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出土文物显示:河姆渡人可能是食人族

导语:据媒体报道,近日,考古学家在河南省信阳市楚墓中发现数具大型牛前肢骨丁。稍微了解一下先秦时期丁的烹饪风格,就知道原来是一锅肥牛汤。当然,“钟鸣·石鼎”的贵族享受并不是逝者真正能享受到的,现在的人只能梦到

据媒体报道,近日,考古学家在河南省信阳市楚墓中发现数具大型牛前肢骨丁。稍微了解一下先秦时期丁的烹饪风格,就知道原来是一锅肥牛汤。当然,“钟鸣·石鼎”的贵族享受并不是逝者真正能享受到的,现在的人只能梦到几块牛骨,去脑补“原配方,原口味”。

近日,河南信阳楚墓出土牛肉汤

食物作为马斯洛人类需求层次中基本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围绕它的讨论,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古人吃什么?今天人们经常吃的食物是何时何地开始的,它是如何传播的,生产技术是如何演变的?

关于这些有趣话题的讨论,大多只能依靠传世文献和出土锅碗瓢盆的记载来推测验证——相对于炊具餐具来说,具体的食物非常容易腐烂,保存条件确实苛刻。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呼吸、水、食物、睡眠、分泌物和性被分为生理需求

然而,由于良好的天气和地理位置而得以保存的“文物”食品也时有所闻。这些躲过了岁月蹂躏的珍宝,给人惊喜的同时,也往往承载着一些背离常识的历史信息——比如饺子的来历。

精美的面食来自西方——新疆出土的饺子、馄饨和花式糕点

“中国古代的小麦种植在世界上相对较晚,以至于“小麦”二字写成“来”,古汉语读作“来”,译为现代汉语,即“异域美食”或“远方美食”。

但小麦的加工技术长期以来自然处于不发达的原始状态:小麦粒直接煮熟成麦饭吃,味道恐怖——甚至远不如今天西方人喜欢吃的粥,毕竟那些燕麦都是磨碎烘烤的半熟食品。

自治区博物馆展示了吐鲁番出土的唐代馕,表明吐鲁番人在2000多年前就制作了精美可口的馕

汉朝之交,随着轮磨的引入,最终带来了小麦加工技术的一次重大创新——制粉技术的突破,出现了精细面食。所谓的“胡兵”、“唐兵”通过中亚传入大陆,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人对主食的选择,被一些学者称为“中国饮食文化的第三次重要突破”。

而饺子、馄饨等复杂食物,里面装满了小麦粉,其传播路径却是长期未知的。虽然mainland China和中亚也有类似的食物,但很难明确哪个先来。20世纪50年代,新疆阿斯塔纳从魏晋至初唐的俄罗斯墓葬中出土了一批保存完好的食物,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

  新疆出土的饺子新疆出土的饺子

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新疆特殊的干旱气候,这批出土的粮食极其齐全。饺子的质地是小麦面团,长约5厘米,中间宽1.5厘米;馄饨也是用小麦面粉做的饺子皮,长3厘米,宽1.9厘米,形状类似苏联的馄饨。

与今天中国南北的饺子和馄饨相比,这些出土的食物在形状和做法上几乎相同。结合毗邻食物来源地的敦煌文献记载,可知这种饺子当时被称为“罗比”。和它的主要原料小麦一样,它显然是一个外来词,可能起源于伊朗的pilaw。可以推断,饺子和馄饨也是通过中亚和新疆传入中国腹地的外国食物。

除了饺子和馄饨,新疆阿斯塔纳还出土了各种花式面食小吃。这些零食,无论是揉捏还是成型的,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有些品种在外观上与现在的广式月饼和靖江肚脐非常相似,这无疑为内亚和东亚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佐证。

唐代新疆出土的“月饼”

唐代新疆出土的“靖江脐带”

现代靖江肚脐,又名虎爪

其实,不管它起源于哪里,只要我们放下一些不必要的民族情绪,我们喜欢看的、听的饺子、小吃,无疑会给人带来身心愉悦。

不过也有一些出土的食物,有些让人担心。

祖先是食人族——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婴儿头骨

在中国的史书记载中,最令人恐惧的词语可能是“XX年,大饥,人吃人”,“XX年大旱,人换粮”等等。在看似平淡无奇的话语下,历史学家透露的信息是:在这片土地上,人间地狱连续上演了几千年。

一旦饿了,别说人肉,连观音土都吃。但是,他们毕竟是被迫为生活而行动,没有人会承认他们爱吃人肉。

但是从考古证据来看,河姆渡人,中国人的祖先,很有可能是爱吃人肉的食人族。这并不丢人,从近代开始就发现原始部落有食人现象,但在史前时期,这大概是一种正常的状态。

塔纳岛食人盛宴

1973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地区,发掘出一处新时代的古人类遗址。经考证,最深的第四文化层是6000-7000年前。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鼓槌和牲畜遗骸,说明当时的祖先已经掌握了水稻种植和牲畜驯化的技术。

河姆渡人修复雕像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食物极其丰富。除了大米和动物骨头,还出土了大量的“副食品”,如菱角、莲藕、小葫芦、酸枣、芡实和一些蔬菜。小荸荠掰成两半,说明吃完就丢弃了。这些食物中有许多装在陶器容器中。

然而,在这些陶器食品容器中有一个可怕的发现——人肉。在一个容器的底部,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薄头骨,被鉴定为婴儿头骨。因为是和一堆鱼骨一起发现的,毫无疑问是食物。

美洲土著人的人肉盛宴

从出土来看,河姆渡人的食物供应相当丰富,当地也是鱼米之乡。好像没必要食人。所以,吃人很可能是一种宗教祭祀。由于当时婴儿死亡率极高,我们可以大胆猜测,吃死婴是一种对巫术的厌恶,为后续婴儿的生存祈祷。

由于特殊的保存时间和环境,国外挖掘出了许多古代食物。由于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庞贝古城完美的封存了古罗马人的生活场景,所以食物遗存特别丰富。这些食物残渣中最常见的是面包。

古城灾难的宝藏——庞贝古城的面包遗迹

现代酵母发酵面包最早出现在古埃及。在欧洲古典时代,面包的种类已经非常丰富。古希腊人以大麦面包为主食,小麦面包是奢侈品。专业面包师在当时的雅典出现的很早。类似于古希腊,罗马人以面包为主食。根据当时人们的记录,罗马人吃面包、蛋糕和饼干,蜂蜜脂肪面包和罂粟蘑菇面包在市场上也很常见。

庞贝古城遗址丰富的面包遗存证实了这些无聊的“空洞”文字记录。

庞贝古城出土的面包

由于公元79年降临庞贝的自然灾害维苏威火山爆发,上面显示的面包可以保存下来。经历了几场连续的世纪末灾难后,小镇上成千上万的居民连同他们的生活场景被完全掩埋在火山灰中。很有可能这块面包刚烤好,第二天就卖给大众了,成了他们一日三餐,却误成了文物。

在庞贝古城发现的贝克夫妇的壁画

大多数庞贝市民没有设备齐全的厨房,只有少数富人例外。因此,他们去面包店买食物,形成了一个面包社区。一个面包社区所有成员的生存都可以交给几个磨坊和面包店,这无疑暗示着社会信用进化体系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古罗马是一个宗教、金融、市场规则多元化的复杂文明,是由这些面包共同体作为基本单位组成的。

从一个“文物”面包,也可以解读一个伟大时代的文明高度。

庞贝古城发现卖面包的壁画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郭沫若挖了明定陵 郭沫若挖了明定陵 为何又要挖武则天墓 老梁的说法 值得借鉴下一篇:王安石的青苗法为什么没有持续下去 没有持续下去的原因是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