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青春热血、中年阿附、晚岁去国:南宋陈宜中是不是「逃跑宰相」 青春热血、中年阿附、晚岁去国:南宋陈宜中是不是「逃跑宰相」

导语:青春热血、中年阿福、暮年赴华:南宋陈是不是“脱缰之马的宰相”?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在介绍押解大奸臣贾似道途中将其诛杀的郑虎臣其人生平的时候,有关资料总是会提到郑虎臣的人生结局: 贾似道的同伙陈宜中逃至福州,拥立赵昰,捕杀郑虎臣。 木棉庵,在福建漳州市龙海市九龙岭下,是郑虎臣诛杀贾似道的地方。 陈宜中的前面,被自然而然地加上『贾似道的同伙』这样的定语,与此同时,同为

青春热血、中年阿福、暮年赴华:南宋陈是不是“脱缰之马的宰相”?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在介绍押解大奸臣贾似道途中将其诛杀的郑虎臣其人生平的时候,有关资料总是会提到郑虎臣的人生结局: 贾似道的同伙陈宜中逃至福州,拥立赵昰,捕杀郑虎臣。 木棉庵,在福建漳州市龙海市九龙岭下,是郑虎臣诛杀贾似道的地方。 陈宜中的前面,被自然而然地加上『贾似道的同伙』这样的定语,与此同时,同为南宋宰相,陈宜中还经常被用来与文天祥做比较,一个是留取丹心照汗青,天地有正气,誓死不投降;一个是在宰相任上三次逃跑,被称为『逃跑宰相』。 总而言之一句话,陈宜中的知名度不高,污名化却挺厉害,大多数朋友或许都没怎么听过他的姓名,知道其人的也多少有一种奸臣同伙、逃跑宰相的刻板印象。 然而,陈宜中真的是这样一个人吗? 还是话说从头吧,按照南宋词人、文学家周密《癸辛杂识》中的记载,陈宜中的父亲,以济人利物为心,每次做了好事,他都会在口儿小肚子大的瓦缶中投一个铜钱作为记录,时间一长,数不胜数,人们都对其感恩,后来因为欠了官府钱财落难被拘押在囹圄之中,所以陈宜中的祖父就嘱咐陈宜中向当地富商葛宣义借钱去还官府钱,陈宜中父亲出狱,亲自来葛家道谢,葛宣义不嫌陈家家穷,主动建议陈宜中去县学读书,还负担了陈宜中的学费,后来还把女儿许配给陈宜中。 陈宜中读书读得非常好,很快从县学去了太学。在太学,陈宜中的文章获得了更多的赞誉,此时的陈宜中是一个青春热血、关心时政的太学生。 当时正是宋理宗统治的中期,宰相丁大全专权自恣、独揽朝政,擅自篡改诏书,把同僚右丞相董槐驱逐出朝廷,陈宜中于是和同学曾唯、黄镛、刘黼、陈宗、林则祖等六人联名上书指责丁大全是奸臣。丁大全知道后当然勃然大怒,一纸命令取消了六人的太学生的资格,并将陈宜中流放到建昌军。可是当时的舆论与丁大全的立场完全相反,临行那天,太学司业带领十二个学生衣冠整齐地将陈宜中送到桥门之外,他们这六个上书的太学生也得到了士大夫阶层的普遍赞誉,被称之为『六君子』。 贾似道入相的起因,是宋理宗对丁大全与吴潜的不满。 待到丁大全倒台,宰相吴潜为陈宜中洗冤,奏请让他回到临安。当时,贾似道初为宰相,非常注意网罗人才,也看重才华横溢且血气方刚的陈宜中,便奏请皇帝下诏『六君子』都可以免省试而赴考。景定三年廷试,陈宜中名列第二。史载,在『六君子』中,陈宜中最通时务,因而很快升迁,没几年就当到了监察御史。 陈宜中被认为是贾似道的同伙,主要就是他的上述升迁被认为是在贾似道的庇荫之下,此外,他在监察御史任上参劾以忠诚正直着称的南宋名臣、右丞相兼枢密使程元凤,被认为是受到贾似道的授意。基于这些看法,有人提出了『从热血青年到奸臣附庸,陈宜中变化为什么如此之快?』的疑问。 确实,从青春热血耿介到中年阿附奸臣,陈宜中的变化似乎是让人大跌眼镜。 但是,这些『罪证』真的很确切吗? 《宋史•程元凤传》、毕沅《续资治通鉴》、《宋季三朝政要》与周密《癸辛杂识》等史书都只提到程元凤是『受言官罢』,而当时的陈宜中并非言官,而是类似大学校长的国子祭酒,以贾似道当时的滔天权势,如果想要排挤程元凤,有大把自己亲信言官可用,根本用不到陈宜中。事实上,之后陈宜中自请外调担任江东提举茶盐常平公事,如果党附贾似道『立功』,又怎么会降职外调? 陈宜中在地方官任上,曾经在福州剿灭盗匪,战功赫赫。 另外,陈宜中有许多违逆贾似道心意的举动——比如,宰相王爚多次弹劾贾似道,是贾似道切齿的南宋大臣,陈宜中与王爚论政事也多不合,但是在王爚辞官的时候,陈宜中联合章鉴上奏再三要求皇上不允辞官、挽留王爚,这显然是与贾似道心意不相符合的。再比如,南宋的常败将军范文虎因为与贾似道关系较好,因此在襄樊失守后,作为责任最大的败将,仅降一级出知安庆府,陈宜中却坚持上书要求斩杀范文虎以告慰前线死难将士,这自然也不是贾似道党羽的路数。 德佑元年,贾似道丁家洲之战大败后,陈宜中上书建议: 乞正似道误国之罪,以谢天下…… 与此同时,禁军首脑、殿前指挥使韩震是贾似道的亲信,预谋挟持朝廷迁都,陈宜中将其骗到枢密府之中击杀。 之前陈宜中建议挽留的王爚反认为陈宜中请正贾似道之罪是为了『以证不党于贾』,而章鉴也认为『宜中当国,首诛韩震胁迁之议,差强人意』,王爚、章鉴二人当时职务在陈宜中之上,面临大事都不做决断,事后反将责任推给临机应变的陈宜中身上,未免很不公平,至于说请正贾似道之罪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贾似道同党,未免诛心过甚,也实在有一点小人之心——事实上,陈宜中在上书中也要求皇上对自己『平日苟容之罪』也要处罚,『以谢公论』,责己之严,也让人动容。 陈宜中的这一番从容应对以贾似道被罢官治罪,仓皇溃逃被制止,勤王兵马来到临安保卫首都而暂告一段落——与文天祥、陆秀夫并称为宋末三杰的张世杰就是此时带兵前来拱卫临安的,他被赞誉为『定众志于缀旒之际,回治象于惊涛之冲』、『忠贯皦日,未尝言房、杜之功;计安生民,将欲复文、武之境』。 之后的历史,《宋史•陈宜中传》记叙多有『宵遁』、『遁去』等字样,陈宜中被蔑称为『逃跑宰相』也是因此,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考察,不难发现,陈宜中的第一次『宵遁』,是因为当时南宋主政的太皇太后谢道清不听从其迁都的建议,反而要他向元军『称臣投降』与『赴元军议降事』,陈宜中逃走,正是使得皇帝太皇太后的的决定没有宰相的副署而『不合法』,这无疑是忠诚于大宋王朝的表现。 至于后来的『遁走』,是陈宜中在母丧不葬的情况下奉益王赵昰、广王赵昺而播迁,本身也是忠于大宋王朝的表现,至于再后来前往占城,陈宜中的目的是向占城借兵抗元,后来到元朝占领占城,陈宜中又前往暹国,并于当地终老——事功虽然不成,但是陈宜中忠于宋朝、坚持抗元的精神,与文天祥并无二致。 占城即占婆补罗国,位于中南半岛东南部的古国,即今越南的中南部。 占城的军事力量是颇强的,但是是不是愿意帮南宋复国就不好说了。 陈宜中在赴占城途中经过吴川极浦亭时,曾赋诗云: 颠风吹雨过吴川,极浦亭前望远天。 有路可通环屿外,无山堪并首阳巅。 溪云起处潮初涨,夜月高时人未眠。 异日北归须记取,平芜尽处一峰圆。 诗中表达了他不愿像伯夷、叔齐那样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而要奔赴异域苦心经营以求待机再举,异日一定要北归的愿望,虽然不像文天祥的《望零丁洋》《正气歌》那样脍炙人口,但是其中的豪情壮志,也是值得肯定与称道的。 在北宋时期,占城已经存在,暹罗还在真腊王国的统治之下。 陈宜中在位于今泰国境内的素可泰王国去世。 总之,陈宜中是一个有自己立场、原则与操守的南宋宰相,虽然其每一桩言行不见得都是完全正确的,甚至对南宋的灭亡也不能说没有领导上的责任,但是很显然他不是贾似道的党羽同伙,也并不是一个臭名昭着的『逃跑宰相』。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青山村宋左丞相陈宜中纪念馆中的陈宜中塑像。 最后补充一点,陈宜中捕杀郑虎臣之时,他早已经公开主张正贾似道之罪,因此绝非是为贾似道报仇,只是因为当时朝廷对贾似道的处罚是流放,郑虎臣作为押解者擅自私刑杀死贾似道本身是犯罪行为,陈宜中作为宰相,依法而行将郑虎臣绳之以法,这不能用来证明他是贾似道的所谓『同伙』。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刑天的故事 神话故事无头巨人刑天 上古神话中的战神刑天下一篇:惊蛰传说 惊蛰节气的由来 传统文化中惊蛰有哪些习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