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赶考 古代书生赶考都怎么去的 他们一般都坐什么工具

导语:  你们知道书生赶考都坐什么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  今有国考,古有科举。我们从电视剧里经常看到书生进京赶考大都是背着书箱,风餐露宿步行好几个月才能到京城,如果是从偏远等地,比如云贵,那样岂不是要走上一年。  明清定都北京,有了京杭大运河加持,南方考生一般先是

  你们知道书生赶考都坐什么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

  今有国考,古有科举。我们从电视剧里经常看到书生进京赶考大都是背着书箱,风餐露宿步行好几个月才能到京城,如果是从偏远等地,比如云贵,那样岂不是要走上一年。

  明清定都北京,有了京杭大运河加持,南方考生一般先是步行或者水道找到长江,然后坐船到南京通过运河坐船到北京。如果水道不方便的,那基本上就没什么人去考了,所以明清两代,参加科举的以江浙湖广一带最多,状元也基本产自这些地方。

  到了清朝后期,正好赶上了工业近代化,有了洋务运动加持,铁路、轮船瞬间拉近了考生与京城的距离。比如江宁到京师,需要坐船一个多月,陆路二十天。后来津浦铁路通车,只需要两天时间就可以了。

  总之,古人进京赶考路途遥远,时间至少以月累记,像广西、云南等地确实偏僻点,路比较长,估计乡试放榜就要开始赶路了。所以进京赶考开支非常大,好在朝廷有交通补贴。

  北宋太祖开始,凡进京赶考的士子,皆"往来给券,券,即驿券。就是说可以在官府开办的沿路驿馆里免费住宿。交通工具之类也很多元,车船马都可以,清末有件事叫做“公车上书”,公车的意思就是公家的车马,当然朝廷也搞公车改革,所以后期都是折算成路费直接发放的。

  比如清代的“会试盘费银”就是清政府资助会试士子的旅费,顺治二年“举人公车由布政使司给予盘费,各按其省份至京之道里远近以为差。”其中规定:“安徽二十两,江西、湖北皆十七两,福建十五两,......直隶、四川皆四两,山东一两,广东二十两,惟琼州府增十两,每名三十两,于领咨日给发。”这里有一点搞不懂,四川离北京还远些,才4两银子。

  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其实有些考生进京赶考就再也没有回来,不是因为名落孙山,而是交通意外。进京路途太过遥远,无论走路、骑马、坐车、乘船,有时也会发生事故。如道光二年,昆明举人尹尚廉上京城会试,走到距京城不远的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时,这哥们却突发奇想坐船走捷径,没想到到京城的小船说翻就翻,可怜这位饱读诗书的尹尚廉竟溺死他乡。

  进京赶考、登科及第是改变古代文人命运几乎唯一的捷径,纵然有千辛万苦,也要轰轰轰烈、荡气回肠。对比过去,现在有汽车、高铁、飞机等先进的交通工具,公务员考试也不用追云逐月、跋山涉水好几月。

  我想古人会羡慕现在的我们,但是倘若他们看到现在成千上万的国考、省考大军卡在独木桥,也没什么好羡慕的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吉平 三国时期的吉平: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下一篇:厌弃 陆逊后期为什么被孙权厌弃防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