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三国后期为何东吴变得“悄无声息”?是孙权失去了斗志吗?

导语:今天边肖带给你为什么东吴在三国后期变得“沉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和边肖一起看看。读过《三国演义》或者熟悉三国历史的读者,大概都会有这样一种错觉:三国后期之后,东吴的存在感突然一落千丈,似乎平静无波,直到灭亡。那么,作为一个位于鱼米之乡的政权,其综合国力和地理优势远在蜀国之上,

今天边肖带给你为什么东吴在三国后期变得“沉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和边肖一起看看。

读过《三国演义》或者熟悉三国历史的读者,大概都会有这样一种错觉:三国后期之后,东吴的存在感突然一落千丈,似乎平静无波,直到灭亡。那么,作为一个位于鱼米之乡的政权,其综合国力和地理优势远在蜀国之上,那么为什么东吴还显得没有存在感呢?是因为孙权失去了野心,安于现状吗?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为孙权当时的野心其实是巨大的。他不仅与被分割为辽东的公孙渊结盟,准备攻打魏国,还出兵攻打曹魏重镇合肥。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个有为的政权和野心勃勃的王者在三国大舞台上却有着微弱的存在感呢?

三国格局形成,平衡难以打破

回顾三国历史上最活跃的阶段,我们会发现,当时的世界局势是一盘散沙,三国鼎立的格局还没有形成。这时候的东吴在三国舞台上已经很有存在感了。比如从董卓的专制权力来看,不难看出吴栋相当活跃。

比如从孙坚参加反董卓的封建联军的时候,到孙策联合曹操反袁术,开始江东基业的时候,当然吴栋最活跃的阶段无疑是在孙权接手孙策基业之后,天下局势有了一点雏形。孙氏家族已经拥有江东地区,而曹操在击败袁绍后逐渐占领了北方。

公元208年,刘表死后,吴栋果然名噪一时。曹操见刘表死讯,率军南下荆州。在诸葛亮、刘备幕僚的游说下,刘备与孙权达成了攻守同盟关系,在赤壁大败曹操,不仅在荆州获得了不少好处,而且在这一年还将疆域扩大到了胶州。

权大岳,即派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沿袭先主的高明理念,拒绝曹公——《三国诸葛亮传》

不难看出,在没有形成“三国鼎立”的世界格局时,东吴保持着相当积极的态度,因为这意味着东吴可以继续发展自己的战略利益。比如关羽发动北伐时,为了扩大自己在荆州的利益,吴栋联合曹操在荆州进攻刘备势力多年,最后把荆州收进了自己的口袋。

闰月,权引,直逼攻打公安,并夺得军士任...12月,张司马马忠得羽父子平,巡抚赵雷平张襄,定荆州——《三国志·孙权传》

由此可见,“竞争性剩余利益”决定了东吴的能动性。夷陵之战,东吴被迫继续刷存在感,一举击败刘备,再一次水花四溅。可见一向低调的江东孙武虽然不爱刷存在感,但实力还是相当过硬的。然而,关羽失荆州,刘备独留白蒂城后,形成了“三国鼎立”的格局,直到金朝统一才改变。

世界格局的形成决定了东吴不需要出来玩存在感。根本原因是没有多少“竞争利益”。蜀已占益州、汉中,曹魏占北,东吴占江东。此后,三种力量之间达成了微妙的平衡。虽然这种平衡不是完全不可打破的,但是当时的三国政权很难打破。

首先,为了自身战略安全,蜀国被迫与东吴结盟,但东吴实际上是摇摆不定的。它既可以臣服于曹魏,又可以与蜀国结盟。全世界的利益已经基本分配好了。这种巧妙的平衡,决定了东吴没有机会刷存在感。

优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东吴的姿态

另一方面,优越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东吴没有存在感。刘备夷陵之战失败后,东吴占领荆州,天下格局不变。当时东吴占领了扬州、荆州、广州、胶州,包括整个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湖南等省,以及江苏、广西、安徽、湖北、重庆、上海的部分地区,以及越南北部的一小部分地区。

从上图可以看出,当时东吴占领了整个长江中下游,包括整个长三角地区。这些地区商业、渔业发达,交通便利,远非困于巴蜀之地的蜀国可比。而且东吴时期极大地促进了江南的经济发展。

自汉代以来,他虽涉足江南地区的管理,但远未发达,经济中心仍集中在中原地区。三国鼎立后,东吴占领江南,所以这一地区的开发活动日益频繁,成为东吴立国的基础。孙权在这一带大力发展农业水利英雄,他的地盘水资源丰富,所以东吴水军极其强大。

11月的冬天,我们凿通了东运河,取名清溪,塑造了桐城北部的潮沟...8月,又派校尉陈迅,从屯田、进士三万人,凿入句容中路,自小至通惠市云阳西城,造居亭——《建康录》

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和便捷的流动性,也促进了东吴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人口200多万,远超蜀国。从《晋阳春秋》的记载中可以窥见当时吴的丰富性:

他收藏书籍,领四州,四十三县,三百一十三县,五十二万三千户,官三万两,兵二十三万,男女二百三十万,饭碗二百八十万,船只五千多艘,后宫五千多人。

应该说这是因为夷陵之战后,世界局势没有再波动,东吴开始关注国内发展的方向,所以这种沉默发展的态度最终导致了东吴在三国后期看似毫无存在感。其实孙权当时并没有放弃东吴的进一步发展。太和七年,孙权和公孙渊互相对视,打算结盟,在国内外攻打魏国。然而公孙渊的后悔最终没有实现。

三月,吴主遣太常张密、智金吾、何大将军,令兵一万,金宝珍货九锡,下海授袁,封袁为太子-《建》

不过这件事至少证明了孙权并没有放弃东吴的扩张机会。此外,从公元前208年到253年,东吴对曹、魏重镇合肥发动了五次进攻,可见东吴从未放弃向北扩张的意愿。但如上所述,由于形成了三方对抗的格局,三个政权之间形成了微妙的权力平衡,很难一下子输赢,而这种平衡的存在,最终决定了三国后期东吴“存在感”极其微弱。

蜀的活动掩盖了东吴的辉煌

三国后半段基本是蜀国阶段。可以说舒在唱独角戏方面一直很活跃。与东吴相比,它可以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大集中地发展自己,但失去荆州后,“隆中对”战略彻底破产,导致其被困巴蜀之地,发展方向基本受阻。

首先,东方是它的盟友东吴。蜀国虽失荆州,却只能吃黄连哑——不能说苦。毕竟它不敢惹东吴生气,也不敢推给曹操阵营。这样一来,蜀国将同时面临来自北方和东南的双重军事压力,诸葛亮心知肚明。

损失甚大,故不加兵,遣人去请吴。因为他的婚姻和姻亲,他和国家成了一个国家——《三国诸葛亮传》

于是,夷陵之战后诸葛亮立即与东吴修好外交关系,承认东吴对荆州的所有权,从而不得不重开战场,即汉中以北的陇右地区。这是诸葛亮北伐的战略思想。因为东吴就像一颗定时炸弹,诸葛亮别无选择,只能从更安全的陇右地区进攻曹魏,试图打开蜀国从封闭的巴蜀之地“走出去”的发展局面。

正是因为这个背景,蜀国才发动了北伐。从诸葛亮到姜维,蜀国北伐不遗余力。这种积极的态度,可以说是掩盖东吴存在的因素之一。同样,这也是三国后期蜀国活跃的原因。所以,总的来说,三国后期东吴存在感弱的原因大致可以概括为:

格局形成,力量平衡,形成僵局;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东吴不必为了生存而扩张疆域,而是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发展自己;

至于舒的主动,我相信是无奈和被迫的。为了生存和发展空,舒不得不表现出一种主动的姿态,刷刷自己的存在感。但这种存在感虽然让蜀国成为了“三国之星”,却毁了自己。相比之下,东吴虽然没有“存在感”,但恐怕这恰恰是蜀国想要争取的态度。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上耳 手机插上耳机还有外音怎么设置 手机耳机模式在哪设置下一篇:广州为什么叫羊城 广州为什么被称为羊城 揭秘广州叫羊城的原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