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金代黄河多次泛滥成灾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有几点

导语:金太宗五年,金灭北宋。天惠六年,十一月,留在南宋东京的杜崇“闻金主之言”,在涠洲国和滑州国之间,作出人为决定,使黄河向东流至河南、山东地区,“从南清河入淮”。从此,黄河从春秋战国开始离开流经今天循化、

金太宗五年,金灭北宋。天惠六年,十一月,留在南宋东京的杜崇“闻金主之言”,在涠洲国和滑州国之间,作出人为决定,使黄河向东流至河南、山东地区,“从南清河入淮”。从此,黄河从春秋战国开始离开流经今天循化、滑溜地区的老路,向南入海的趋势日益增强,也拉开了晋代黄河多次泛滥的序幕。

天惠十五年,晋国政府废除了得到其支持的伪齐政权刘玉,“河水成金”。4唐太宗元年,金与南宋议和,签订《皇帝统议》,规定“淮水中游为界,西至登州以南四十里,西南四十里”。5还规定宋伐唐、邓、商从此黄河中下游进入金政权统治,黄河成为金朝最大的河流。

关于金代黄河泛滥的记载很少,内容也很简略。即便如此,从上面的史料中不难看出,晋代黄河泛滥的间隔时间很短,甚至在某些时间段每年都会发生洪水。每一次水灾都对金朝的政治、经济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了社会的动荡。金代黄河灾害主要集中在河北东西路、山东东西路、大明府路、南京路,即今天的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以及江苏、安徽两省淮水以北地区,因此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金代黄河下游频繁决口改道有其自然和社会原因。

首先,黄河发源于青海巴彦淖尔北麓后,流经四个不同高度的地区:从海拔2000-5000米的青藏高原,到海拔800-2000米的黄土高原,再到海拔1000-1500米的内蒙古高原,最后到海拔200米以下的华北平原。这样,在这两个地区相遇的地方,由于河流之间的巨大差距,形成了许多峡谷。比如青海龙羊峡的黄河水,从3000多米的高空冲下来。但在河南省孟县以东,突然下降到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水流减缓,泥沙逐渐沉积,河床不断抬高,成为“悬河”,自然容易淤积泛滥。总之,黄河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是水少沙多,降水在时间和区域上分布不均,河沙运输极其不平衡。

一是黄河中上游毁林开荒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过大,是黄河泛滥改道的主要原因。中国是一个拥有大片森林的国家。六七千年前,森林和草原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4;其中,森林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一半。但自战国以来,许多平原被开垦,森林面积减少。秦汉至北朝,平原森林被完全砍伐,没有树木存在。从唐代到宋代,由于采伐范围的不断扩大,山林遭到严重破坏。因此,黄河中游森林面积的减少,是黄河洪水在周代萌芽,在汉代浸没,在宋金崩溃的重要原因。

二是因为统治者处于与南宋政权和蒙古政权对抗的状态。统治阶级为了保证自己的长期统治,把黄河作为可用的战争工具,以至于在晋朝初年和末年,黄河反复断流或改道阻挡敌兵。比如唐太宗天惠六年,东京留在南宋的杜冲,决定开黄河大堤阻挡游牧民。爱宗元年正月,统治者为了防止蒙古人攻打都城开封,派金等一万人守开封西北的都城。二月,又有蒙古军和汉军日夜围攻路德福城,“攻城不能下”。蒙古军决定在吉峰池口渡河,“水从西北下到城西南,毫无意见地进了水道”。从此,这支岔流不再从奉贤县东部的贵德进入泗水,而是首次从贵德南部进入宿水,即经过夏邑、濉溪、宿县北部,到达宿迁至泗水。天兴三年,南宋军队进入汴子,蒙古军队决定把黄河水注入金村湖来灌溉宋军。朝廷根据统治阶级的需要和战争形势,决定修复和加固堤防。因此,统治者对黄河堤防的破坏是黄河多次决口改道的直接原因。在金代,战争因素成为影响黄河是否遭受灾害的重要社会因素。

另外,与当今社会相比,晋朝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科技不发达,土坝工程不够坚固,防洪标准不高,晋朝社会制度和治理不当也是黄河决口泛滥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后面会详细讨论。因此,晋代黄河遭受了许多灾害,尤其是黄河下游变得极其不稳定。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曹操为什么会败走华容道 华容道是今天的哪里 曹操为什么会败走华容道 华容道是今天的哪里下一篇:美国有多少年历史 只有200多年历史,美国为什么会成为头号强国?原因大吃一惊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