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元代少数民族诗人 有哪位诗人是元朝的人物

导语:元代少数民族诗人中,有许多优秀的人物,其中就包括了许多元朝的诗人。这些诗人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元代各民族的文化艺术风貌,还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录导航:

  1. 元代少数民族诗人
  2. 元代著名的诗人有哪些
  3. 元代的诗人有哪些
  4. 元代诗人有哪些
  5. 元朝书法家代表是
  6. 元代比较著名的词人有哪些
元代少数民族诗人

马祖常(1279~1338),字伯庸,元代色目人,著名诗人。光州(今河南潢川)人。延佑二年,会试第一,廷试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元仁宗时,铁木迭儿为丞相,专权用事,马祖常率同列劾奏其十罪,因而累遭贬黜。自元英宗硕德八剌朝至元顺帝朝,历任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江南行台中丞、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等职。

为文法先秦两汉,宏瞻而精核,富丽而新奇,内容多制诏、碑志等类作品,诗作圆密清丽,除应酬之作外,亦有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多民族大一统帝国,因之,不同文化和民族互为交融的实况,也决定了这一时期独特之处。元朝虽然自始至终都汉化不彻底,也没有妥善的处理好民族关系而导致过早灭亡。但在元朝近百年的统治中,在文化、民族大碰撞的局面下,仍诞生了一批又一批少数民族诗人。

这些少数民族诗人虽然族属各异,文化背景与汉化程度也各不相同,但他们却各以其自身的艺术才华,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诗词歌赋,并与当时的汉族诗人一道,将元代的文学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天地。

马祖常(1279~1338年),字伯庸,元代色目人、诗人。光州(今河南潢川)人。自元仁宗朝开始直至元顺帝,历任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江南行台中丞、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等职。

马祖常崇尚儒学同时又善写文章,“专以秦汉为法,而自成一家之言”,曾参与修撰《英宗实录》,译润《皇图大训》、《承华事略》,编集《列后金鉴》、《千秋纪略》。而他的作品也常常表达出体恤民间疾苦的情感。其诗“圆密清丽,大篇短章无不可传者”,才力富健,尤其擅写七言古风、五言律诗。元文宗曾赞叹“中原硕儒唯祖常”。有诗文集《石田集》十五卷收于《四库全书》

《室妇叹》

元代——马祖常

南陌日长春已半,

天风犹寒室妇叹。

咄哉室妇尔何为?

卉衣廪粟充冻饥。

饱煖无忧乐以嬉,

乃此屡叹将有私。

室妇涕泗言复咽,

食鲜袂良焉足说。

近闻官家赈贫民,

雄保诸州已捐瘠。

翁姑带索行累累,

弱儿失爷夫失妻。

哀号村空野树槁,

蔀屋见斗饿鼠啼。

县令具名报大府,

星火符来应期聚。

索钱买饼饲公卒,

书券质田问邻主。

艰难憔悴不易状,

谁实为之俾无养。

呜呼吾人痛切肤,忍死莫作盗贼徒。君不见苍鹰乳虎有司靡,何但岁凶人化鬼。

《龙虎台应制》

元代——马祖常

龙虎台高秋意多,翠华来日似鸾坡。天将山海为城堑,人倚云霞作绮罗。

周穆故惭黄竹赋,汉高空奏大风歌。西京巡省非行幸,要使苍生乐至和。

萨都刺

萨都剌(公元1272年——1355年),字天锡,号直斋,元代回回人、著名诗人、画家。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萨都剌虽然早年家境贫困,但却聪慧灵敏,文学资质异于常人。公元1327年,萨都剌考取进士,并于次年七月,担任镇江路录事司达鲁花赤一职。公元1331年,萨都剌被调往江南一带,担任江南行御史台掾史一职。任职期间,萨都剌前往过吴楚、荆楚、幽燕、上都等地,并且结交了张雨、马九皋等知名学者。

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雁门才子。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也有揭露民间疾苦,和元朝社会黑暗的作品。

《满江红·金陵怀古》

元代——萨都剌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秋词》

元代——萨都剌

清夜宫车出建章, 紫衣小队两三行。

石阑干畔银灯过, 照见芙蓉叶上霜。

贯云石

贯云石(1286年~1324年) ,字浮岑,号成斋,疏仙,酸斋。祖籍西域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元朝维吾尔族人。 元代散曲作家、诗人,精通汉文。出身高昌回鹘贵胄,祖父阿里海牙为元朝开国大将。曾拜汉族散文大家姚燧为师,专门攻读汉语文学。仁宗时拜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不久称疾辞官,隐于杭州一带,改名“易服”,在钱塘卖药为生,自号“芦花道人”。今人任讷将他的散曲与自号“甜斋”的徐再思的散曲合为一编,世称《酸甜乐府》

贯云石出身武官家庭,自幼武艺超群,后弃武学文,接受汉族文化。善书法,自成一家。诗文亦有一定成就,尤以散曲最著。散曲以写山林逸乐生活与男女恋情为主。风格基本上属豪放派,以清俊见长。同时也具备江南文学清秀媚丽的色彩。

《芦花被》

元代——贯云石

采得芦花不涴尘,翠蓑聊复藉为茵。西风刮梦秋无际,夜月生香雪满身。

毛骨已随天地老,声名不让古今贫。青绫莫为鸳鸯妒,欸乃声中别有春。

(公元1314年秋天,贯云石南游途中经过梁山泊。贯云石喜爱那里一个渔翁的芦花絮成的被子,渔翁要他用诗来交换。贯云石略加思索,便吟出了这一首诗)

《清江引·弃微名去来心快哉》

元代——贯云石

弃微名去来心快哉,一笑白云外。知音三五人,痛饮何妨碍?醉袍袖舞嫌天地窄。

阿鲁威

阿鲁威(生卒年不详,一说1280年——1350年),蒙古族。字叔重,号东泉。元代散曲家、诗人。曾任南剑太守、经筵官、翰林侍讲学士等职。汉文修养深厚,能诗,善作散曲,词曲风格如鹤唳青霄。

《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

(折桂令·咏史)

元代——阿鲁威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 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湘妃怨 》

元代——阿鲁威

夜来雨横与风狂,断送西园满地香。

晓来峰蝶空游荡,苦难寻红锦妆。

问东君归计何忙?

尽叫得鹃声碎,却教人空断肠。

漫劳动送客垂杨

乃贤

乃贤(1309—?),字易之,号河朔外史,突厥葛逻禄人,元代诗人。乃贤家族先居南阳。后其兄塔海仲良入仕江浙。乃贤虽是突厥人但深受中原文化熏陶和影响,汉化较深。与韩与玉、王子充,并列称“江南三绝”。常与友人泛舟鉴湖之上,以诗酒自娱,与名士诗文唱酬。同时也多次察访民情,对元朝统治下,百姓的苦难有所了解,因此他的作品中也常表达出对百姓的同情。

《新堤谣》

元代——乃贤

老人家住黄河边,黄茅缚屋三四椽。有牛一具田一顷,艺麻种谷终残年。

年来河流失故道,垫溺村墟决城堡。人家坟墓无处寻,千里放船行树杪。

朝廷忧民恐为鱼,诏蠲徭役除田租。大臣杂议拜都水,设官开府临青徐。

分监来时当十月,河冰塞川天雨雪。调夫十万筑新堤,手足血流肌肉裂。

监官号令如雷风,天寒日短难为功。南村家家卖儿女,要与河伯营祠宫。

陌上逢人相向哭,渐水漫漫及曹濮。流离冻饿何足论,只恐新堤要重筑。

昨朝移家上高丘,水来不到丘上头。但愿皇天念赤子,河清海晏三千秋。

《送陈道士归金华》

元代——乃贤

明月楼前溪水深,溪边楼观隔松阴。何时化鹤归华表,相对焚香坐竹林。

夜雨灯前閒读易,春风花底自弹琴。令人苦忆江南路,千里相思雪满簪。

其他少数民族诗人

《西湖竹枝词》

元代——掌机沙(回回人)

南北峰头春色多,湖山堂下来棹歌。

美人荡桨过湖去,小雨细寒生绿波。

《李白玩月图》

元代——余阙(党项人)

春池细雨柳纤纤,手倦挥毫日上帘。

想得停杯江海夜,月明照见水晶盐。

《送友还家》

元代——泰不华(西域色目人)

君向天台去,烦君过我庐。可于山下问,只在水边居。

门外梅应老,窗前竹已疏。寄声诸弟侄,老健莫愁予。

元朝文学以元曲与小说为主,虽然相对唐诗宋词而言,元朝的诗词成就不多,也略显逊色,但也有其独特的风格。而元代元曲的兴起也让中国文学艺术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最后成为与汉赋、唐诗、宋词并称的中国优秀文学遗产。

元代著名的诗人有哪些

元好问

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元好问的文学成就以诗歌创作最为突出,并以“丧乱诗”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地位的。

这些诗是在金朝灭亡前后写出的,主要有《歧阳》三首、《壬辰十二月车驾车狩后即事》五首、《俳体雪香亭杂咏》十五首、《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续小娘歌》十首等。

先说结论,元朝著名的诗人主要有元好问张养浩,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等人元朝虽然是一曲唱文明的,但是元朝的诗歌仍然飞的兴盛,元朝的张养浩就有许多的诗歌流传了千古,他的诗歌的作品主题非常的深刻,主要是讽刺了朝廷的黑暗。

元代的诗人有哪些

元朝诗人大全包括:马钰、王冕、元好问、侯善渊、尹志平、谢应芳、白朴、李齐贤、张可久、刘秉忠、李俊明、张之翰、李道纯、萨都剌、赵孟頫、朱唏颜、张弘范、冯尊师、陶宗仪、高道宽、揭傒斯等著名诗人。

元代诗人有哪些

元代诗人有王冕。

王冕(1310年~1359年),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绍兴市

诸暨枫桥人,元末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

元朝书法家代表是

1、倪瓒(1301-1374)

江苏无锡人,元末明初画家、书法家。擅画山水和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书法从隶书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倪瓒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

2、觉隐

生卒年不详。初名文诚,更名本诚,字道元,一作道玄,后名道元,字觉隐。自号辅成山人、大同山翁、凝始子、蜀畤坾公。嘉兴(一说四川)人,寓吴下。住兴圣禅寺,嗣法虚谷陵禅师。又主本觉寺。居无常处,明洪武初尚在人世。

品高洁,喜诙谐,善书画,山水学巨然,翎毛竹石俱有洒脱之韵,是有得于道而簸弄精光于笔墨间者。自云“以喜气写兰,以怒气写竹”,大为后人赞赏。每画毕,辄喜题跋其上。有《凝始子集》、《梦观集》行世。

3、顾禄

元末明初,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元代书法家。少有才名,嗜酒善诗,才情浪漫,有“西京诗博士,一代酒神仙”之美誉。精于隶书、行草。书法宗汉隶,结体工整,笔法圆转灵动,厚重古雅。著有《桐桥倚棹录》。

4、赵麟(约1320-1374)

字彦徵,赵孟之孙,赵雍次子,元代书法家。关于赵麟的生平,曾为江浙行省检校、莒州知州等职,当属元朝层次较低的官员。元末赵麟及其家族为避战乱,隐居在江、浙地区,入明亦不仕。

5、张雨(1283—1350)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年二十余弃家为道士,道名嗣真,道号贞居子。博学多闻,善谈名理。诗文、书法、绘画皆工。

6、边武

生卒年不详,字伯京,燕京(今北京市)人,一作陇西(今甘肃)人。行草专学鲜于枢,时有乱真者,善墨戏花鸟,有枯木竹石图。

赵孟頫

中国元朝书法家赵孟兆灵秀典雅的字体传入韩国,成为盛行的书法体.从那时以来,赵体一直是韩国书法的基本潜流.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浙江湖州人,是元代最显赫的画家之一,也是最卓著的书法家之一,在中国书画史上具有广泛影响.

这位赵宋世家的没落贵族,入元后被征召为官,后屡经升迁,成为元朝“荣际五朝,名满四海”的宠幸,加上他在诗书画论上的全面才识,也就当之无愧地成了元代文人画的领袖人物.

对此,史书上难免留下诸多争议.他的绘画标榜复古,提倡笔墨法趣,刻意摹唐人笔意,而轻视南宋院画末流;

他的书法最佳为楷书、行书,集晋唐书法之大成,兴复王羲之、王献之书风,有“赵”体之称.《元史》上说他“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足见其在书史上的地位.由于其妻管道升、其子赵雍均在书画上名冠一时,元仁宗曾把他们三人的书法合装成帙,秘藏于宫中.“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赵孟頫的这首题画诗已成为我国书画界的座右铭.

元代书法家的代表是赵孟頫。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工书法,其书取法钟繇、“二王”、李邕、赵构等,于篆、隶、真、行、草诸体皆擅,尤以楷书、行书著称;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元朝书坛的核心人物是赵孟頫 ,他所创立的楷书赵体与唐楷之欧体、颜体、柳体并称四体,成为后代规摹的主要书体。元代著名书法家有:赵孟頫、鲜于枢、康里巎巎、欧阳玄、危素等

元朝因为是少数民族统治,统治者出于对汉文化的喜爱,或是为了更好的统一政权,他们大量纳入汉人为官,尤其是文人。

赵孟頫(1254-1322)

元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子昴,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中年曾作孟俯,湖州(浙江吴兴)人。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后裔。自幼聪明,读书过目成诵,为文操笔立就。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后来奉元世祖征召,历仕五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信佛,与夫人管道昇同为中峰明本和尚(1263-1323)弟子。精通音乐,善鉴定古器物,其诗清邃奇逸,书画尤为擅名,篆籀分隶真草书俱佳,以真书、行书造诣最深、影响最广。

元代书法家有

1、赵孟頫 元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子昴,号松雪道人

2.鲜于枢 字伯机,号困学山民,寄直老人,渔阳(今北京蓟县)人

3、倪瓒 元代画家、诗人

4、饶介 字介之,号华盖山樵,又号醉翁,临川(在江西省)人。

5、杨维桢 字廉夫,号铁崖,别号东维子、抱遗老人、铁笛道人。

元代比较著名的词人有哪些

有元好问。

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元代前期的北方词人,大多受元好问影响,直接继承金代词坛的传统,宗奉苏、辛,但往往缺乏苏、辛词的豪放意境,比较著名的词人有刘因,白朴、刘敏中等。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66373.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前门东大街游玩攻略 古代旅店像评书里那多下一篇:明代藩王世系 明朝皇帝列表齐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