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大明朝怎么灭亡的 大数据告诉你,财政的亏空如何毁灭明朝

导语:大数据告诉你,财政的亏空如何毁灭明朝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明朝的灭亡让许多现代人都倍感不解——人口数千万,带甲百万的大帝国为何灭于小小流寇、满洲?一些人通过气候学说,将明朝灭亡的原因归咎于小冰河;一些人则怪罪当时主

大数据告诉你,财政的亏空如何毁灭明朝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明朝的灭亡让许多现代人都倍感不解——人口数千万,带甲百万的大帝国为何灭于小小流寇、满洲?一些人通过气候学说,将明朝灭亡的原因归咎于小冰河;一些人则怪罪当时主政的东林党,认为这群内斗内行的人毁灭了明帝国;一些人则将原因归咎于土地兼并与商税过少,觉得就是地主与资本家不爱国,导致朝廷无钱可用。 但是,无论是哪种解读,都只是对明朝灭亡的「 ”病因”进行刨铣。对于明朝灭亡的「 ”症状”,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民科都已达成共识——财政赤字。简而言之,明朝灭亡于没钱。因为没钱,所以军队不肯用命;因为没钱,所以没钱赈济灾民;因为没钱,所以无法制造出合格的武器装备。 不过,明朝并非一开始就「 ”穷”,而是经过一系列的复杂变化,才变「 ”穷”。 逐渐紧缩的收入 想要了解明朝的财政问题,我们需要先简略地了解财政的收支。财政的支出有许多原因,这里不多做赘述。财政的收入通常只有两种:税收、国债。同时代的明朝并没有诞生欧洲的金融制度,更没有成熟的银行体系与信仰概念。 明朝真正能靠得住的财政来源只有税收。整个军队系统完全依靠老百姓的赋税养活。但是,明朝在税收的根基,即税制上,却采取了极端错误的政策。 明朝库银 张居正改革后,明朝的税收从实物转为贵金属。金银作为货币,正式在中国得到普及应用。这本来应该是一种进步。但是,任何进步都必然伴随着阵痛。反对张居正的人,也并非全是旧有的既得利益者。 首先,白银在清末前,从来没有被铸造成钱币使用。这意味着无论是官府、民间,凡事流通的白银都是生银。生银本身没有固定的含银量,哪怕是官府铸造的银锭也没有统一的含银标准。农民、市民前去将自己的所得换成银两缴税时,需要承担折换的消耗。这在当时称之为「 ”折色”。结果,许多农民发现,承担「 ”折色”的花费后,所需要缴纳的赋税反而变多。 各地气候、人文的不同导致产出也完全不一样,产出的物价也不同。在实物「 ”折色”成银两的过程中,官吏们可以从中做许多手脚,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富足的生活。除此之外,老百姓常用的碎银,需要熔炼成银锭才能作为税收上缴。百姓的碎银通常含银量偏低,在熔炼成含银量较高的官府银时,难免有所损耗。明代将这笔消耗称之为「 ”火耗”。 如果是正常的杂质去除,老百姓买个单倒也无妨。可是,官员们不利用这个漏洞,利用自己的裁判权中饱私囊,便枉为「 ”两张口”了。有明一代一直为火耗的腐败问题纠结。如果统一火耗的标准,让官员们无利可图,便是动了一大群人的奶酪。 官员们自然知道朝廷对他们无可奈何,自然更加肆无忌惮。到明末,索性加漕运的运输费、人工费全部摊派在老百姓头上,并美其名曰「 ”加耗”。根据顾炎武的推算,万历年间的加耗可能在20%左右。到崇祯年间,则上升至丧心病狂的30%。即老百姓要缴纳十两银子的赋税,至少有三两落到官员们的口袋里由他们「 ”自由支配”。至于有多少花在刀刃上,只有官员们自己清楚了。 面对官吏的凶残剥削,老百姓纷纷用逃避的方式对抗。明朝的太仓收入,在短短的数十年里,缩小到原来的一半。于是,老百姓纷纷成罪犯,朝廷的收入也没了,只有中间的官吏赚的彭满钵满。 腐败的无底洞 可能有人会好奇,为何明朝明知道行政系统存在致命问题,还不动手解决。答案是早试过,没用。虽然他们没有武力可以推翻王朝,但是消极办公,或带着自己的同僚辞职,都会给行政系统带去毁灭性打击。 朱元璋在开国初期,所使用的刑法不可谓不残酷,也不能说没有一丁点震慑效果。奈何明朝的官员的工资与工作时长实在过于夸张。一个月只有数天休息时间,工资只够一家老小吃喝。如果官员的妻妾多了点,子女就要挨饿。赫赫有名的海瑞,就是个中典型,仅靠工资吃饭,将女儿活活饿死。 这种极端的条件下,容不得官员们不腐败。偏偏明朝的刑法十分残酷,稍有贪污行为就会被处死。既然贪污一两也是死,贪污一万两也是死,那么为什么不贪污一万两,然后用来疏通关系呢? 于是,地方上贪墨大量白银,各地官员自己留下一部分,大头上交给上级的保护伞,上级在给交中央的大佬,最后交给各自的党魁。一层层的盘剥后,真正可以进入太仓的钱粮只剩下一小部分了。同理,朝廷发放给灾民的钱粮,也如法炮制地层层盘剥。崇祯年间,曾经有不少灾民涌入京城。崇祯下令用自己的私房钱救济灾民。结果,账面上拨发十万两金花银,却只救济了数千灾民。10两银子不能拯救1个人,须知当时一个精锐的锋兵一月也不过二两月钱。皇帝的私房钱,还是在天子脚下,都敢拿走至少90%以上。那些真正的公款,又远在边疆「 ”山高皇帝远”之处,可想而知会被贪墨多少。 不断增加的军费 如果说腐败的官员与不合理的税收制度,让明朝的财政收入岌岌可危。那么与八旗和流寇的交战便是将明朝的精血耗尽。 明朝在萨尔浒前后,开始大规模征收「 ”辽饷”,以应对不断崛起的后金政权。第一次大规模征收辽饷是在万历四十六年。随着萨尔浒战役的爆发,明王朝的边境军费开支暴增至381万两白银。但是,当年的太仓收入却只有389万两。无奈之下,万历发放10万两私房钱,还从南京借了50万两军费。但是,相对无底洞般的辽东战场,这点军饷无异于杯水车薪。 于是,明朝下令加税,将军费开支摊派到底层百姓身上。扣除当年被苗民起义牵制住的四川、湖南、贵州三省,其他十几个省份都被加派的税收。明朝一口气搜刮了二百多万两军费,送往辽东战场。随着萨尔浒战役,以明军的战败告终。这笔钱自然打了水漂。新上任的辽东经略依旧需要大笔军费。 户部请求万历皇帝发放私房钱,以救援辽东的军事。可惜,万历是个吝啬出名的皇帝,坚决不肯发放私房钱。无奈之下,户部只好下令第二次加税,在原有的赋税,以及第一次加税的基础上,每亩地再加「 ”三厘五毫”。一共筹措了四百万两,再加上原有的增税,辽东明军的年开支增加到了800万两白银。 到了万历四十八年,工部请求朝廷发放给前线士兵的安家费、养马费、装备费。这迫使明朝进行第三次加税,得到520万两白银。老百姓则得到每亩「 ”九厘”的增税。 根据后世学者的估算,明朝前后共计在辽东花费4000万两以上。这个数字相当于明朝12年的财政总收入之和,还是最好的年景。如果用张居正改革前的岁入衡量,那么明朝在没有任何其他开支的前提下,也要20年才能凑齐这笔军饷。 除了针对女真人的「 ”辽饷”外,崇祯年间还为剿灭流寇大肆征税。如在崇祯十年,为了满足杨嗣昌的战略意图。明朝下令,征收剿饷,一共加税征得280万两白银。之后,杨嗣昌又提出让各地自行练兵,朝廷补贴一部分费用。为了支付这笔练兵的军饷,明朝再一次加税,称之为「 ”练饷”。剿饷+练饷一共花费明朝730万两白银,极大地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而大量摊派的税收也激化了社会矛盾。最底层的农民实在交不起税收,不得不将土地卖给可以避税的进士,或者索性抛弃土地举家逃亡。后者不断云集,最终掀起一股足以毁灭明朝的力量。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杜月笙最爱的女人是谁 杜月笙为何一生都在追求权势?动力来自一个心爱的女人下一篇:蒋介卿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缘何回溪口老家?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