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河套平原的历史 河套平原的历史

导语:河套平原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就开始发展农业。经历了汉代的繁荣、王莽时期的低潮、匈奴的入侵和唐代的重新耕种,到了明清时期以畜牧业为主。现在的河套地区以农业为主要产业。

河套平原史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距今5000 ~ 7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的北部,已经覆盖了今天的河套地区。

早在秦汉时期,就开始开渠引水,发展农业

西汉元朔二年,汉武帝派卫青“出云陇西之西,击河南胡、白羊王之地,然后取河南之地”,占领“河间”,即河套。

然后大臣朱去见汉武帝。“都说北方之地肥饶,河从外堵。蒙恬城被匈奴所驱,内省转移到,在国内广为使用,破坏了胡的根基。”武帝接受了这个提议,即朔方县、婺源县。

后来在元朔,四年设立西河县。

河套平原有云忠县和定襄县。

北国和尚军北部也延伸到河套地区。

汉武帝还在郡内设郡县,数量一度达到90个之多。

当时人们利用黄河灌溉,当地农业发展迅速,经济繁荣。

汉代河套是朔方县、婺源县、云中县、定襄县,还有北地县北部、尚军县和西河县河西部分,都属于朔方刺史。

王莽时期,与匈奴关系不好,河套又被匈奴拿下,边民要么“死得其所”,要么“流入内军,当奴婢”,河套发展转入低潮。

东汉初年,河套因国力衰弱而被废弃。建武二十六年,匈奴分裂加入南匈奴,然后收复河套。加入汉朝的匈奴被安置在河套。

永平十六年,明帝派窦固等人四路出击,北匈奴遭受致命打击。后来窦宪再次进攻,北匈奴西进。

随着匈奴问题的彻底解决,河套地区出现了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再次达到高潮,一直持续到舜帝永和之后的五年。

东汉中期河套的发展主要体现在20世纪下半叶发现的汉画像石和汉墓壁画上。

后来魏晋南北朝时期,河套地区是北方许多政权的重要聚集地,南北朝时期东部地区被称为“赤乐川”。

到了唐代,又重新耕种。唐诗中有一首《贺兰山下果园,塞北江南老名园》,五代时被称为“丰州滩”。

北宋时河套分别被西夏和辽朝占领。

自元代以来,“河套”一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书籍中,并具有稳定的内涵,用于指贺兰山以东、狼山、大青山以南以及黄河沿岸地区。

以乌拉山为界,东有前盖,西有后盖。

有的还以黄河以南长城以北为前盖,与黄河以北的后盖对称。

元明清时期,河套以畜牧业为主,明代以后称为土默川。

清末,陕西、山西一部分人迁居长城,河套地区成为西北地区最重要的农业区。

八条灌溉渠形成于清朝光绪年间。

抗日战争时期,国军大将傅留在这里修建水利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里的农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1949年后,“河套”一词的外延逐渐缩小,演变为仅指境内的河套地区,或以该地区为中心的更大范围。

1951年,黄河三盛公共治水工程竣工。因此,1954年国家废除绥远省建制后,批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申报以“河套”命名境内一级行政区,即将陕西坝区改为河套行政区。

1975年,长达180公里的排水干渠建成,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baike/282943.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古代寡妇被逼不能改嫁 她们是怎么维持生活的 古代寡妇被逼不能改嫁 她们是怎么维持生活的下一篇:游鸦片战争纪念馆:为吸食鸦片富人耗尽家产 游鸦片战争纪念馆:为吸食鸦片富人耗尽家产 贫苦人家卖儿卖女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