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邓艾伐蜀那么多年 邓艾伐蜀那么多年 而此人只花七十天就灭掉前蜀 立下不世功勋

导语:邓艾伐蜀这么多年,这个人只用了70天就灭了前蜀,做出了非凡的贡献。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前蜀版图 后唐获取北方统治权之后,郭崇韬又为庄宗建下另一件大功——伐灭前蜀。前蜀是五代十国中「 ”十国”中的一个政权,其建立者是出身于唐朝忠武军,后又加入禁军的王建。光启二年,王建出为壁州刺史。 从大顺二年到乾宁四年,王建在蜀中攻城略地,最后淹有全蜀之地。天复二年,王建又趁凤翔李茂

邓艾伐蜀这么多年,这个人只用了70天就灭了前蜀,做出了非凡的贡献。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

前蜀版图 后唐获取北方统治权之后,郭崇韬又为庄宗建下另一件大功——伐灭前蜀。前蜀是五代十国中「 ”十国”中的一个政权,其建立者是出身于唐朝忠武军,后又加入禁军的王建。光启二年,王建出为壁州刺史。 从大顺二年到乾宁四年,王建在蜀中攻城略地,最后淹有全蜀之地。天复二年,王建又趁凤翔李茂贞与唐廷战争,出手攻取了山南西道。天复三年,唐朝封王建为蜀王。 朱温灭唐称帝之后,王建也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天汉元年,王建改国号为汉。次年,又复国号为蜀。前蜀光天元年,王建去世,其子王衍继位。 前蜀王建雕像 李存勖解决北方之后,也就将目光放到了蜀中地盘。后唐同光三年五月,后唐客省使李严出使前蜀,「 ”为王衍陈唐兴复功德之盛”。李严除了在成都宣示了上国威严之外,还把前蜀的国情带回了洛阳,「 ”蜀之君臣皆庸暗,而恃险自安,穷极奢僣”。 于是乎,李存勖便萌生了伐蜀的打算。要解决前蜀,首先需要选择一名统军大将。宣徽使李绍宏推荐了后梁降将段凝。对于这个建议,郭崇韬站出来强烈反对,他认为「 ”段凝亡国之将,奸谄绝伦,不可信也。” 当时,大军李嗣源的呼声很高,他也确实有这个能力。但是,郭崇韬却认为:「 ”契丹方炽,总管不可离河朔。”李嗣源要镇守北方,防御契丹,确实也不能轻易变动。郭崇韬推荐的主帅是李存勖的长子——魏王李继岌。 李存勖 郭崇韬认为魏王李继岌迟早是要当储君的,但是「 ”未立殊功”,恐怕难以服众。于是,郭崇韬建议李存勖按照任亲王为元帅的唐朝旧制度,任命魏王李继岌为伐蜀主帅,「 ”成其威名”。 李存勖对自己这个儿子的军事能力不是很乐观,对郭崇韬说:「 ”儿幼,岂能独往,当求其副。”这意思是说,「 ”小儿幼稚,怎么能独自带兵,你应当选择一个辅助他的。”未几,庄宗又说:「 ”无以易卿”,除了郭崇韬,庄宗心里没有第二个人选。 于是,李存勖便以魏王李继岌为西川四面行营都统,以郭祟韬为副都统,充东北面行营都招讨制置等使。与勇猛父亲大相径庭,这位皇二代李继岌既无统军之术,又无决断之能,所以军事悉归郭崇韬指挥。 郭崇韬 后唐同光三年九月十八日,李存勖调发亲军6万,进讨前蜀。临行之前,皇帝动情地说:「 ”继岌未习军政,卿久从吾战伐,西面之事,属之于卿。”这时候,郭崇韬趁机举荐北都蜀守孟知祥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以报昔日举荐其出任中门使之恩。 十月十九日,后唐大军入大散关,收取凤州,军声大振。李继岌虽然名义上是大军统帅,但是一路军政要务,无论是官吏补置,还是军书告谕都出自于郭崇韬之手,「 ”继岌承命而已”。 后唐极盛时期的版图 郭崇韬利用王衍的近臣王宗弼为内应,答应日后推举他出任西川节度使。于是,王宗弼就把王衍囚禁于西宫。郭崇韬兵不血刃而至成都,王衍率百官投降,前蜀纳入后唐版图。川蜀号称天险,「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而郭崇韬从出师至克蜀,仅七十日,前史所无,立下不世功勋。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于禁:被俘的上将 于禁:被俘的上将 是忠臣还是降将下一篇: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 被认为是「 ”金饭碗”的四大职业 如今却无人问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