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三百单八亦足矣":家天下政权的轮回周期 "三百单八亦足矣":家天下政权的轮回周期

导语:《三百单八够》: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明代广东顺德人梁亿写了一本《遵闻录》,主要记载了明太祖到明英宗朝的若干遗闻轶事。这些记载当中,有一条是这么说的: 高庙尝命伯温卜历数之长短,伯温卜之曰:"遇顺则止。"高庙遂以书手空,良久曰:"三百单八亦足矣!"然此亦圣祖之谦德耳。盖其取天下于夷狄之手,名正言顺,虽汤武不能及。圣子神孙,享帝王莫大之业,虽与穹壤共敕可也。所谓三百

《三百单八够》: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明代广东顺德人梁亿写了一本《遵闻录》,主要记载了明太祖到明英宗朝的若干遗闻轶事。这些记载当中,有一条是这么说的: 高庙尝命伯温卜历数之长短,伯温卜之曰:"遇顺则止。"高庙遂以书手空,良久曰:"三百单八亦足矣!"然此亦圣祖之谦德耳。盖其取天下于夷狄之手,名正言顺,虽汤武不能及。圣子神孙,享帝王莫大之业,虽与穹壤共敕可也。所谓三百单八,何足云乎!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校点本《国朝典故》 这段文字中,"然此亦"以下文字系作者避嫌之语,可以不论。前面的几句,说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向刘伯温询问大明能存在多长时间,朱元璋根据刘伯温的回答算出明朝有308年的寿命。繁体的"顺"字可以拆解成川、百、一、八四个部分,正好符合"三百单八"的含义,所以朱元璋才有那样的说法。 梁亿约生于成化初年,弘治八年中乡试,正德初年曾任南直隶太仓州学正,正德六年中进士,正德末、嘉靖初曾出任广西按察司参议,卒年不详。《遵闻录》末尾附载了几条正德朝的资料,最末一条为"正德十六年三月□□日,武宗皇帝竟以游戏无度致病而崩,遗诏以今上入奉宗祧,四月二十二日即皇帝位",据此推测,《遵闻录》应成于正德末或嘉靖初年。书中未涉及成化、弘治朝史事,正德朝也基本未涉及,疑非全本。 梁亿的哥哥是大学士梁储。梁储在正德五年九月入阁,正德十年因首辅杨廷和丁忧而为首辅。梁亿在梁储入阁次年中进士,距离他中乡试已经过去了16年,其间的猫腻不言而喻。梁储正德十六年五月致仕,在内阁有十年时间。梁亿在此期间的任职和升官,多半也与梁储有关,而随着梁储的致仕,梁亿在史籍中也销声匿迹。由此可见,兄弟两人的关系应该是比较密切的。所以《遵闻录》中的传闻,其来源应少不了梁储。尤其是涉及朝廷秘闻的,作为阁员的梁储有更多渠道可以知晓。梁亿把书命名为《遵闻录》,大略也就是因为这些信息都是得之听闻吧。 梁亿本人的史德似乎并不被人认可。其同科进士、状元杨慎在《野史不可尽信》一文中,就批评梁亿作《皇明通纪》有意偏袒其兄梁储并抹黑自己的父亲杨廷和。王世贞谓梁亿为"宵人",显然对他的品行也颇为不屑。 不管梁亿是怎样的一个人,也不管他的书是怎样的一部书,关于明朝能够存在多久的记载都是犯忌的。而托之于太祖,更是有些大不敬了。虽然没法确定这则传闻究竟是宫廷抑或民间相承已久的传说,还是出自梁亿生活时代什么人的伪造,但传闻本身还是显示了一些值得分析的信息。 首先,传闻显示出关于大明朝能够存在多长时间的问题已经引起一些人的关心。通常,王朝兴盛的时候,没有多少人会去关心它能存在多久。而开始关注一个朝代的存亡,则多半带有对时局的不满。所以在这则传闻背后,反映的是有人对时局的担忧。明代的政局,从英宗时代开始,就已经显露出危机,除了边疆问题之外,内政中的派系之争和宦官干政,已经开启了后面各朝的权力争夺模式。 其次,一种犯忌的说法能够公开,意味着当时的文禁并不那么严厉。明代的文禁以洪武、永乐最为严厉,洪熙、宣德以后逐渐宽松,到嘉靖朝一度加严。但整体上看,大部分朝代都不是太严厉。这一点,与清代有一些不同。也因为文禁相对宽松,明代的思想界较清代也活跃许多。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三百单八亦足矣"的说法。虽然不知道这句话是否确为朱元璋所说,但它却显示出明代人对王朝持续存在时间的一种观念,就是达到308年已经足够了。具有这种观念的人,显然对此前王朝的存在历史有相当的了解。抛去短命的朝代不算,明以前比较长的几个朝代是: 西汉王朝:前202年--公元24年,享国227年;东汉王朝:公元25年--220年,享国196年。前后汉合计423年。 两晋:公元265年—公元420年,享国116年。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享国290年。 辽朝:公元916年--1125年,享国209年。 北宋王朝:公元960年-1127年,享国168年;南宋王朝:1127-1279年,享国153年。两宋合计320年。 可以看到,从单一的王朝来看,没有一个朝代超过300年。即便合并同姓王朝,也只有两汉、两宋超过300年。不难想到,当朱元璋或托名者说出"三百单八亦足矣"这句话时,其实他隐藏的观念的就是:王朝存在的周期大约就是如此长短。 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说法。它表明,从秦代短命之后,王朝统治者就没有人想过他的或他所在的王朝会一直存在下去,并且,王朝能活得超过300年,就已经是莫大的荣耀了。 为什么会形成这种观念?为什么这种观念历久不衰?很显然,"家天下"的文化传统是背后的根本原因。"家天下"的特征,就是天下要幺姓刘,要幺姓李,要幺姓赵,等等,天下是我刘家、李家、赵家的,不是百姓的。因此,与百姓"共治天下"是不可能的,没有一个"家长"愿意外人跑到自己家里当主人,更何况还是群氓! 不仅如此,"君臣共治"也是有限度的。这就是作为"共治"成员的臣子,需要优先服从"家长"的权威,并且以维护"家长"之家的利益为准则。所有的政治观念,最后都变成如何有效地维持"家长"的地位并让此家的政权延续的更持久。 令人深思的是,明明知道"家天下"的政体不可能持续很久,但易姓改号后建立的政权依然重复以往的做法。最不可理解的是,在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看来,这种做法还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人讨论这种体制的不合理,并试图改变这种体制。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正是中国社会一直在"家天下"的政体中不断循环的一个原因。 "三百单八亦足矣"虽然可能只是个传闻,但它也告诉人们:想改变这种循环,除非先改变文化。 【注释】 这条资料不见于《今献汇言》本《遵闻录》。不过,《今献汇言》本缺失很多,系节钞本无疑。北京大学出版社校点本所用底本刻于明万历年间,所以这条资料应非清代好事者阑入。 清姚之骃《元明事类钞》卷二九《宫室门·神木》载:"明梁亿《遵闻录》:文皇将营北京宫殿,时有神木出四川马胡山中,命礼部尚书潘赐赍香往答,神木闻,山呼者三。"此条并不见于今传本《遵闻录》,可见在明末清初还有其他的传本。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四大野战军十三位兵团司令 四大野战军十三位兵团司令 凭什么这三位是大将下一篇:四川为何叫四川 四川为何叫四川 历史上为何又称为三蜀大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