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司马懿不敢和诸葛亮正面交锋 司马懿不敢和诸葛亮正面交锋 是实在打不过 还是另外有所顾忌

导语:司马懿不敢与诸葛亮对质,但这并不是因为打不过。司马懿采用固壁清野的战术,耗尽诸葛亮的粮草,等待蜀军撤退。在防守者的优势下,不冒任何风险更为明智。

司马懿不敢与诸葛亮对质。是真的他打不过,还是另有顾忌?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打不打得过,一点都不重要。因为,根本没有必要打!《孙子兵法》有云:“打赢每一场仗都不好;不战而屈人之兵,善有善报。”即使不战而屈人之兵也是愚蠢的!

司马懿在第四次和第五次北伐战争中遇到了诸葛亮。司马懿两次使用了同样的方法,即抢战区粮食,坚持不战,采用固壁清野的战术,对付运粮物资有困难的诸葛亮,等待蜀军撤退。

这种行为看起来很窝囊,连魏军都对司马懿很不满意,嘲讽他为“畏蜀如虎何须笑?”。

后来诸葛亮为了刺激司马懿出兵,送他一件女装,羞辱他胆小如鼠,但司马懿始终不为所动。

对峙的结果,第四次北伐是由于蜀军粮草枯竭,第五次北伐是由于诸葛亮中途死亡而结束。从此蜀汉的鸽派蒋琬、费祎掌权,多年没有大规模战争。

按照司马懿的战术,有人认为他不敢和诸葛亮交手,因为他没有把握击退蜀兵,拿下诸葛亮。

这种观点属于不可知论,不可知论是无法证明或证伪的。但是,我想说的是,既然不能打,为什么还要冒险去打呢?

首先要搞清楚司马懿和诸葛亮的攻守位置。

北伐时,诸葛亮是进攻者,司马懿是防守者。作为进攻者,战争胜利的标准是攻占城市;而且只要守军守住城池,就一定会赢。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防守方一定要出兵正面对抗进攻方?

自古以来,作战不仅是将领的指挥水平和军队的战斗力,更是后勤保障和粮草供应。所以有句话叫“兵马不动粮草先”。

这一点,显然是防守方比进攻方更有优势。因为进攻方的粮草必须沿着一条长长的运输线拖着,源源不断地供给前线,而防守方有一座城市,储存着粮食,饮食、医疗等基础设施也比较完善,不像进攻方,估计一生病就再也回不了老家了。

所以无论是看历史书、小说、评书、影视剧,不愿意打仗的是守军,急于进攻的是进攻者。你只能看到进攻方不断在大门口叫嚣,却永远看不到他们站着不动,防守方主动跑到他们营地外骂人。

因为攻击者买不起!一个军队离开一天需要多少粮食?至于防守方,只要储备充足,心态好,城市就是巴厘岛!

这个问题在诸葛亮北伐时尤为突出。

蜀汉和曹魏的国力差距太大了。汉朝天下十三州,蜀汉西南益州只有一州,而曹魏独占北方九州。用一州粮草对付九州,你说不费吹灰之力?

更何况蜀道之难上青天,决定了军粮运输的先天困难。而曹魏呢?后方是一条平坦的道路,关中平原位于千里之外。食物可以连续运送到前线。

让我们举个例子。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攻打陈仓。当时,曹真早就预料到了这一点,并于前年派赵昊来建城。结果诸葛亮威武无比,攻不到陈仓城下。过了一个多月,粮草用完了,只好白回去。

既然曹真和赵昊有这么好的经验,司马懿为什么不能画瓢?

就这样,司马懿第一次消耗了诸葛亮的粮草,第二次直接消耗了诸葛亮的油脂而死。不冒任何风险,多好!

但有人会说,司马懿不是要灭诸葛亮吗?斩杀诸葛亮是多么伟大的壮举!

可能想也可能不想。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人认为司马懿想要保住诸葛亮,对曹魏构成威胁,这样朝廷就不会拿走自己的军事力量。

这个说法逻辑上有道理,但是诸葛亮就那么容易被灭吗?

诸葛亮吃大亏基本不容易。

诸葛一生谨小慎微,出兵前有退路。第一次北伐,诸葛亮之所以能够“拔西城一千多户到四川”,从容撤退,就是因为马谡《失街亭》有这么大的漏洞。

而且在诸葛亮没有明显失误的情况下,更不可能指望司马懿还手,打败诸葛亮指挥的蜀军。

既然不能熄灭,何必呢?让他们走吧。

从魏军和诸葛亮的战例来看,不打仗不如打仗。

在第二次北伐中,赵昊成功地挡住了诸葛亮的退路,一直熬到食物耗尽。结果,新美乐股份公司派兵追击蜀军,结果被杀。第四次北伐,同样的情况又发生了。诸葛亮退兵,张合追赶到木门路,被蜀军射中。

可见,诸葛亮真的能保证退兵的安全,总有后手,跟他斗,真的很难占便宜。

关于张合之死,有人认为司马懿判断失误,有人认为是他故意为之,即想让诸葛亮出手除掉忠于曹魏的张合。

不管这两种说法哪一种是对的,但它们都证明了一点,那就是不打是对的!司马懿防御住诸葛亮的进攻,不就达到抵挡蜀军的战争目的了吗?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baike/275958.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隋唐牛人排名前五 第一名是谁 隋唐牛人排名前五 第一名是谁下一篇:企业简介发展历程及企业文化怎么写 企业简介发展历程及企业文化怎么写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