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清朝英勇无敌的湘军是如何炼成的?

导语:19世纪中叶,由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深化,全国各族人民起义纷纷兴起。洪秀全、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更加强大,所向披靡。短短两年间席卷华南,定都天津。清政府动荡不安。而清朝的经济兵八旗绿营,早就因为腐

19世纪中叶,由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深化,全国各族人民起义纷纷兴起。洪秀全、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更加强大,所向披靡。短短两年间席卷华南,定都天津。清政府动荡不安。而清朝的经济兵八旗绿营,早就因为腐败被封杀了。在这种情况下,咸丰帝命令几十名应永大臣在各省牵制应永,以摧毁太平军,维持其统治。担心家里丁目的曾国藩立即行动起来,开始组建军队。

当时,清朝的武装力量分为三类:“兵”、“勇”、“丁”。“兵”指的是被政府控制的士兵,“勇”指的是被临时征召而不转入正式兵役的武装力量,而是由政府推动的军队,“丁”指的是当地士绅及其俘虏家属经营的团。曾国藩的建军思想是将民间武装团练由“丁”升级为“勇”,再以“兵”取而代之。他在湖南湘乡士绅组织的2000团的基础上,招募、选拔、统一了湖南各地的团,并逐步扩大团的规模,成为一个比团高、有别于八旗绿营的独特新军。湘军很快成为清廷对抗太平军的主要依靠力量,战斗在实战中不断壮大,最终攻克了天京。湘军之所以能做到这样的“战绩”,与曾国藩的苦心经营密不可分。

首先是确立忠君勤王、捍卫封建礼教的宗旨。起义之初,太平天国曾声讨孔孟之儒,提出朴素的平等、平均主义思想,遭到大多数靠封建剥削为生的地主、士绅,尤其是以读书人追求生活的地主、知识分子的反对。曾国藩抓住这一点,从封建礼教入手,砍杀太平军。新中国成立之初,曾国藩发表《奉天乞粤匪》一文,抨击太平军的政治目的和宗教纲领,称太平军独尊上帝、崇尚政治平等、经济平均、反对孔孟儒学,彻底摧毁了中国几千年来所追求的“礼、德、诗、书”,是自天下之初的“名教奇变”。自称镇压太平军就是这个目的,不仅缓解了清廷的压力,而且对天下士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迎合了一些守旧人士的心理。在太平天国不代表新生产力,反对封建礼教的时候,曾国藩和湘军得到了地主阶级特别是知识分子更多的支持。

二是建立新的编制体系。湘军初期以营为作战单位,其哨和队;上面有指挥官,作战时根据需要控制几个营,每个指挥官又受曾国藩指挥。湘军总兵力增加到十万以上后,曾国藩在营长和营官之间增加了一个统一的岗位,可以带来几个营的勇气;在领袖之上,又增加了左、、胡林翼等几个指挥官,各自统一数万兵力,单独站在大战略方向上,统一服从自己的指挥。这个指挥系统完整严密,是清朝军队建设的一大进步。

再次,在官兵选拔标准上,以所谓“血性”、“懂事”的儒生为基层军官,以“淳朴、见识少”的农民、村民为士兵。按“湘军水陆战”,就是“招易,儒生引山农”。“儒生”几乎都是农村的读书人,渴望当官,没有太多的腐败习气,有相当的文化知识水平。他们是唯一符合曾国藩建军宗旨的人才群体。选将军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的内涵主要是对封建帝王的“忠”,对湘军诸侯的绝对服从。湘军建立时,营为基本单位,各营军官由曾国藩从门生、同乡、亲友中选拔,互不隶属,只绝对服从他。这从制度和情感上保证了他对湘军的控制,从而克服了绿营士兵指挥调度不力的弊端。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北极有人居住吗 北极到底有没有陆地?关于北极你不知道的12件事下一篇:刽子手在行刑前 刽子手在行刑前 一定要做哪三件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