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为什么要选择西昌作为卫星发射中心 为什么要选择西昌作为卫星发射中心

导语:为什么选择西昌作为卫星发射中心?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秘境西昌 西昌,这座被大小凉山的千峰万岭重重遮蔽的都市,这座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它曾经有过不俗的历史:早在汉朝时,这里叫邛都,那是大才子司马相如开疆拓土的重要收获。《汉书·志·地理志上》: 「 ”山出银,堂琅。越巂郡,武帝元鼎六年开。莽曰集巂。属益州。户六万一千二百八,口四十万八千四百五。县十五:邛都,南山出铜

为什么选择西昌作为卫星发射中心?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秘境西昌 西昌,这座被大小凉山的千峰万岭重重遮蔽的都市,这座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它曾经有过不俗的历史:早在汉朝时,这里叫邛都,那是大才子司马相如开疆拓土的重要收获。《汉书·志·地理志上》: 「 ”山出银,堂琅。越巂郡,武帝元鼎六年开。莽曰集巂。属益州。户六万一千二百八,口四十万八千四百五。县十五:邛都,南山出铜,有邛池泽。” 公元842年,南诏在此设立政权,改名建昌。1728年,建昌再改名为西昌,并沿用至今。诸葛亮在此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杨升庵贬守保山,多次游历邛海,见证了西昌城头那轮比故乡成都更圆的月亮。 ●西昌的月亮 / 在横断山脉 在古丝绸之路 / 西昌 泥土般朴实的城市 / 把月城这张诗意的名片 / 放大并镶嵌在高原 / 照过古人的月亮 / 在马帮摇晃的铃声里 / 守望彝海 守望大小凉山 / 千年约定 亘古的守望 ●西昌 月亮女儿的故乡 / 一代一代航天人 / 在这里安营扎寨 / 用青春、汗水和飞旋的生命 / 开启宇宙的天窗 / 不朽的神话 / 启迪中华儿女飞天的梦想 今天的西昌不仅是内地人怀着好奇目光打量的边地,同时也是一个充满异数的秘境。西昌的神秘既在于古老的彝族人文传统,也在于卫星发射中心的当代高科技。同时,这一古老一现代,一人文一科技的相映成趣,更成全了这座城市,这座城市不仅有了人文的神秘面纱,也有了科技的现实深度。 不负众望 许多上了点年纪的本地居民常津津乐道于西昌当年如何从众多的候选之地一跃而成为中国的第二个卫星发射中心,那的确是一段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往事。如果不是卫星,不是那片高远纯美的蓝天,西昌的魅力肯定要大打折扣。 上个世纪50年代,当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航天领域展开你追我赶的激烈竞争时,中国也于1956年在北京组建了航天机构,并定址甘肃酒泉,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中国第一座实验基地。60年代,中苏交恶,酒泉发射场不但有苏联专家参与勘察建设,而且距离苏联很近,从防卫的角度讲十分不利。因此,就在酒泉基地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前一年的1969年底,中央决定再建设一个的新的卫星发射基地。新发射基地既要有利于长远发展,又要便于保密和施工。 为了选择一个完美的发射基地,勘察队走遍了滇北、黔东、鄂西、川南、晋东、晋西以及洞庭湖、鄱阳湖等9个省25个地区的81个县,历时3个月,最后从10多个初选出来的地方中精选了3个,西昌正是其中之一。 专家组对3个候选之地再次复查,最终,当尘埃落定时,西昌幸运地独占鳌头。距西昌市区60公里左右的一条叫做松林的幽深峡谷从此横空出世,成为共和国的第二个卫星发射中心,那是1970年春暖花开时节的事。 胜出条件 西昌能过五关斩六将地成为唯一胜出者,与这方土地所具备的优越条件密切相关: 首先是海拔高、纬度低。发射场地处东经102度,北纬28.2度,平均海拔1500米。而我们知道,卫星轨道倾角与发射场的纬度关系十分重大,纬度越低,离赤道越近,就既可以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又可缩短从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从而节省火箭燃料,增加火箭的有效负载。此外,还可避免一系列火箭研制上复杂的技术问题,简化制造过程。同时还能够满足将来发射大、小倾角卫星的要求,也有利于卫星和火箭部件的回收。 第二是地形隐蔽。西昌地处大凉山腹地,与其它几个候选之地相比,这也是得天独厚的,那些终年云雾弥漫的崇山峻岭仿佛是西昌的一方方屏障,挡住了外界探索的目光和脚步。 第三是气候。西昌素有小春城之称,它的气候丝亳不逊色于四季如春的昆明。西昌的气候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7摄氏度,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也在10摄氏度左右,而7、8月的平均温度却不过24、25度而已,是中国年气温变化最小的地区之一。更重要的是,西昌地区雨旱两季分明,每年只有6月至9月为雨季,且多半是夜雨和午后阵雨其余月份为旱季,晴天多达320天,几乎没有雾日。每个初到西昌的人往往都惊讶于头顶的那片蓝天为何能像刚刚清洗过一样纤尘不染,而这如洗的碧空也恰恰大大地增加了卫星的年试验周期和允许发射的时间。 第四是西昌水源丰富,能满足发射中心的大量用水。 第五是交通。距发射场50公里处是西昌飞机场,发射场距离成昆铁路和川滇公路都不远,加之东面的金沙江航道还可以水路通宜宾、重庆直至上海,这些条件极利于运输所需物资和卫星、火箭产品。 天时加地利,西昌终于从古老的彝州首府深化为当代航天城。 开创新生活 那些曾参加过卫星发射中心草创的老人们大多还健在,有的就选择留在了这座并非故乡却胜似故乡的西昌安度晚年。回忆起当年的草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人告诉我,当年的西昌松林地区入眼的都是苍茫的高山,丛林中满是杜鹃,每到春天杜鹃花就漫山遍野地开放,幽暗的林子里不时会传来几声疹人的狼嚎,而零星如补丁的玉米地周围有几个占旧残破的彝家小村庄,彝家人还在以刀耕火种的方式在大山的皱纹里艰难地讨生活。 短短几天时间,数以千计的建设者们在这条幽静的山谷里安营扎寨,大大小小的军用帐篷一顶接一顶,一直搭到了几公里外的地方,那壮观而火热的场面使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彝族同胞不明所以,纷纷吓得逃进了深山。后来,经过当地政府的劝说,他们才又回到了家中,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犹如外星来客般的大卡车和各种建筑工具。那时候,彝家人最喜爱的休闲方式就是坐在施工现场附近的山坡上,一边喝着包谷酒,一边看着山谷里忙碌的人流和车流。只是,他们那时还不知道,因为卫星发射中心,他们的生活将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这条几千几万年来一直幽静如世外桃源的山谷,从此也将成为共和国版图上非常重要的个圆点。 几十年后的今天,卫星发射中心早已声名鹊起,为西昌争得了航天城和中国休斯顿这样的美名。奇特的是,这么个高科技密集之地,同时也有民族风情最活生生的现实。 在卫星发射中心,沿着那条专用公路走过跨河大桥,在桥畔的一个宁静的山谷地带,古老的彝家生活方式依然在继续。路旁多是荞麦田和玉米地,彝家特有的泥土垒墙、木梁瓦房的院落,此起彼伏地掩映在静静的林子里,而就在这些传统的彝家民居旁边,发射中心的铁路专用线上却停靠着运送火箭的专用列车以及高级软卧列车。同一个彝族家庭里,也许父亲还披着民族服装达尔瓦,儿子却穿着牛仔服,女儿则身着时尚的超短裙。几平所有的外国来宾参观完发射中心迈出大铁门,迎面却看到了一墙之外古风犹存的彝家村寨时,无不感到一种时空交错的惊讶。是啊,墙内是最现代的发射中心,墙外是最传统的民族村寨,恐怕再没有比这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景观了吧! 先进的卫星发射和古老的彝家风情,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事物就以这种近乎于传奇的方式被结合到了一起。这种强烈而有趣的对比,这种同一条乡间小道上可能同时走着散步的卫星专家和下地的彝族汉子的对比,这种染着金黄头发的外来游客向身着达尔瓦的长者问路的对比,这种同一条小溪里一边是弯腰戏水的女科技工作者,一边是捶打着衣服的彝家姑娘的对比,都为西昌增添了一份难得的活力与精彩。而在这种活力与精彩之中,传统与现实就这么和谐地水乳交融了。西昌,它既活在那份遥远的传统中,也活在这份伸手可及的现实里。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刘备为何选赵云当贴身护卫而不选关张 背后玄机让人直竖拇指 刘备为何选赵云当贴身护卫而不选关张 背后玄机让人直竖拇指下一篇:清代王爷坟冢现状:清朝最大的王爷陵寝——十三爷坟怡陵 清代王爷坟冢现状:清朝最大的王爷陵寝——十三爷坟怡陵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