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兰台说史•为何清宫剧都喜欢安排一个侍卫的角色 兰台说史•为何清宫剧都喜欢安排一个侍卫的角色

导语:兰台道:“清宫剧为什么喜欢安排侍卫这个角色?”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引言:随着《延禧攻略》的播出里面的痴情男二“富察·傅恒”一下子就俘获大批粉丝。可也有一些人提出质疑,作为皇后的亲弟弟,怎么能干侍卫这种“保安”职业呢?这样的千金之子不应该是“坐不垂堂”吗?回首一望,我门发现清宫剧中类似的角色比比皆是,比如《还珠格格》中的尔康,还有大众眼中近世清宫剧鼻祖《戏说乾隆》中

兰台道:“清宫剧为什么喜欢安排侍卫这个角色?”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引言:随着《延禧攻略》的播出里面的痴情男二“富察·傅恒”一下子就俘获大批粉丝。可也有一些人提出质疑,作为皇后的亲弟弟,怎么能干侍卫这种“保安”职业呢?这样的千金之子不应该是“坐不垂堂”吗?回首一望,我门发现清宫剧中类似的角色比比皆是,比如《还珠格格》中的尔康,还有大众眼中近世清宫剧鼻祖《戏说乾隆》中的宝柱……那么这是为了戏剧的需要,而对历史的一种扭曲呢? 答案是否定,皇帝,特别是清代皇帝用身份高贵的人充为侍卫,才是真实历史。 作为皇后的弟弟为什么要干“保安”? 御前侍卫的前身 众所周知清朝最早是关外政权,起家是在赫图阿拉。17世纪的女真人处于一个非常特定的历史环节,旧有的血缘氏族社会逐渐崩解、分化成为一个个村落。这与女真不断地和明国的贸易、战争有着直接关系,大量引入关内的作物与农具使建州卫实现农业化生产。这种改变,大幅度提高了生产力,使得女真人不再需要依靠“大家族”的组织去抵抗凛冬的寒风、狩猎等,社会单元迅速分化成为配合“小农经济”的小家庭。 清军的编制和设定与之前的中原王朝军队迥异,但却高度山寨了明军的卫所制度 随着女真社会的散沙化,一些因意外或者疾病等因素沦入底层的平民变得很难得到他人的支援。他们中部分孔武有力的人就选择投靠有权有势的大首领获取庇护,作为回报他们将誓死为首领拼杀,哪怕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 这样的人被称为“古出”,最早在满语里的意思是朋友。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之后,他的古出们就负责最精锐的巴雅喇禁卫军。这支军队曾在浑河正面对决秦良玉的白杆兵,在没有装备棉甲的前提下和明军最精锐的川军战至平局。这个阶段的“侍卫”们倒接近一般大众心目中的那个“保安”形象。入关前的汗/皇帝武德充沛,非常喜欢亲自冲锋,所以才让袁崇焕有机会虚报炸死努尔哈赤的战功。诚然明军的肉搏能力不强,但是战场上的事情没有人能说清楚,皇太极就在松山战役的时候遭遇曹变蛟的突袭差点被阵斩。多铎也在大凌河战役中被击落马下,多亏侍卫拼死相救才侥幸逃过一劫。 入关前的护卫们确实接近部分民众的想象 随着皇太极大力推行汉化政策,情况发生了改变。八旗制度的根基是女真的社会组织结构与明代卫所制度的混合、优化。可女真并非明王朝那种绝对的中央集权,更接近欧式的封建主义。投降后金的汉人大臣十分不解,为什么财政收入都要分成八份作为最高领袖的皇太极只能拿走其中之一,作为臣子的王爷们可以和汗王平起平坐。更让汉人瞠目结舌的是公然对军权的分割。在明国,虽然将领们会私自将粮饷扣下,优先供给自己的亲信组建起“家丁”,可是明面上家丁也好,将领的“子孙”也罢都是属于明国皇帝的部队,没有人敢说军队就是自己的私人部队。可在后金这儿情况完全不同。八旗的旗主们无论实质上还是程序上都是各自统领的正主,哪怕是汗王也不能轻易罢免。而八王之下,各个牛录的效忠对象也是各自的领主,是所谓“我部下的部下不是我的部下”。 早期清朝的制度受蒙古影响很大,更接近封建制而非中原王朝的中央集权制 这套系统之下,皇太极如果想成为明国朱皇帝那般具有绝对权威的君王,政治上就必须要有一只能够信赖的力量,同时军事上也要确保压倒各旗旗主一头。巴雅喇无疑是最佳选择,他们的骨干就是皇帝的侍卫,本身也是作为禁卫军培养,无论是战斗力还是可靠程度都让皇太极非常满意。跟随皇太极的“古出”不少成为满洲亲贵,最后皇太极更是扫平阿敏这样的刺头领主,真正地成为满洲之主。这一切都和侍卫们的转型与支持分不开。 入关后,清朝的皇帝不再亲临一线指挥,“古出”们再也不需要搏命拼杀,可皇帝与护卫者之间的人身依附却保留了下来。虽然清朝已过草创时期,再也没有那么多爵位和资源供养新贵,可皇帝的御前侍卫依旧可以做到离皇帝更近,或者说离权力更近。因此御前侍卫的职务由大官和勋贵子弟垄断也就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事实上在操练新军以前,八旗还是活跃在战场上的 侍卫不是你想当想当就能当 既然有着如此得天独厚的优势,侍卫一职就不再是早年贫困子弟的出头之路,清朝在制度上就将其钉死为权贵子弟才能担任。“离天子最近”这一特征也让他们更容易被监视,让国家更容易控制他们的父母。多尔衮执政时,对侍卫人员的招选范围与标准为:在京三品以上官员,在外总督、巡抚、总兵等官。他们需要将自己的一个儿子送入皇宫学习礼仪,察试才能之后再相应任职。上述官员这些官员如果没有儿子,就需要送自己的侄子去担任侍卫,超过二服的远支子弟则不许乱送。 在太平天国重创清朝的军政体系之前,满洲和中原的政治传统呈现双轨运行 顺治皇帝亲政后,清廷规定,所有供职皇宫的侍卫,都选自上三旗,即镶黄、正黄、正白旗,称为上三旗侍卫。这一定制终清之世一直没有改变。侍卫995人组成侍卫亲军。其管理层,设主事、笔帖式、协理事务侍卫班领、侍卫班领、侍卫什人长、亲军校等。侍卫的等级有四等:一等侍卫,正三品,设60人;二等侍卫,正四品,设150人;三等侍卫正五品,设270人;四等侍卫也称蓝翎侍卫正六品,设90人。一等侍卫一般充任协理事务侍卫班领或侍卫班领等职。侍卫中的宗室成员另设名额。宗室一等侍卫有9人,二等有18人,三等有63人。每10人设一什人长。 康熙年间为了缓和民族矛盾,开始增设汉人侍卫。这个和李世民让突厥人成为自家贴身护卫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来可以表示无论满汉“皆朕子民”,皇帝对所有人都无条件信任。毕竟侍卫的“保安”职能衰退不假,可大内侍卫还是需要一定武力打底,离皇帝和他的儿子们又近,想要图谋不轨并不困难。二来也算是给汉人一条新的上升通道,减弱民间对满清政府的敌意。 侍卫的升迁调补途径比其他职业要宽得多。许多侍卫出将入相,出了相当多的权臣、重臣,这也是其他朝代所没有的现象。御前侍卫从一等至蓝翎四个等级,从正三品至正六品。侍卫初选时便是三等或蓝翎侍卫,为五、六品的品级,属中级官员。侍卫除了在侍卫内部升级外,外转的途径比较多,如可以一等侍卫可以补为副都统、陵寝总管、八旗察哈尔游牧总管,二等侍卫可以补参领、陵寝翼领、协领,二、三等、蓝翎侍卫还可以外放为城守尉、防守尉、驻防佐领。另外补授绿营武职也是侍卫的另一条升迁之路。最初御前侍卫用为绿营官的目的是为了将侍卫中的平常迟钝之人淘汰出去,到了乾隆时期,不仅是为了解决侍卫的出路,还为了加强京畿重地的保卫,将侍卫补放至山西、直隶沿边地方任职。御前侍卫保送到绿营任职俱加一等用,如一等侍卫用为从二品副将,二等侍卫用正三品参将或从三品游击,三等侍卫用正四品都司,蓝翎侍卫用正五品守备。由于侍卫保送营官即官升一级,升迁较快,成为侍卫平步青云的另一途径。但武进士侍卫外放绿营时与八旗侍卫升迁是不一样的,如武进士侍卫一等侍卫用参将,二等用游击等,也八旗侍卫待遇稍低。 很多人心中侍卫的服饰待遇接近地方驻军这是非常不对的 清王朝建立之后的大趋势就是汉军地位逐步提高 无独有偶,和满清情况类似的就是欧洲的侍从制度。一个男童要在七岁左右寄宿到贵族家中学习各种技艺,满二十一岁后可以被正式册封为骑士。这个阶层不是贵族,但是优越于平民有着自家封地,不同于一些人的想象,这条道路对平民也是敞开的,是向往武勋的平民子弟最好的上升通道。理由也很简单,离贵族也就是未来的主君“更近”。 结语 现在,我们知道为什么清宫剧当中有这么多的侍卫角色了吧?一方面清代“大内侍卫”离权力中心更近,另一方面这一属性又让他们更容易被权力所控制,这使得他们成为皇权的外延,是清代权力体系中非常举足轻重的一环;就这一点来说,侍卫们在整个清王朝的权力结构中起到的作用,绝非一般观众在“宫斗类”影视剧能轻易管窥的。 当然,如今侍卫们在影视剧中崭露头角,而且获得更多戏份,也是素来无视史实闻名的宫斗剧中为数不多的尊重历史之处了。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三皇五帝都姓什么 三皇五帝都姓什么 三皇五帝的姓氏下一篇:中国基督教历史 中国基督教历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