区的农民被拍成电影,受到毛泽东主席的表扬,一下子升为卫生部副部长级。她是王桂珍——1976年《人民画报》第八期封面选了一张春苗的海报,当时国内最有影响力的画报杂志之一。电影女主角赤脚医生春苗的原型是王桂珍。电影《春苗》的女主角李赢得村民的信任1974年拍摄的纪录片《好赤脚医生》忠

王桂珍:中国第一个被毛泽东称赞的赤脚医生,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

一个只有小学文化,上海正宗郊区的农民被拍成电影,受到毛泽东主席的表扬,一下子升为卫生部副部长级。她是王桂珍——

1976年《人民画报》第八期封面选了一张春苗的海报,当时国内最有影响力的画报杂志之一。电影女主角赤脚医生春苗的原型是王桂珍。

电影《春苗》的女主角李

赢得村民的信任

1974年拍摄的纪录片《好赤脚医生》忠实地记录了当时的王桂珍:王桂珍,一个贫苦农民的女儿,是上海川沙县江镇公社大沟大队的第一个赤脚医生。她刻苦学习,学习医疗技术,以白求恩为榜样,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服务。

为什么一个普通赤脚医生的形象会被纪录片和电影在屏幕上反复播放?

1958年6月30日,正在杭州视察的毛泽东在《人民日报》上看到,江西省余江县率先消灭了血吸虫病。他激动地写下了著名的诗《送瘟神》。但是,由于我们有限的医疗资源大多集中在城市,广大农村地区仍然缺乏医疗保健和药品。

20世纪60年代初,医学院毕业生黄玉祥和妻子张爱萍被分配到上海市川沙县江镇公社卫生院。

黄玉祥:当时公社卫生院是租来的私房,没有高压蒸汽消毒设备,甚至没有高压锅。注射器等最基本的医疗器械都是经过煮沸消毒的,按正规要求不合格。但那是当时的情况。

张爱萍:很多人都有胆道蛔虫症,蛔虫进入胆囊就发展成胆囊炎。胆石症患者相当多,农村确实需要大量的医生。

1965年6月,卫生部向中央政府提交了一份关于农村医疗保健现状的报告。6月26日,毛泽东看到报告后立即指出,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培养一批医疗水平不是很高,但能扎根农村,解决农村医疗问题的乡村医生。这些话成了今后几十年中国农村卫生工作的指导思想。

广大医务工作者反应热烈。在组织巡回医疗队访问农村的同时,还在各地培训半农业和半医疗卫生工作者。

江镇公社的培训班开始得比较早,公社从21个生产大队中挑选了28人参加培训。1965年12月,21岁的王桂珍走进了培训班的大门。

王桂珍:那时候我是大队团支部书记,被培养入党。村民选我当赤脚医生,因为我出生在一个贫穷的中产阶级农民家庭。

在强调构图和起源的时代,文化基础就不那么重要了。当年在这里参加培训的28名学员,大部分只有小学学历。

王桂珍:我甚至没去过中学门口。例如,化学元素的“大于”和“小于”符号是什么...老实说,我不能一下子全部理解。那时候的我,能够吃苦,能够努力学习。老师让我晚上九点关灯,我拿着小手电在被子里看十二点。

黄玉祥:他们还是愿意学的,就是文化差一点,我们讲课要讲得通俗一点。医学原著不能用,因为从医学基础学起,时间是不允许的。他们只能训练几个月,还要去看医生。所以我们自己做了一些讲义,油印出来让他们使用。

王桂珍:我们大队有很多气管炎患者。老师把听诊器放在病人身上,教我们听诊。这种声音叫湿罗音,那种声音叫干罗音。它把书本上的知识和患者的症状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让我们很好的理解和记忆。

1966年3月,包括王桂珍在内的28名学生毕业了,他们回到各自的生产大队去工作和为人治病。

王桂珍:起初,人们还说当医生需要几年时间,而这个年轻的女孩只需学习四个月就能成为一名医生?你能看医生吗?一个病人牙痛。如果我要给他针灸,我先自己扎,病人就不怕了。我替他把针扎下去,他说好,不疼。病人的宣传比我们自己的宣传更有力。

“一根银针一把草药”是当年赤脚医生手中的两把法宝。王桂珍在村子附近的一个斜坡上种植了100多种中草药,并在村子里专门建了一家当地的药店。他们利用自己有限的医学知识,想出各种方法将土壤和海洋结合起来,让身边的人用更少的钱治病。

王桂珍:我是一名赤脚医生。毛主席支持我们贫穷的农民。我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不能用语言来说,要用实际行动来做。

电影《春苗》的原型,赤脚医生王桂珍

成为全国模范

此时赤脚医生已经遍布中国的山川河流,最大数量达到500多万。是什么样的机遇让王桂珍成为中国百万赤脚医生的典型?

1968年9月,当时国内最具政治影响力的杂志《红旗》发表了题为《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的调查报告,介绍了黄玉祥、王桂珍等人的事迹。随后,《人民日报》、《文汇报》等各大报刊纷纷转载。于是,在当年的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学习赤脚医生和王桂珍的热潮,王桂珍也逐渐被推到了荣誉的巅峰。这也是她政治生涯的开始。

1973年,王桂珍担任江镇公社党委副书记。1974年5月,第27届世界卫生大会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王桂珍代表中国“赤脚医生”参加了会议,并在会上发表了交流讲话。

王桂珍:在会上,我谈到了中国赤脚医生是如何接受培训的,以及我们如何对待贫穷的中农。外国人,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的代表,纷纷来和我握手。都说中国的赤脚医生好,要走中国赤脚医生的路。他们都说好,好,好。

回国后,已经是江镇公社党委副书记的王桂珍被任命为川沙县卫生局党委书记。面对沉重的荣誉和责任,她决心在农村为村民服务一辈子。

急剧变化

1975年12月,正在村里治病的王桂珍突然接到上海市委的电话。通知她去北京上毛泽东思想课。

王桂珍:他们到北京后告诉我,这是“三三制”的实施。

王桂珍所说的“三分制”是当时的干部制度。从基层选拔出来的干部每年都要在中央、地方和基层轮岗。因此,王桂珍有了一个新头衔:国务院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1976年2月,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和夫人第二次访华,王桂珍应邀出席宴会。此时她是卫生部党委核心小组成员,副部级干部。

成为“三三制”干部后,王桂珍变得更加忙碌。或者去北京,或者去全国各地开会出差。即使你是一个公社的赤脚医生4个月,你也会在家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来访者。

在其他人眼里,王桂珍的生活越来越尴尬。虽然她在卫生部担任领导职务,但她仍然是一个有工作的农民。生产大队一年给她2000个工作点,当时每个工作点7分钱,一年一共给她140元。

王桂珍:我在卫生部每天补贴50美分。我选最便宜的菜,比如菠菜豆腐,中午吃两个馒头。

邱水兴:我在甘肃边境。有时候她给我写信,说她去北京开会了,出国了,去外省了。也就是说我知道她没钱,我就尽快送她二三十块钱。有时候我没有,就跟朋友借,给她寄点钱。她没有工资。我寄给她。

王桂珍:那时候,我只知道怎么做,从来不付钱。

赤脚医生

1976年10月,在全国庆祝粉碎“四人帮”的时候,王桂珍被免去一切党政职务,回到江镇老家,在那里当农民,接受检查。

上述组织派出的工作组批评了王桂珍。王桂珍说:“提升我的文章是你写的。我上去让我上去。我没有为自己而战。我批准我做的!”村民们还说,“王桂珍是个农民。她怎么了?什么可以审批?”最后工作组被扔了。

当时邓、、林都很关心,林打电话到县里,也就放心了。

经过一年多的等待,王桂珍终于通过了考试,脱下了压得她喘不过气来的帽子。然而,重获清白后,王桂珍再也不能当赤脚医生了。通过努力,她终于成为了一家公司的工厂医生。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她做了衣服,养了长毛兔,取得了博士资格。

从1969年参加国庆大典的赤脚医生,到卫生部的副部级干部,再到工厂医生,王桂珍似乎经历了10年的悲喜循环,又回到了平原。1992年春,邓小平对深圳、珠海等地的访问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更多的希望。看着外面不断变化的变化,王桂珍和她的丈夫开始思考自己的出路。

王桂珍:邓小平说改革开放可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人们说印刷投资少,见效快。借了6000块钱,买了一台印刷机。

王桂珍总是微笑

王桂珍和她的爱人邱水兴以及她的大儿子

王桂珍和她的爱人邱水兴以及她的大儿子

王桂珍夫妇将印刷厂命名为“振兴”。许多了解王桂珍的人都愿意把他们的生意带到这里。印刷厂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印刷机的数量从一台增加到了五台。最多有20个左右的工人没日没夜的加班。

现在,除了经营一家印刷厂,王桂珍还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照顾孙子孙女上。她说,现在是她人生中最踏实最舒服的时候。

毛泽东激怒了卫生部,催生了中国的“赤脚医生”

雷锋是怎么成为国家模范的?

新中国土改运动中如何打击地主?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穆桂英的儿子叫什么 穆桂英一共有多少孩子?穆桂英是哪个皇帝时代的人?下一篇:广陵散是谁的作品 《广陵散》是怎么被创作出来的?《广陵散》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