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张之洞坚决反对迁都长安 张之洞坚决反对迁都长安 为此他提出一个策略 50年后拯救了中国

导语:张之洞坚决反对迁都长安,于是提出了一个策略。50年后,他拯救了中国。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从元朝开始,中国历代政权多建都于北京。在冷兵器时代,北京有群山和大海作为屏障,可谓是固若金汤。同时,北京还迫近北方前线,有京杭大运河与江南地区相连。若想控制全国,北京自然是建立首都的不二之选。 但是1840年以后,北京的地位开始变得非常尴尬。由于西方殖民者多从海上而来,而中

张之洞坚决反对迁都长安,于是提出了一个策略。50年后,他拯救了中国。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从元朝开始,中国历代政权多建都于北京。在冷兵器时代,北京有群山和大海作为屏障,可谓是固若金汤。同时,北京还迫近北方前线,有京杭大运河与江南地区相连。若想控制全国,北京自然是建立首都的不二之选。 但是1840年以后,北京的地位开始变得非常尴尬。由于西方殖民者多从海上而来,而中国海军又形同虚设,敌人在攻占天津后,能够轻易威胁京师的安全。1860年,英法联军从海上攻占天津,并在随后攻陷了北京,给北京带来了惨重破坏。因此,英国人戈登曾告诫李鸿章,在中国富强之前,断不可与欧洲列强开战,若要开战,则必不能建都北京。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日军从朝鲜攻入中国,几乎席卷了整个辽东。此后,日军又横渡海峡,在荣成湾登陆,配合日本海军将北洋水师团团围住,最终导致中国海军全军覆没。 由于海军覆灭,日本陆军距北京只有一个山海关的阻隔,所以清廷被迫求和,签订了极度屈辱的《马关条约》。 条约签订后,当时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举子群情激奋,他们在康有为的率领下向皇帝上书,要求迁都西安,废约与日本继续作战。康有为认为,西安是汉唐的首都,本来就具有作为首都的潜质。而且西安深处内地,拥有山河之险,敌人很难威胁到首都。 一时间,迁都之议在中国甚嚣尘上,武昌、成都、重庆等地,都成了作为首都的候选。 对于这些迁都的议论,两江总督张之洞对此不以为然,他盛言:「 ”京师关系重大,决不可轻动”。张之洞认为,清朝以辽沈为基业建国,若首都偏西,相距太远,就很难控制东南和东北。而且北京是天下根本,人心所系,怎么能轻易迁移? 张之洞还说,很多人都将陕西和山西作为迁都的地点,但是从经济来说,陕西和山西过于贫困,容不下万乘之尊与六师之盛。若一一缔造经营,也不是现有国力能办到的。而且从国际形势的角度来看,当时的国际冲突重在交涉,军事强弱全在海防。如果距离沿海太远,南北洋都鞭长莫及,海军建设必然会废弛,中国海口门户必然洞开。 既然不能迁都,那么如何避免北京被敌人从海上攻占呢?张之洞提出一个精妙的建议:「 ”与其迁都,不如认认真真地建设一个陪都。”无论是明朝还是清朝,实际都建设过陪都,但是这些陪都均行动虚设。一旦京城被攻占,全国局势就会随之崩溃。就如清军入主北京,建都于陪都南京的南明政权并没有发挥稳定人心的效果,反而让明朝残部四分五裂。 所以,张之洞认为,必须认认真真地建设陪都。若外敌入侵,皇帝可以立即巡幸关中,即使北京被攻占也无损大局。相反,没有「 ”勤王”任务的滨海和边关诸将可以放手与敌人交战。 事实上,张之洞的「 ”陪都论”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首都决不能离海太远。但从国防的角度看,首都距海太近又容易被攻陷。所以,张之洞认为,不如弱化首都的国防作用,利用中国广大的面积,与敌人进行持久作战。 在清朝,这一构想并没有得到实施。然而在50年后,这一构想却拯救了中国。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就积极准备在西南内地建立陪都,并为此进行战略大转移。南京、武汉相继失陷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与强敌进行持久作战,即使首都丢失,也没有损害抗战大局。最终也让中国走向了胜利。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合作,投稿等事宜请私信联系 对此文涉及话题感兴趣的,请关注公众号ID:niwozaiguanzhu 微博号:你我在关注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勾魂使者:黑白无常为什么要一起外出勾魂 勾魂使者:黑白无常为什么要一起外出勾魂下一篇:深圳历史房价走势图 深圳历史房价走势图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