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大禹灭三苗:华夏南北部落的灭绝战

导语:我国古代有一个南方少数民族部落,三苗,又称苗人、苗人。它是中国传说中的一个古老部落,生活在黄帝到姚舜禹之间,主要生活在洞庭湖和李鹏湖之间,即长江中游以南。三苗生活在湖光山色茂密的土地上,地形复杂,易守

我国古代有一个南方少数民族部落,三苗,又称苗人、苗人。它是中国传说中的一个古老部落,生活在黄帝到姚舜禹之间,主要生活在洞庭湖和李鹏湖之间,即长江中游以南。

三苗生活在湖光山色茂密的土地上,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据此,三苗反抗中原部落联盟的统治,频繁进行武装暴动,多次入侵中原地区,成为敌视北方中原部落的强大而顽固的势力,对中原人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一些文献认为三苗是“九里之后”,依据是它在黄帝时期加入了九里部落联盟。帝尧统治时期,三苗发生叛乱,尧出兵讨伐。双方在淡水打了一场大战,结果三苗大败。此时的三苗,可能已经加入了瑶族的部落联盟,因为有些文献把三苗的首领桓斗当成了“姚晨”,配以“诸侯”。

之后,三苗没有投降,依然屡屡惹事。结果一部分被流放到西北的三危山,也就是今天甘肃的敦煌地区;他们的首领桓斗被流放到崇山。

舜帝继位后,三苗部落也迅速发展起来。为了使三苗投降,舜帝扩大了生产,加强了联盟内部的团结;一方面对三苗进行分苗处理,实施“北分三苗”策略。“北”的意思是“筛选”,也叫“撑腰,留好给恶。”

舜帝请官员察三苗,流放顽固不听话的三苗人,让他们沿东南进军,渡嘉陵江上游,进入汉水流域,在江河、汉水流域生长发育。剩下的三个没有迁徙的苗族人,他们和当地的羌人结合,逐渐演变成中国古代的羌人。

古史曰:“西樵缘起于三苗。”《韩非子》也记载:“舜时,苗不服,瑜必伐之,舜不能言。无德习武不是道。教了三年,做的是干舞,还有苗乃夫。”

大禹接管舜帝后,三苗实力强大,于是再次挑起争端。同时,对于大禹来说,为了让天下部落联盟有一个稳定的存在空,需要统一长江中下游。于是,大禹决定对三苗发动大规模战争。

在远征三苗之前,大禹在祠堂里举行了祭神祭祖的宗教仪式,隆重而庄严。这时三苗地区发生地震,大禹借此机会开始大规模出兵攻打三苗。

由于俞的军队准备充分,作战英勇,在战斗开始时,东夷部落的弓箭手一箭射中了三苗的首领。在这种攻势下,三苗的军队崩溃了,士兵们纷纷逃跑。三苗之地随之沦陷,很多三苗人逃往西南,逐渐融入当地氏族部落。

大禹发动的战争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种族灭绝,激烈而残酷。战后三苗逐渐衰落,再也没有名垂青史。

大禹灭三苗,实现了长江流域的统一,巩固了自己的王权。经过一段时间,在中国,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生产力大大发展。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三苗国为什么在远古时期被定为有罪?真相是什么下一篇:华夏与三苗国的战争是什么结局?原始巫教又是怎样消失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