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 ”那些年”的高考 | 科举的理想与现实 「 ”那些年”的高考 | 科举的理想与现实

导语:《那些年》高考|科举理想与现实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科举的创制源于隋朝皇权制衡贵族权力的需要,由此使得中国逐步由贵族政治向文官政治转型。在科举制度延续的一千三百余年间,它无疑曾对政治和社会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而另一方面,科举导致国家将教育的责任转嫁给民间,影响了中国教育的进步。当西方的新式科学于清朝传入之时,民间教育的模式已无力应付这一变局,最终科举只能和旧制度一

《那些年》高考|科举理想与现实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科举的创制源于隋朝皇权制衡贵族权力的需要,由此使得中国逐步由贵族政治向文官政治转型。在科举制度延续的一千三百余年间,它无疑曾对政治和社会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而另一方面,科举导致国家将教育的责任转嫁给民间,影响了中国教育的进步。当西方的新式科学于清朝传入之时,民间教育的模式已无力应付这一变局,最终科举只能和旧制度一样寿终正寝。 对付贵族和军队的武器 科举,说到底是一个政治制度,而非教育制度。一方面,科举诞生是皇帝用来对付贵族政治的武器,实现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另一方面,科举能实现抑武崇文,减少军队对政治的影响进而促进和平。 早期中国地方上的贵族根深蒂固,形成了贵族联合政权的地方政府,就连帝王权力也难以做出让步。于是从隋文帝开始实行科举考试,给及第者授予秀才、明经、进士等头衔,再根据需要任用官吏。事实证明科举受到了全国的推崇,哪怕是贵族要想出人头地,也必须走科举之门。这明显是贵族派的败北。 中国历代王朝基本坚持文官治国政策的方针。军队存在的目的是保卫国家,但它绝不能成为国家和国民的统治者。英国的谚语有这么一句话:「 ”军队是最好的仆从,但当他们成为主人以后,便是最坏的主人。”科举及第是进士的荣誉,这份荣誉不仅是天子给予的,更是被知识分子阶级的舆论所承认。正是这种强大的舆论背景,让进士们在成为政治家后能有效抑制军部势力。 天子成为最大的义父 科举本是天子选拔人才为己所用,但这个过程中往往容易节外生枝。 在以前,师徒关系本指教授与被教授学业之人的关系,但自科举流行开始,尊考官为师变成了主流。一方面,学生向授业之师如期缴纳学费,通过金钱达到了两不相欠,但这种关系何其冰冷。与之相反的是,考官是朝廷任命的官员,与考生之间是自由关系,特别是考官是在见识了考生的才能、学问后才从众人之中将他选出,考生会感受到一种知遇之恩,更易于建立起私人关系,甚至发展成义父和义子的关系,发誓相互帮助,一同渡过官场的惊涛骇浪。当政治不再从大局的得失出发,而是被这种集团的私人情感所左右,也就变成了所谓的朋党之争。 皇帝十分厌恶这种事情。于是自宋朝起,贡举后面又添了一个考试,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殿试。由天子担任考官,他施恩于中试者,将他们全部当作自己的弟子,自己则成了最大的义父,从而谋求官僚的大团结。 穷人难以承担之重 虽然说科举是任何人都可以参加的开放考试,但从实际应考方面来讲,不见得众人都能行使平等的权利,因为这里面存在一个经济问题。 科举是长时间连续考试的累积,竞争非常激烈。而为了不断学习,就需要拥有相应的经济后盾,穷人是无论如何也没有这种富余的。另外,虽然考试不征收考试费,但其附带开销是很大的,除了往返的旅费和住宿费以外,给考官的谢礼、负责人的小费以及宴会费和交际费都必不可少,而这些开销是许多贫穷之人难以承担的。科举作为政府选拔官员的一种方式,尽管其过程是公平的,然而在一开始就是以富人阶级为对象的。科举向所有人敞开大门不过是夸大其词的说法。 将教育责任转嫁给民间 政府一向对学校设施漠不关心,哪怕这些设施是为了繁荣教育。有了科举,政府只办考试,而把实际教育任务交给了民间。尽管在北宋时期,宰相王安石认识到要培养更优秀的人才,必须从根本上重新开展教育活动。于是他着手在京城建立了国立大学,希望最终能够废除科举,只从太学的毕业生中选拔官吏。然而到了南宋,太学的规模一直在缩小。明清时期,这些学校已徒有其名,并不进行实际的教育活动,反而被纳入了科举制度之中。 虽然专门制定了学校制度,但学校制度并没有超过科举制度并完全取而代之。归根究底,这都是经济上的问题。教育本身就是耗费金钱的事业,而政府往往不太希望给教育这种不能立竿见影的事业投入资金。当欧洲新文明的波涛奔涌而来,民间教育的模式已无力应付这一变局,科举只能和旧制度一样寿终正寝。 书 籍 简 介 本书对中国的科举制度的起源和作用做了考察,详细介绍了科考中的县试、院试、岁试、科试、乡试、会试、殿试、武举科和制科等各级考试。最后,作者从科举制的理想与现实、落榜者的痛苦与反抗、科举制的终结、科举制的功绩等方面,对科举考试制度进行了全面的评价。 作 者 简 介 宫崎市定,日本历史学家、汉学家,京都学派史学第二代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曾荣获日本学士院奖和法兰西学院颁发的儒莲奖。宫崎市定对中国史的很多领域,包括社会结构、政治体制、经济形态、权力关系、政府组织等方面均有独到研究。他一生着作颇丰,代表作有《中国史》《科举》《九品官人法研究》《亚洲史概说》等。他的生前着述全部结集为《宫崎市定全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二战时最牛的小国领导人 二战时最牛的小国领导人 希特勒亲自给他祝寿 却被赶了出去下一篇:档案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档案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