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林徽因的公公梁启超 林徽因的公公梁启超 只用这八个字 就让九个孩子都出类拔萃

导语:梁启超是一位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他共有九个子女,他对孩子的教育也是看得非常重的。他在情感上和孩子们的交流非常多,他的教育方法虽然简单、直接,但是在现代家庭中也很有教育意义。

梁启超,林银辉的岳父,只用这八个字就把九个孩子都突出来了。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梁启超是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梁启超17岁中举后,师从康有为。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 ”公车上书”运动,后来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他还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 梁启超曾在《少年中国说》中断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由此可见,他对孩子的教育也是看得非常重的。 梁启超共有十个子女,分别是思顺、思成、思永、思忠、思庄、思达、思懿、思宁、思礼九人。在孩子的品行教育上,梁启超非常坚守「 ”父子情感贯穿始终”和「 ”做人第一,教育第二”的原则。 长女思顺一向被梁启超看重,她自幼爱好诗词和音乐。她长期担任父亲的助手,并尽心照顾自己的弟弟妹妹。在父亲流亡日本期间,她还担任梁启超的日语翻译。 梁启超在思顺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教育她,作为长姐,既要有学习文化的主动性,又要有家庭责任感。所以在后来的岁月里,思顺就为父亲分担着照顾弟弟妹妹们的责任。而在这个过程中,思顺难免会有感到有吃力的时候。于是,他就鼓励着梁思顺:我想有志气的孩子,总该往吃苦路上走。 梁启超曾经建议二女儿思庄去学生物。首先,他觉得,在家中的孩子中,还没有一个学自然科学,这让他有一些遗憾。其次,他认为生物学是现代最进步的自然科学,而且是哲学、社会学的主要基础。第三,对女孩子来说,它又是很有趣、也不会过于劳累的工作。基于这些原因,梁启超就鼓励女儿去做一个先行者。 对于父亲的这个建议,思庄并没有听从,因为她的志向不在这方面,所以她也直接回复了父亲,说自己对生物学实在没有兴趣。这时,梁启超没有责怪她,反而安慰她,说要了解自己的兴趣,然后再决定选择专业。后来,思庄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理想方向,成了一位有成就的图书馆学家。 长子思成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了三年后,觉得自己每天都只是在画图,很担心自己以后仅仅是个画匠,而不能实现想当建筑师的理想。 梁启超就用古人来作对比、打比方,告诉思成应该先安下心来,踏实地去好好学习。并且用清代军事家、书法家曾文正先生的两句话「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来告诫他只要现在努力耕耘,即使暂时看不到想要的成果,将来也必定会积累成自己想要的果实。 思成听从了父亲的劝诫,沉下心来继续学习,回到国内后,和妻子林徽因一起为我国的建筑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次子思永,着名考古学家,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 三子思忠早年在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先后在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和西点军校学习。回国后报效国家,在淞沪抗战中浴血奋战,表现英勇出色。后来在战斗过程中喝了路边的脏水,感染后贻误了治疗时机而不幸去世。 五子思礼,着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科院院士。 除了以上几位,梁启超的其他子女也都出类拔萃,这离不开梁启超对他们的悉心教育。他的教育方法虽然很简单、直接,但是,他在情感上和孩子们的交流是值得提倡的。 在那个交通、通讯都很不发达的时代,他和子女间的通信非常多。就算没有在他身边,孩子们也能通过每一封信,去感受到父亲对他们的爱。他也可以通过孩子们的回信,及时了解他们内心的变化及动向。这种情感上的交流,对现代家庭,也很有教育意义。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都是各自沉浸在手机中,不是游戏就是聊天,这样就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从而使家长和孩子的情感并不牢固。长此以往,孩子还会感觉到自己在家里根本不受重视,而会从别的渠道获取需要的「 ”温暖”,从而造成了许多悲剧。这种情况不在少数,所以,为了孩子,家长们可以借鉴梁启超的方法,和孩子多沟通、多交流,就会增加了解,及时调整孩子的心态、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希望每个孩子都在关爱中长大。 不知朋友们是怎样陪伴孩子的,欢迎留言讨论。 下方「 ”了解更多”:最暖心继母许蕴玉,用私房钱「 ”强势”培养继女,成了杨绛的贵人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baike/276279.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新疆第一代「 ”军垦母亲” 新疆第一代「 ”军垦母亲”下一篇:迟浩田访美参观MlA2坦克 发生何事让美国人竖拇指 迟浩田访美参观MlA2坦克 发生何事让美国人竖拇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