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司马懿的后人建立西晋之后 为什么西晋王朝会快速的崩溃

导语:今天,边肖将给你带来一篇关于西晋灭亡的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司马懿得曹魏之地,可能归功于司马懿运气好,命长。但是,如果曹丕、曹睿其中一人能活到曹操这个年纪,司马懿兵变就不可能成功。可惜的是,司马懿为后人铺平了道路,司马燕成功建国,但后人却无力治国,导致西晋迅速衰落。八王之乱

今天,边肖将给你带来一篇关于西晋灭亡的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司马懿得曹魏之地,可能归功于司马懿运气好,命长。但是,如果曹丕、曹睿其中一人能活到曹操这个年纪,司马懿兵变就不可能成功。可惜的是,司马懿为后人铺平了道路,司马燕成功建国,但后人却无力治国,导致西晋迅速衰落。八王之乱、五王之乱此起彼伏,导致最终形成的统一局面再次陷入分裂。是什么导致了西晋的迅速崩溃?

“无英雄,则立子成名”,这是金代著名学者阮籍登上光武城,看到楚汉古战场时的感叹,暗示当今时代没有英雄,“无名之辈”司马昭当权。

说司马昭是竖子并不准确,但司马昭并没有什么好名声——魏后期士族恐怖统治,打压异己;晋朝建立后,没有善治,朝廷腐败严重;更有甚者,由于司马家族的一系列错误政策,直接引发了八王之乱,国力削弱,导致了中华民族的悲剧灾难。

所以阮籍这么说,估计没人替司马昭辩护。

事实上,司马昭带的大部分壶都是西晋的。

如果西晋真的长治久安,国家只维持两三百年,他也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而司马父子建立的大金帝国在短短的25年间就陷入内乱,整个西晋也不过不到50年。可以说是短命王朝中独一无二的——如果说秦朝是一个尚未完全适应的统一体系,隋朝是统治集团内部政治势力的更替,那么西晋可以说是完全死于人为的灾难。

我们古人喜欢说“气”,家国之气叫气数。如果一个家族历史悠久,人口繁盛,那就叫轰轰烈烈的运气,否则就叫“精疲力尽的运气”。很多人评论西晋,说司马懿父子在曹魏搞政治斗争太久,耗尽了司马家的运气。所以在司马燕这一代,家族开始衰落,金惠帝一即位,整个国家和家族都做不到。

乍一看,这种说法会觉得很迷信。但说司马家在曹魏时代待的时间太长,导致金代开国君臣能力低下,也是颇有道理的。

这和司马家夺权的环境有很大关系。

至于司马屯魏,《三国演义》里有一句诗说“魏屯汉晋屯曹,命不能逃”。看似两人都是权臣,但实际上司马氏夺权与曹魏政权的建立有着根本的不同:曹魏政权是曹操赤手空拳创建的,是中央秩序崩溃、各大军阀派系逐渐吞并后建立的政权;相反,司马师作为曹魏政权的最高领导人,依靠政治手段赢得人心,积累自己的政治权力,达到改朝换代的目的。

所以两者的重要区别在于司马家族是自上而下,而曹魏家族是自下而上。这也是司马家族在统一全国后很快就会崩溃的重要原因。

首先是系统设计的问题。

这个问题很重要。一个国家的开国君主和大臣在几十年内设计的制度,将直接影响到王朝在接下来几百年的命运,因为在中国的帝国时代,改革和改造是相当艰难和脆弱的。

开国君主和他的大臣们设计的新制度蓝图是他们在旧社会的亲身经历和历代的弊端。蚱蜢的个人经验会考虑系统设计的实际执行情况;前朝的弊端可以优化本朝的顶层设计。

这往往实现了中国古代王朝的自我修复功能,即在新的王朝中,它会纠正前一个王朝的一些弊端。

曹魏就是这么干的。曹魏鼓励开荒,主张开荒。军队和人民都有严格的土地开发和纳税制度,并登记人口。曹操太了解后勤在战争中的作用了。而曹操主张消灭和镇压豪强,减缓土地兼并,大大促进贫苦士人的发展,防范地方上强家的形成。这些政策的实施是基于曹操目睹了东汉末年世家大族的强大力量,阻碍了国家权力的统一。只是在曹操身后,接班人没有做好,半途而废。

但是曹魏没有完成的事,司马嘉做不到。

因为司马家是伴随着曹魏政权未完成的部分成长起来的。

司马懿出生于河内贵族世家司马氏,是曹魏政权所忌惮的对象之一。除贾充外,他的亲信和下属还有钟会、王襄、杨虎、魏官、杜预、裴秀

以平陵政变为临界点。以前这些世家大族可能不支持甚至反对司马懿夺权,但很多时候因为利益相同的束缚,大家会互相牵制,不去削弱世家大族,有的还会和司马师结盟,形成早期骨干;政变后,司马家族为了巩固司马家族的政治基础,开始了大规模的打压异己、提拔亲信的运动,同家族背景的成员成为其家族的重要支撑力量。

从政变到晋朝正式建立,这条路真的走了很长一段路。也是这么漫长的一段路,世家大族作为既得利益者,不断扩大自己的利益,不断滚雪球。晋朝建立之前,这是司马家族的坚定支持者。他们越强大,司马家就越稳定。

这些族群在各自的家乡有着非常高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掌握了当地的绝对人口和生产资料;此外,由于历代官员、亲信党徒、留学生遍布世界各地,不乏名望和人才储备,加上族群的联姻、结盟、派系,这些族群在短时间内成长为可以掌控国力的巨人。

所以,司马家不能做曹魏没做完的事。曹魏仍能抑制或减缓世家大族的扩张趋势,而司马师在夺权时代让世家大族疯狂壮大,造就了西晋建国后隐形巨人的存在。

而且“夺权”的时间跨度太长——从司马懿到司马师再到司马昭,给了世家大族足够的时间去扩张和渗透,等司马家回来,就来不及了。这也是司马家族夺权太久,耗尽“运气”的原因。

而这个局在西晋初期能解决吗?

无解。

在这种情况下,西晋就成了曹魏的翻版。司马家有机会拿下名门,改革积弊吗?

没有。

这是“运气耗尽”的第二个意思。

基层君主往往是亲自从底层出来的,经过乱世的残酷淘汰,自然是在民间。然而,司马燕是司马懿的孙子。从“企业继承人”的角度来看,他已经是家族的第四代掌门人——他没有经历过司马懿父子那样的惨烈战争和险恶政治斗争。十三岁时,司马家当家,二十九岁时,成功接掌自己的家乡大权。虽然不能说他养尊处优,但哪里有大智慧大智慧足以碾压群臣?司马懿看着狼死了,强大的司马师司马昭也死了,留下了一个成功的统治者。大家族怕什么?况且每个人都从政治盟友变成了宫廷君臣,国家的法律秩序早已被戳得千疮百孔,人才流动变得异常稀少。有能力储备大规模人才的是贵族家庭,而不是皇室。司马燕在哪里聚集了他的核心骨干?不找太监?

第二,是改革的能力。

开国君主和官员的制度设计很大一部分来自个人经验,一砖一瓦建立新王朝的过程给人设计新制度的能力和经验。但司马家没有这种经历——他们是靠政治斗争和笼络人心的手段立国,而不是从平地起建立大金帝国。

因此,他们很难考虑系统的细节。政策能否出台实施,人口地是否彻查,皇帝根本管不了——他没见过官员出轨的样子,所以不知道如何防止官员在体制内出轨。

终于,“运气”耗尽了。

晋朝的司马家成了无解局。但他们想破局,却有点出乎意料。是贵族家庭控制了帝国大量的人口、土地和生产资料,使帝国随时处于危险之中。为了防止另一个民族取代司马家族,司马燕决定分封诸侯——让司马家族成员直接掌握当地的人口、土地和生产资料;那不算太多。司马家族的每一个成员也担任着各个地方的军事管理者,有权调动军队。

在这种保险的情况下,司马家族不会有换人之忧,但是在强养弱劳的体制下,一旦国君衰弱,国家就会瞬间进入恐慌和混乱,而这一切在司马燕死后就会立刻成为现实。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杏花什么时候开 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 盘点北京观赏杏花的最佳地点下一篇:霜降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霜降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从这开始天气才渐渐变冷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