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明成祖朱棣去世前的几个小故事 明成祖朱棣去世前的几个小故事 体现了大人物的小情怀

导语:明朝开国元勋朱迪去世前的几篇短篇小说反映了伟人的情感。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明成祖朱棣 画像 公元1424年农历四月,永乐皇帝朱棣已经64周岁,因为蒙古的阿鲁台部不听话,朱棣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依然再次决定率师北伐。1422年、1423年,朱棣已经对阿鲁台部进行了两次征讨,但是阿鲁台采取躲避的办法,不与明军正面交锋,所以朱棣前两次亲征都没有找到阿鲁台部主力,朱棣不

明朝开国元勋朱迪去世前的几篇短篇小说反映了伟人的情感。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明成祖朱棣 画像 公元1424年农历四月,永乐皇帝朱棣已经64周岁,因为蒙古的阿鲁台部不听话,朱棣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依然再次决定率师北伐。1422年、1423年,朱棣已经对阿鲁台部进行了两次征讨,但是阿鲁台采取躲避的办法,不与明军正面交锋,所以朱棣前两次亲征都没有找到阿鲁台部主力,朱棣不甘心,于是在1424年春暖花开后再次出发亲征。 大军进入阿鲁台部经常活动的区域后,还是没有找到阿鲁台部的踪迹,部队继续向北深入,并派出侦查部队四处搜寻,但始终没有找到阿鲁台部的人影。 到了六月中旬,明军依然找不到阿鲁台的主力。这时,朱棣可能失望了,也可能想通了。为此,朱棣召见了英国公张辅等随行大臣,对他们说:历朝历代,对于北方的虏寇都是驱逐,而不是穷追不舍,当前虏寇所剩无几,要想在茫茫大漠中找到他们,比大海捞针还难,如此劳师动众,是我决策有误,算了,班师回朝吧。 网络图片 大军分两路南下回北京。虽然一路没有见到敌军的影子,但是朱棣不敢丝毫马虎,他严令诸将提高警惕,严防被偷袭。这是典型的居安思危。 七月初,朱棣的车驾来到了一个叫清水源的地方,朱棣看到路边有高达数十仗的石壁,于是命令大学士杨荣和金幼孜,将朱棣御驾亲征路过此地的事情在石壁上刻下来,以便后世之人知道有这么一档子事。 ○车驾次清水源,道旁有石崖高数十丈,命大学士杨荣、金幼孜刻石纪竹,曰:使后世知朕亲征过此也。 这样的大人物,竟然还有这样的小心思,真是太有趣了。这是朱棣版的「 ”到此一游”。笔者查阅了许多资料,一直没能找到这个石碑到底在哪里。 朱棣剧照 又过了几天,朱棣的车驾到了一个叫翠微冈的地方,朱棣闲得没什么事,为此召大学士杨荣和金幼孜来聊天,并问太监海寿,按这个速度,什么时候能到北京?海寿回答说,八月中旬可以到达北京。朱棣点点头,对杨荣和金幼孜说,皇太子朱高炽已经年富力强,处理政务已经娴熟,朕此番回北京后,将所有军国事务都交给皇太子处理,朕自己优游岁月、安享晚年,享享清福。 杨荣和金幼孜回答说,皇太子殿下天性孝友,宅心仁厚,各方面都很好,完全可以让皇上放心。朱棣听完很高兴,让太监马云给两位大学士赐羊肉和酒。 我就纳闷,如果按照清朝君臣对话的套路,两位大学士不应该这样回答啊?应该说皇上万寿无疆,大明朝离不开皇上,回京后,大明的江山还需要皇上掌舵,皇太子协助处理日常工作就好了。两位大学士那样直接了当回答,朱棣居然没有生气,反而很高兴,还赏赐给两位大学士羊肉和酒。 可能真是君臣一心,征战一生的朱棣的确也该歇歇了。平凡人安享晚年的心理,天子朱棣照样有。 蒙古骑兵 剧照 ○车驾次翠微冈,上御幄殿,凭几而坐,文渊阁大学士杨荣、金幼孜侍。上顾问内侍海寿,曰:计程何日至北京?对曰:八月中可至。上颔之,既而谕荣、幼孜曰:东宫历涉年久,政务已熟,还京后,军国事悉付之,朕惟优游暮年享安和之福矣!荣、幼孜对曰:殿下孝友仁厚,天下属心,允称皇上付托。上喜,顾太监马云赐荣、幼孜羊、酒。 第二天,朱棣下了一道诏书,把自己这次御驾亲征的简要情况和取得的威慑效果诏告天下。 第三天,朱棣就病倒了。下令部队提高警惕,严密防守。 第四天,车驾到了榆木川,朱棣病情加重,交代传位给皇太子以及其他后事。榆木川位于现在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境内,到北京还有一千多里路。 第五天,一代雄主朱棣驾崩。考虑大军在外,太监马云和两位大学士商量,决定秘不发丧。笔者感觉叫马云的人都很有头脑,古今如此。 几天前还说回到北京后要颐养天年,没想到这么快就阴阳两隔,朱棣的这个小小愿望终归没能实现。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哪能事事如意? 朱棣剧照 这一年,朱棣的六弟楚王朱桢、十五弟辽王朱植和侄孙秦王朱志堩等藩王也去世了。 朱棣是马皇后的儿子,在马上得天下,最终去世在马车上,去世时有个叫马云的太监守在身旁。此人一生与马有着不解之缘。 朱棣虽然是篡位之君,但是这个人的统筹协调能力、运筹帷幄能力、识人用人能力都是相当高超的,心思缜密,做事有章法,而且心胸开阔,对跟着自己的手下,严管厚爱。《明太宗实录》记载朱棣「 ”外严内仁,而雄才大略、修理精密、知人善任。”综合来看,明成祖朱棣的这些优点,明显超过了他的父皇朱元璋。在中国历代帝王中,同时具备这么多优点的,不说无人能及,但不是第一也可确保第二。 这样的领导,有着无穷的人格魅力。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那么多人才甘心为他效命。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同治皇帝银币价格多少 同治皇帝银币价格多少 同治皇帝福建恭进银币的市场估价是多少 背面下一篇:政事堂 政事堂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