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希特勒为何要进攻苏联 这其中有着什么原因

导语:二战初期,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毁了1939年苏联与德国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在意罗两国的支持下,代号为巴巴罗萨的行动正式启动。300多万轴心国部队进攻苏联,苏德战争正式爆发。德国指责苏联密谋反对他们,芬兰和匈牙利很快也加入其中。这次突然袭击的军事计划是在19

二战初期,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毁了1939年苏联与德国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在意罗两国的支持下,代号为巴巴罗萨的行动正式启动。300多万轴心国部队进攻苏联,苏德战争正式爆发。德国指责苏联密谋反对他们,芬兰和匈牙利很快也加入其中。这次突然袭击的军事计划是在1941年底完成对波罗的海、莫斯科和乌克兰的占领,最终到达里海-阿斯特拉罕线附近。

希特勒进攻苏联的目标是,通过剥夺当地人口,保证击败德国剩余竞争对手所需的战略资源,从而摧毁苏联的军事力量,摧毁苏联政府,生产勒本斯劳姆。

首先要明确斯大林主义和纳粹主义在意识形态上是对立的。通过将纳粹主义与斯大林主义相比较,德国和苏联与西方自由主义政权形成鲜明对比,二者在意识形态和人格崇拜上有相似之处,政权体制和运行具有极权主义的特征。

所以斯大林主义和纳粹主义在意识形态上有相似之处。

主要研究人员包括:波兰裔美国外交官兼政治学教授布热津斯基·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德国哲学家兼政治理论家汉纳哈兰德、德国裔美国教授兼政治理论家卡尔·弗里德里希和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历史学家罗伯特·康奎特。

他们都是把纳粹主义和斯大林主义与极权主义概念相比较的杰出倡导者。他们考虑了两种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异同,两个政权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为什么两者同时突出。

那么希特勒为什么要进攻苏联呢,请看分析:

首先,希特勒的“我的奋斗”思想体系是根本

1.德国将安全生存理论向东延伸

早在1925年,阿道夫·希特勒就在他的政治宣言和自传《我的奋斗》中含糊地声明要入侵苏联,声称德国人民需要一个安全的存在空来保证德国世世代代的生存。

上图是《我的奋斗》1926-1928年的封面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我的奋斗》中声称,德国的命运是“转向东方”的东方,就像“六百年前”德国的东扩一样。在他统治期间,他的主要目标是把所有说德语的人团结在一个领土上。

德国东扩是一个说日耳曼语的民族,在中世纪向东迁徙定居,从神圣罗马帝国,特别是其南部和西部,到中欧人口密集地区,西欧部分地区和波罗的海。受影响的地区从北部的爱沙尼亚延伸到南部的斯洛文尼亚和现代罗马尼亚东部的特兰西瓦尼亚。在某种程度上,德国的东扩是随着帝国和条顿骑士团的领土扩张而进行的。

德国以外还有成千上万的德国人。在12世纪到18世纪之间向东迁徙后,这些德国血统的群体大多在德国以外生活了数百年。大部分生活在中东欧,大部分是来自俄罗斯的德国人。

所以进攻苏联才是最终的生存斗争空。指出纳粹的政策是屠杀、驱逐或奴役大部分俄罗斯人和其他斯拉夫人,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与日耳曼人一起重建土地。

当时,德国杂志刊登了关于“如何对待移民”等主题的文章。

2.雅利安“优越民族”的优越论

阿道夫·希特勒鼓吹种族“净化”和“日耳曼民族”的优越性,即所谓雅利安人的“优越民族”。他在《我的奋斗》中写道:“雅利安人最大的对立面是犹太人。”同时,书中描述的纳粹德国的种族政策,将苏联描绘成一个由犹太布尔什维克共谋者统治的非雅利安人。

非雅利安人是指不是犹太人,在纳粹种族理论中被理解为“闪米特人”的黎巴嫩人,罗姆人,以及绝大多数斯拉夫人。),而大部分非欧洲人,作为劣等的非雅利安人,都属于种族消灭的对象。

因此,犹太人和苏联人都被希特勒视为纳粹的平等敌人。在纳粹看来,对苏联的战争将是一场没有道德的战争。

第二,德国军队被纳粹种族动机洗脑,支持对苏联的进攻是关键

在入侵苏联之前和期间,希特勒和纳粹通过电影、广播、演讲、书籍和传单向德军灌输反布尔什维克、反犹太主义和反斯拉夫意识形态,并经常强调苏联政权和斯拉夫人的野蛮行为。

种族动机是纳粹意识形态的核心,在策划巴巴罗萨行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1939年2月10日,希特勒告诉他的陆军司令,下一场战争将是“一场全世界的战争,一场人民战争,一场种族战争”。

1939年11月23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希特勒宣布“种族战争已经爆发,这场战争将决定谁将统治欧洲及其世界”。

事实上,军事指挥官陷入了以意识形态为特征的冲突,接受了希特勒的“雅利安优越民族优越论”,并作为自愿参与者参与了其实施。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机械化和装甲战争中的闪电战将军埃里希·霍普纳发表的演讲中的证据显示了对巴巴罗萨行动和纳粹种族计划的处理。他对第四装甲团说,对苏战争是“德国人民为生存而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把即将到来的战斗称为“德国人对斯拉夫人的旧斗争”,甚至指出“这场斗争今天的目的必须是摧毁俄罗斯,所以必须以无与伦比的严厉性来进行。”霍普纳还补充说,德国人正在为“捍卫欧洲文化免受莫斯科和犹太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影响”而斗争...现在俄罗斯布尔什维克制度的信徒是不会被原谅的。

进攻苏联的德国指挥官元帅·赫尔曼·冯·布劳奇施告诉他的部下,军队应该把战争看作是两个不同种族之间的斗争,并采取必要的严厉行动。

第三,斯大林对红军的大规模清洗带来了苏联军事力量削弱假象的诱惑

斯大林作为一个残忍独裁者的名声促成了纳粹对苏联的攻击,也促成了他对攻击成功的信念。

许多有能力和经验的军官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清洗中丧生,这使得红军不如德国军队有经验。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最高军事司令部大部分成员被捕,全军大规模逮捕。比如15个陆军将领指挥官中有13个,9个海军上将中有8个被洗白枪毙,罪名通常是捏造的。从1940年到1941年,他也清理了军队,战争爆发时训练有素的军官严重短缺。

事实上,在纳粹德国于1938年吞并奥地利和后来的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分后,斯大林意识到这场战争迫在眉睫。他试图保持苏联的中立,希望德国对法国和英国的战争会导致苏联在欧洲的主导地位。在军事上,苏联也面临来自东方的威胁,苏联军队在30年代末与扩张主义的日本人发生冲突。斯大林发起了军事集会。尽管军官短缺,渴望扩大军事训练,红军从1939年1月到1941年6月增加了一倍多。

“巴巴罗萨行动”开始时,苏联大约有33000门大炮,远远超过了德国人拥有的数量。

苏联大约有23000辆坦克,其中只有14700辆能作战。西部军区大约有11000辆坦克,面对德国侵略军。希特勒后来向他的一些将军宣布:“如果我在1941年知道俄罗斯坦克力量,我就不会受到攻击。”。

4.希特勒确信,一旦德国人在苏联获胜,英国就会与德国媾和

希特勒认为英国拒绝结束战争是因为它希望美苏迟早会对德国发动战争。因此,他决定试图加强德苏关系,或者作为一个因素予以打击和消除。1940年11月,为决定苏联是否加入三方协议举行了谈判。苏联表现出了一些兴趣,但要求芬兰、保加利亚、土耳其和日本做出让步,德国认为这是不可接受的。

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下令入侵苏联。1940年中期,随着苏联和德国在巴尔干半岛的紧张局势升级,最终入侵苏联似乎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虽然希特勒一方警告说占领“西俄罗斯”会造成“更多的消费而不是德国经济形势的缓解”,但他预测会有补偿性的好处,比如获得大量劳动力来缓解德国严重的用工荒产业,利用乌克兰作为可靠而巨大的农产品来源,利用强迫劳动来刺激德国整体经济,扩大领土来提高德国孤立英国的力度。

希特勒深信,一旦德国人在苏联获胜,英国就会求和,如果他们不求和,他就会利用东方的资源打败大英帝国。

动词 (verb的缩写)德国盟友支持的合作和对石油战略物质资源的渴望

希特勒进攻苏联时,与德国合作的盟国有罗马尼亚、芬兰、意大利、匈牙利、斯洛伐克和克罗地亚。希特勒对克罗地亚军事领导人列维科·瓦特尼克说,苏联的力量被比作成吉思汗威胁欧洲的“蒙古人种”,声称苏联红军正准备进攻德国人,于是德国对苏联发动进攻,作为先发制人的手段。

阿道夫·希特勒的总设计师、德国政府军备和战时生产部长施佩尔·艾伯特表示,石油是决定入侵苏联的主要因素。希特勒认为巴库的“石油资源对第三帝国的生存至关重要,因为石油资源的缺乏是德军的一个漏洞。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绝代双骄邀月扮演者 《绝代双骄》邀月是谁演的?扮演者个人资料介绍下一篇:剑王朝丁宁是一位市井少年 那么什么是市井少年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