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古代君王为何容不下墨家 古代君王为何容不下墨家 从墨家组织制度着手 略微分析一波

导语:为什么古代君王不能容忍墨家?本文从墨家的组织体系入手,对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后的一波又一波文字资料所发布的内容进行了简略的分析。让我们快速看看!一、前言 先秦时期,华夏大地上诸子璀璨,百家争鸣,无数人为了心中的理想,都自甘清苦,奋斗一生。 由此,诞生了一批批令后人无限敬仰的先秦圣人,而由他们所创立的学派,也一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其中,又要数墨家这个学派被后人讨论的最多。因为墨家是先秦百家之中,唯一

为什么古代君王不能容忍墨家?本文从墨家的组织体系入手,对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后的一波又一波文字资料所发布的内容进行了简略的分析。让我们快速看看!

一、前言 先秦时期,华夏大地上诸子璀璨,百家争鸣,无数人为了心中的理想,都自甘清苦,奋斗一生。 由此,诞生了一批批令后人无限敬仰的先秦圣人,而由他们所创立的学派,也一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其中,又要数墨家这个学派被后人讨论的最多。因为墨家是先秦百家之中,唯一一个除研究哲学思想以外,还涉足科学领域的诸子之家。 要知道华夏历史自古以来都比较注重文化教育,而对于科技技术发展却是不怎么重视,因此墨家对于古代一群研究文化治世思想的其他人来说,实属一朵奇葩。 后人也常常称其为百家之中的唯一一个「 ”工科生”。而遗憾的是,这位「 ”工科生”,最终因为不被统治者接纳,在历史之中并没有能够延续下来。 1.0.0 墨家是百家中唯一的工科生 后人也时常惋惜,要是墨家能够延续下来,说不定华夏历史又会朝着新的科技路线行走呢?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从墨家组织制度着手,来分析研究一下,古代君主为何不能容忍墨家的存在。 二、墨家组织制度 1、独树一帜的钜子制 墨家内部实行的是钜子制度。那么何谓钜子制呢?简单点来说,就是墨家内部有一位最高领袖,称为钜子。 而·钜子相对于墨家门徒来说,其实就相当于君王对于臣子一样。首先钜子是终生制的,并且由上任钜子决定下任谁来当钜子。 其次钜子在墨家内部享有绝对的命令权力,天下墨徒皆要听从钜子的命令。 按照古人的话来讲,就是「 ”墨徒皆愿为之赴火蹈刃,死不还踵”。意思是墨徒们为了钜子的命令,即使是上刀山,下火海,全身磨成粉末也愿意。 比如在孟胜担任墨家钜子期间,他曾号召身边的一百八十位墨徒和他一块前去帮人守城,但是最终因为兵力悬殊,以及弹尽粮绝等等原因,最终败亡殉城。 而他手下的墨徒毫不犹豫的也跟随其殉城,就连已经逃出去传递信息的三个墨徒,也在传递完信息后,即刻返回孟胜殉城处,自尽而亡。 由此可见,钜子在墨家中的绝对领导地位。但,也恰恰正因为是这一点,让墨家终不为君王所容。 2.1.0 墨家之中,墨徒皆听钜子的 何解?对于古代君王来说,他才是整个天下的主人,全天下的人都应该听他一个人的才对。那么这时天下突然出现一个组织,然后这个组织的人还听另一个人的。 这让君主有何感想?毕竟「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面对一个号召能力这么强的组织和人在身边,放谁当君主也不能安心。 保不齐哪天这个组织的领导者跟你意见相左,而组织力量对抗你呢? 而且对于君王来说,他的统治要务,重中之重的便是先清除一切潜在威胁。在这种大环境下,墨家公然存在钜子制度,当然是君王等统治者必然打压的对象。 故而,对于墨家来说,它实行的钜子制度本身就与封建统治者的统治要求自相矛盾,以此而不受君王容忍,亦是可以预见的结果。 2.1.1 钜子号召力的强大,为君王不容 2、自成一体的内部法令要求 《吕氏春秋》记载:「 ”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这是对墨家之法的一部分叙述,这句意思是作为墨徒的一员,杀了人一定要偿命,弄伤了人一定要受以刑法。 同时在墨家之中,类似于这样的法令非常之多,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它们时时刻刻的约束力墨家子弟,是墨家子弟行事的主要依据标准。 这些法令无疑让墨家组织纪律更加严谨,对墨家的长期发展更是有益。但是,同样也恰巧是这些法令,而使得墨家极度遭受君王忌惮。 各位读者看到这一条,也许心中会出现一丝疑问,这有啥?难道一个组织不该有自己的规定吗? 而且墨家内部有自己的规定的话,不正好从侧面印证了墨家组织的严密性以及正规性吗?同时单看这些法令,也没有反社会呀。 2.2.1 墨家内部有很多成型的法令 确实,一个良好的组织肯定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规定,这并不错。但这一切都是有前提的。 在古代,这个前提就是,这个法令不能凌驾于君王之上,这个法令约束的范围亦应该在国家法令之内。 而墨家内部的法令,却是真正的「 ”我行我素”。一句话,管他什么君王,只要是我墨徒违反了墨家之法,谁来了也没用。 最好的例子就是,一位叫腹䵍的墨家钜子,当时他在秦国居住,而在此期间,他的儿子杀了人,被官府抓住了。 由于墨家的名声,此事很快便上报到了秦惠王那里。秦惠王一念腹䵍已老,只有一子尚存,二是想借此机会卖腹䵍一个人情,为日后招揽人才做准备,便开口赦免了腹䵍的儿子。 按理说,君王是一国的主宰,他言出即法,一般的组织在这时都会让步。但墨家不同,因为它有严格内部法令要求。 而作为此时墨家钜子的腹䵍更得起到带头作用,他便无视了秦王的威严,很快便按墨家之法处死了自己的儿子。 2.2.2 腹䵍按照墨家法令还是杀了自己的儿子 这对于墨家整个组织来说,是一次由上而下的明法案例,对墨徒们遵守墨家规定肯定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是在君王眼中,却不是如此。你竟然敢不听我的话,这个国家是你的还是我的,你想造反吗? 这种公然藐视君王,将内部法令提于君王之前的做法,是很让统治者忌惮的。因为出现这样的结果往往会使得统治者不安,意味着在他的统治范围下出现了不安分的因素。 同时这样的组织也是君王很难驾驭的,因为在他们心中有着自己的准则、追求,而这些准则以及追求往往比君王伟大得多。 故而针对墨家这样一种将内部法令看的比君王重要的组织,以君王为首的统治者实在难以容忍其发展,对其进行打压是必然的。 2.2.3 蔑视君王权威,为君王不容 3、严格的墨学传播制度 墨家规定,「 ”凡墨者入仕,必以墨学治世,所得俸禄者,亦上交于墨。”这就是说,凡是墨家子弟去当官,必须在所管理范围内施行墨家主张,并且自己的俸禄也要上交一部分给墨家组织。 在墨家眼中,他们认为由上而下的改革,是最具成效性的。而在先秦时期,上面是官,下面则是民,故而墨家主张墨徒们多去当官,进而多去引导当地出现学墨之风。 但,诸位想象一下,这样现实吗?墨徒当官实行墨学,固然对墨学传播有帮助,但天下可不是墨家的天下。 首先为官者,一向当实行来自朝廷以及君王的主张,像墨徒这样私自大规模实行自己学派主张的人,先不说其思想符不符合统治者,单是这种行为,统治者怎会容忍呢? 其次君王统治下的天下,无非就是让天下之民承认其统治合法性,自己站在万民之上享受种种特权,而万民则甘于在其统治下生活,不生事,不滋事。往往到达这样一种效果,就是君王最高的预期了。 2.3.1 墨者入仕,必要推行墨家主张 而墨徒入仕推行墨学,其实就是作为在扰乱这样一种目标的存在。何解?比如墨家推行节葬、节用、非乐等等主张,其实都是在针对以君王为首的贵族集团。 因为在墨家心中,君王贵族们的铺张浪费其实都是建立在压榨百姓基础上的。例如君王建立繁华的宫殿,势必要征召很多民夫,白白浪费其劳动力。 这就使得要想百姓生活的好,必然要贵族们减少对百姓的剥削与压迫。但,这又显然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 那么墨徒入仕,宣扬自己学派学说这一条做法,势必会招致以君王为首的贵族集团反对,其又能安然传播? 故而以君王为首的统治集团,面对墨家这样的一种做法,势必亦会竭力打压,使其难成大器。 这也是墨徒之中,即便是出仕,许多人也是做的职位不高,没有实权的小官的原因,全部都是君王的忌惮。 2.3.2 墨家推行的一些主张侵犯了君王权益 综上所述,大家可以看到,墨家组织的组织制度无论是从哪方面来讲,其都不符合以君王为首的统治集团利益。 首先钜子制度可谓是君王眼中的头号眼中钉,因为在墨家之中,往往君王的命令也不及钜子的命令好使,而对待这样一个集体,君王肯定是抵触的。 毕竟「 ”一山不容二虎”,更何况一个小小的组织,作为能号令天下的君王都不能有效控制,那么就只有将其扼杀于摇篮之中了。 可以预想,当墨家组织到达很庞大规模的时候,那时钜子一呼百应,君王再想对抗,可就来不及了。 其次是墨家内部的严格法令要求,虽然使得墨家组织更加严密,但也从侧面使得君王不得不加重防范。 3.0.0 君王不可能容下墨家 而且墨家内部将法令至于君王之上的做法,更加使得君王不能容忍。作为一个组织,竟然可以做到不听君王之话。 那么,在任何君王看来,其都不是可以掌控的对象。这时,对其进行打压就是很明显的了。 最后,墨家还要求墨徒入仕之后实现墨家之学。这种做法首先就肯定不会受到君王的待见,更何况墨家之学中有一部分是专门针对贵族们的利益的呢? 这样,古代君王对墨家进行打压也就不足为奇了,毕竟,墨家的一系列做法,其实对于君王来说是极其危害其利益的。 墨家的消亡,其实在特定历史时期,也就是必然结果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初中历史读后感 初中历史读后感下一篇:梁平有哪些景点 梁平有哪些景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