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蒋超简介 蒋超生平简介

导语:蒋超生平简介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蒋超是集文史学家、诗人、教育家、书法家于一身的僧人,酷嗜书法如命,“见人屏壁间一字可喜,必钩勒藏之”。所撰之《译峨籁》,但该书失之过略,多有阙失。康熙十一年夏末,蒋超回到萝峰庵,着

蒋超生平简介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蒋超是集文史学家、诗人、教育家、书法家于一身的僧人,酷嗜书法如命,“见人屏壁间一字可喜,必钩勒藏之”。所撰之《译峨籁》,但该书失之过略,多有阙失。康熙十一年夏末,蒋超回到萝峰庵,着手撰写《峨眉山志》。白天,他拄杖跋涉考察山中诸刹,夜晚则孤灯危坐披览峨眉史籍。芒鞋棕笠,一肩云水,搜奇探险,见洞必入,逢巅几陟,胼胝竭蹶,艰苦备尝,终于撰成了有史以来第一部完整的《峨眉山志》。该书凡18卷,分为卷一星野,卷二形胜,卷三寺观,卷四高僧。卷五神仙,卷六万物,卷七典籍,卷八古迹,卷九棗十七艺文,卷十八志余,总计136084字。囊括了东晋至清初的七十二座庵、三十八座寺、十五座堂、十五座楼、十三坐亭、十二座阁。条目井然有序,史料详略得当,学术价值很高,是宝贵的峨眉山人文史料,向为海内外学者所重视。

为《峨眉山志》作序者皆一时达官名流,如都御史、巡抚傅作楫,布政使李辉祖,都御史姚缔虞,按察使曹熙衡,布政使金隽,在府何源浚,峨眉知县潘之彪等。

布政使金隽在为《峨眉山志》写的序言中,说蒋超“陟险侥,霄汉,求歌词之遗踪,访烂柯之故地,探紫洞之清奇,撷香客之真胜。凡古刹、名泉、琼草、奇树、怪鸟、异兽,靡不寓诸目而不得于心。顾山志之示悉,散佚而莫记之者,从而辑之。”大意是说:蒋氏 走遍了山中的所有名刹,登临了所有的险峰,深入山洞,驻足名泉,阅读古碑,观察珍禽异兽,浏览奇花异草,访问僧人、道士、山民和香客实地考察,尽可能做到资料的真实全面。

知府何源浚在序言中也说蒋超广采博披,精心考究,“殚心毕力,广搜博谋,曷克臻此,其有功于峨眉者大矣”。

明武宗正德十二年,熊尚弼纂修《四川总志 》时,曾指出:“蜀人但一山一水之奇,下至祠墓之类,必强求一人一事以实之。凡山名凤者,则曰曾有凤凰鸣此山;水名马者,则曰曾有龙马见此水;或溪或崖名老君者,则曰老子之所经也,……举此数端,其他怪诞可知矣”。成编。如上林橘柚,芳洲杜若,取快一时,贻讥千古。凡禅宗仙伯,非确在峨眉修真养性及投筇飞锡过化此方者,不敢妄入,”峨眉山初为道家仙山。东晋著称作《抱孙子》中,就有关于峨眉仙家的记载。北宋时期年,峨眉山道教臻于极盛,被列为道家第七洞天,此后逐渐衰落,而早已植根于峨眉的佛教蓬勃兴起。迨至清末,道教终于结束了它在峨眉山的历史,佛教弥漫全山,晨钟暮鼓,此起彼伏地回荡于清流翠岭。由于这一特殊的历史原因,山中流传着一些荒诞不经的玄谈怪论,如不加分辨,不予选择地收录,就会成为任意杜撰的儿戏,遭到后世的讥笑。蒋氏清醒地看到了这一点,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奋发不息的精神,凭着渊博的学识,过人的智慧和锦绣般的文才。完成了《峨眉山志》。填补了峨眉山历史上的空白,功以当世,名垂后代,诚呆希踪先贤,比肩古德矣!

1971年,台湾著名考据校勘学家沈云龙教授主编《中国名山胜亦志丛刊》大型类书进,特将康熙二十八年初版的《峨眉山志》影印出版。

《绥山诗稿》是蒋超的诗集,其中的诗大部分写于出家以后,绥山乃峨眉山旧名。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在《<绥庵诗稿>序》中说:“虎臣天才爽敏,刻意好古,匠心独远,环瑰深拔,不肯一语近人。”清初诗坛领袖吴伟业对蒋超的诗亦极为推崇。清中叶四川著名才子李调元在《怀蒋太史虎臣》一诗中吟道:“弹指三生悟夙因,木天我亦过来人。能从大海翻身出,只有苏州蒋虎臣。”

蒋超在学术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清初最著名的朴学大师孙奇逢在嵩洛遇蒋超,互相研讨理学,对蒋氏的卓越见解十分佩服,慨叹:“不可失此人!”清中嚅的沈德潜、彭端淑、潘飞虎、王荫槐、张维屏等学界名流,亦对蒋超十分叹服!

蒋超之皈依佛教,所奉行是的摩诘居士虽居家处,不着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对佛教的信仰建立在理智、慧解、疑悟之上,故其入佛发乎自然,出乎本心,没有一丝一毫的勉强。可见智慧越高,越易拼写受佛教教义。儒家讲三不朽,即立功、立德、立言。蒋超居萝峰庵不到两年,却完成了八种著述,自成一家,藏之名山,供后人吟诵观览。以有限的时间,充分发挥了人生的价值。康熙十一年,工部主事、四川乡考官郑日奎到伏虎寺拜望蒋超,为其精神所感动,油 然生起弃官入禅之意,他在《访华阳山人于伏虎寺志别二首》中说:“自怜事名场,苦未谢羁束。宦情本疏淡,世故奈牵连促。”知府刘玺在《寄怀华阳山人》一诗中亦说:“愧我平生无道气,晓钟痴坐名利关。”抱怨自己误落尘网之中,居官碌碌无为。可见蒺超出家对文人官吏的影响。

清代对于佛教的政策,几乎完全是沿袭明代的。是太祖元璋早年出身僧侣,了解教团内幕,对教团有意加以整顿。洪武三年,他召集各地长老,规定寺院分为禅、讲、教三类,要求僧众分别专业。凡离群索居,远离大众修行的为禅僧,从事教理研究的为讲僧,修行经忏的为禅僧。按这一标准衡量,则蒋超属讲僧无疑。他对佛教理论的阐释集中在《蒋说》和《峨眉山志·志余》二书中,他在书中匡正了清初许多人盲目投禅,信仰不坚而产生厌恶僧侣,斥其为寄生虫的偏见,也给一些无心向学,靠经忏为生的僧侣敲响了警钟。

清初僧人能诗者较多,而知名的却寥寥无几,仅成鹫、晓青、元玉、宗渭、贯之、行密、永宣、两山、海明等十数人而已。蒋超历经乱世,后又举业进入仕途,故其心境不同于一般人,其文不拘守八家准绳而尽情发泄,其诗直抒胸臆,无雕摹拟之陋习,故国之思和悲悯众生之情跃然纸上。其《金陵旧院》一诗,被人传诵不衰,为诗者所推崇,诗云:“锦绣歌残翠黛尘,楼台已尽曲池湮。荒园一种飘儿菜,独占秦淮旧日春。”当时法南战乱初定,六朝金粉之地的南京一片废墟,抚今思昔,悲从中来,比计较之酣歌秦淮纸醉金学的游玩之乐的作品,其情韵自然要高出许多。且以小见大,静中有动,动得自然。又如《文殊院》诗:“紫玉屏风敞佛筵,诸峰如笏上青天,偶来山寺空无主,惊起白猿松际眠。”描写山寺经明末战乱,凋零不堪,昔时的香火鼎盛,如今已不复见,静中有动,迷离幽邃,清澄飘逸。蒋氏性情潇洒,逍世外,遍历山水,目之所寓,辄得于心,吟哦成诗。其以名山大川为行乐,以古今胜迹为题材,以明心见性为指归,这便是他作为诗僧的特色所在。从其诗作《冬季月杪从沂州早发宿青驼寺时多寇警》、《金陵旧院》、《春日郊行有感》、《差官行》、《宿峨眉山伏虎寺》来看,都是观照入神,是自由性灵的抒发,包含了对空灵意境的追求。

清初中重西南的临济高僧丈雪通醉在《送华阳山人游峨眉》诗中写道:“万里瞿发杖挹春,峨眉天半一闲身。俯观沙界如枣叶,犹是游人眼上尘。”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蒋超敞屣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的磊落情怀。

这位“华阳山人”撰成《峨眉山志》后,因久病,于康熙十二年春前往成都治疗,病情稳定后,返萝峰庵静养,不幸于是年秋逝于庵中,享年四十九岁。其至交可闻海源遵照他生前遗愿,将其安葬在萝峰庵附近,长与秀水名山,松涛鸟鸣为伴。

蒋超隐居峨眉山时,曾寄书与其好友王十祯,云:“身是峨眉老僧,故万里归骨于此。”蒋超去世时,王氏正在成都主持乡试,惊闻噩耗,悲不能禁!抚今思昔,回忆两人一起的时光,不能胜情!大经完毕,他即专程到萝峰庵蒋氏墓前凭吊,挥泪书五律一首以挽之。诗云:

“西清三十载,久病一迁官。 忽忆峨眉好,真忘蜀道难。

法云清浩荡,春雪气高寒。 万里堪埋骨,天成白玉棺。”

蒋超临终时,将《峨眉山志》手稿交给可闻海源保存。可闻海源乃丈雪通醉之徒,他将这一手稿呈送四川按察使曹熙衡,在曹氏的大力支持下,于康熙二十八年将《峨眉山志》木版肇木印行世。道世十四年,峨眉县令胡林秀又对此书加以样订。民国二十三年,现代净土高僧印江法师又对该南进行重修,由叶恭绰题签后出版发行。诸版本中,以道光十四年修订版为最佳,美、日英等图书馆均视为珍本。

蒋超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湖南省军区原副军职顾问蒋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3年8月28日19时40分在长沙逝世,享年78岁。

蒋超同志,1925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盐城市,1940年4月参加新四军,194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学员,新四军第三师特务营文化教员、副指导员、指导员,新四军第三九四团副教导员、教导员,解放军第一三二师教导大队副政委,三九四团副政委,三九五团政委,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三军一三二师三九四团政委,四十三军政治部组织处长,海南军区政治部组织处长,一四四师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政委,湖南省军区后勤部副政委,湖南省军区国防工业政治部主任,长沙警备区政委,四十一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湖南省军区副军职顾问,1987年离职休养。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1962年晋升上校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肯德基爷爷 肯德基恐怖故事:肯德基爷爷的诅咒,日本队19年未夺冠下一篇:隆裕 隆裕太后简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