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1987年的麦加流血惨案是怎样发生的 1987年的麦加流血惨案是怎样发生的

导语:1987年麦加的血腥大屠杀是怎么发生的?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麦加朝圣麦加是伊斯兰教最大的圣城。它的全称是麦加穆卡拉马,意为“荣誉麦加”。麦加是伊斯兰教中最神圣的城市,有天宫和紫禁城。麦加著名的朝圣每年吸引近300万人,是伊斯兰教的五大伊斯兰支柱之一。麦加城因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出生地而闻名于世。主要圣地是市中心的圣殿山天房,郊区的圣地有阿拉法特山、希拉山、索尔

1987年麦加的血腥大屠杀是怎么发生的?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麦加朝圣

麦加是伊斯兰教最大的圣城。它的全称是麦加穆卡拉马,意为“荣誉麦加”。麦加是伊斯兰教中最神圣的城市,有天宫和紫禁城。麦加著名的朝圣每年吸引近300万人,是伊斯兰教的五大伊斯兰支柱之一。

麦加城因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出生地而闻名于世。主要圣地是市中心的圣殿山天房,郊区的圣地有阿拉法特山、希拉山、索尔山、米娜村。

圣殿位于沙特阿拉伯麦加的中心。寺庙中心南面高大的立方形石室被称为“田放”,也被称为“天房”,是世界穆斯林朝拜的积极方向。

悲剧过程

1987年,一年一度的麦加朝圣活动即将在7月31日进入高潮。下午祈祷后,数千名伊朗朝圣者突然在沙特阿拉伯麦加的大清真寺外举行示威。他们高呼“打倒美国”、“打倒苏联”、“打倒以色列”的口号,焚烧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的肖像。沙特警方介入,导致双方激烈冲突,造成402人死亡,649人受伤。死者中有275名伊朗人,85名沙特警察,42名来自其他国家的朝圣者造成了历史上罕见的血腥悲剧。

这一灾难性事件震惊全球,在伊斯兰世界引起强烈反响,使海湾局势骤然紧张。

事故原因

麦加是伊斯兰复兴主义者先知穆罕默德的出生地。麦加清真寺是伊斯兰教最大的清真寺,是世界各地穆斯林朝拜的天房所在地。穆罕默德于公元622年带领百姓迁徙到麦地那,建立了伊斯兰政权,并于公元628年宣布朝圣是伊斯兰教的命运。因此,一年一度的麦加朝圣不仅是一项符合传统的重大宗教活动,也是全世界穆斯林的一次大聚会。

但在80年代的朝觐期间,伊朗人与沙特警方的冲突时有发生,1987年7月31日的血腥事件是规模最大、损失最大的。

朝觐期间,伊朗和沙特阿拉伯之间发生了许多冲突。

近期原因:两伊战争和海湾危机

两伊战争中沙特站在伊拉克一边,伊朗对此深感不满,称沙特为“地区反动分子”。一直想通过朝觐冲突对沙特等阿拉伯邻国施加压力,迫使他们改变对伊拉克的支持。

自1987年7月以来,美国等国派遣军舰进入波斯湾和印度洋,为科威特等海湾国家的油轮护航,严重困扰伊朗人。伊朗担心美国会摧毁其海防力量,使其无法集中力量对付伊拉克。伊朗想通过在麦加制造冲突向美国示威,迫使美国军舰撤离海湾。

但麦加朝圣演变成震惊全球的血腥悲剧,对于伊朗人来说,恐怕是始料未及的,因为他们不想让自己陷入被多方攻击的尴尬境地。

遥远的原因:历史悠久的宗教矛盾

麦加冲突与西亚复杂的历史、民族和宗教问题密切相关。世界上14亿多穆斯林主要分为逊尼派和什叶派两大派别,分别在伊朗和沙特阿拉伯占据主导地位。这两派在历史上有着长期的矛盾和斗争。在逊尼派看来,什叶派是异教徒。而且伊朗对沙特控制麦加和麦地那极为不满,主张伊斯兰圣地管理国际化。这种矛盾导致了历史上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几次激烈冲突。

伊朗人和沙特人属于波斯和阿拉伯国家。几个世纪以来,由于语言和文化的不同,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互相看不起,想在西亚称霸。麦加冲突反映了长期存在的阿拉伯-波斯争端。

1979年后,伊朗千方百计向阿拉伯国家输出“伊斯兰革命”。在沙特阿拉伯东部的一些省份,有相当多的什叶派地区受到伊朗的很大影响。所以沙特一直对伊朗保持警惕。自1980年以来,伊朗每年向麦加派遣数十万朝圣者,几乎每年都与沙特发生冲突。所以沙特一再加强对伊朗朝圣者的控制,两国之间的偏见加深。

麦加悲剧就是在这些综合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的。悲剧发生后,伊朗指责美国和沙特政府制造反伊大屠杀,并扬言要报复,而沙特则认为麦加悲剧是伊朗有组织、有领导的行动。大多数阿拉伯国家都站在沙特一边。利比亚等国家和组织支持伊朗。中东和海湾的紧张局势变得更加紧张。

♦意大利是如何从欧洲的中心一步一步走向衰落的?罗马人眼中的欧洲三蛮族:哪个民族更凶猛?

齐奥塞斯库倒台之路:从巅峰到中枪只用了六天!

长按右图识别二维码的一键关注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中国人为什么称“老鼠”为“耗子” 中国人为什么称“老鼠”为“耗子”下一篇:9月4日大事记 9月4日大事记 历史新知发生了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