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直升机图片 中国的重型直升机图片

导语: 揭秘中国首款重型直升机:太结实太强悍成缺点中国首款重型直升机——直-71971年夏,研制洲际导弹的“718工程”启动,但是护航、打捞舰船及所载直升机都要自己制造。当时的形势是“弹等舰、舰等机”,这个“机”就是我国首款重型直升机——直-7。当时的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元帅定下的目标——运载一个排。这就是直-7,采用六桨叶的旋翼,设计

揭秘中国首款重型直升机:太结实太强悍成缺点

中国首款重型直升机——直-7

1971年夏,研制洲际导弹的“718工程”启动,但是护航、打捞舰船及所载直升机都要自己制造。当时的形势是“弹等舰、舰等机”,这个“机”就是我国首款重型直升机——直-7。

当时的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元帅定下的目标——运载一个排。这就是直-7,采用六桨叶的旋翼,设计重量14.4吨,商载3.5吨。

据当时参与直-7研制的科技人员回忆,当时正处于“文**革”,设计室就设在试飞院大礼堂里,70多位男性技术人员住在一个大屋子里,一个大通铺人挨着人睡。

测试各种承力部件极限的全机静力试验,于1978年8月在一架样机上进行,当加载到原设计载荷约130%时,机体才被破坏。也就是说,这架直升机设计得太结实、太强悍了。

然而,也正是因为直-7设计的结构强度过大,导致结构超重严重,降低了飞行性能。改革开放后从法国引进“超黄蜂”直升机,在直-7研制的基础上发展直-8。因国家财力有限,直-7只得为直-8让路。

1979年6月,国家决定中止直-7项目。仅有的两架原型机,向世人诉说着中国人在极度困难下自主研发直升机的“激情燃烧的岁月”。

心怡悠游

俄媒:中国成俄“安萨特”直升机首个外国买家

俄中或年底前签署重型直升机设计合同。

参考消息网11月3日报道 俄媒称,俄罗斯直升机公司与武汉兰德航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11月1日签署供应“安萨特”、卡-32、米-171直升机和购买13架直升机选择权的合同。因此,中国在订购“安萨特”医用型直升机的同时,已成为购买该直升机的首个外国买家。

据俄罗斯卫星新闻网11月1日援引俄新社报道,合同在中国航展期间签署,俄方签署合同的为俄罗斯直升机公司副总经理亚历山大·谢尔比宁,而中方为武汉兰德航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裁梁吉安。武汉兰德航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订购2架“安萨特”轻型医用直升机、2架米-171、1架卡-32直升机,并购买13架直升机的选择权。首批供应将于2017年进行,并计划在2018年底之前交付完毕。

据俄罗斯直升机公司领导层指出,近期还将与另一家中国公司签署供应“安萨特”直升机的合同。轻型多功能双发动机“安萨特”直升机可在机舱内运载1300公斤的物资,并且可以快速改造机舱。

俄罗斯卫星新闻网11月1日还报道称,俄罗斯直升机控股公司总经理亚历山大·米赫耶夫向记者表示,俄中两国计划在未来两个月内签署关于联合设计重型直升机的合同。

他在中国航展上表示:“我们即将结束讨论,我希望很快就能签署关于设计俄中重型直升机的合同,希望谈判能在未来一两个月内结束。” 俄罗斯直升机控股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于2016年5月签署新型重型直升机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中国对该新型直升机的需求在2040年前或超过200架。该型直升机的起飞重量将达到38吨,并能够在炎热、高山和任何条件下全天候使用。

中国AC352超中型直升机达世界最先进水平

超中型直升机发展探究

所谓超中型直升机,是指介于中型直升机和重型直升机之间的直升机,其最大起飞重量一般在7吨级以上。在超中型直升机出现之前,民用直升机市场格局为轻型直升机、中型直升机和重型直升机三足鼎立,受限于起飞重量,轻型直升机在市场应用范围上比中、重型直升机相比稍窄。如5吨级的西科斯基S-76直升机和6吨级的阿古斯特维斯特兰AW139直升机就是中型直升机的典型代表,而空客直升机的EC225直升机和西科斯基S-92直升机则属于民用重型直升机。

超中型直升机市场前景巨大

当前,35%的普通石油产自近海区域,在未来,这一份额还将增加,这反过来也将刺激海上直升机产业。近年来,得益于海上油气勘探等深蓝经济的蓬勃发展,海上直升机运输服务市场的版图也随之扩张,海上油气勘探逐步向深海进发也为海上直升机应用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而轻中型直升机在这一领域的应用似乎有所力不从心,为了填补中型与重型直升机市场之间的空白,超中型直升机便应运而生。

超中型直升机在某些方面独具优势,载重更大、性能更优,但即使新型直升机能够凭借性能优势获得订单,其核心问题在于能否充分适应市场的需要。

现有超中型直升机储备订单堆积,其中大部分订单都来自油气勘探,加上超中型直升机市场布局更类似于重型直升机,可见超中型直升机对中型直升机市场价值的影响相对有限。即使拥有最先进技术的贝尔525直升机,也不会快速地占有市场,而对后交付机型的市场价值产生强烈冲击。

在重型直升机市场,EC225直升机和S-92直升机占据相同的市场份额。在中型直升机市场, AS365直升机、贝尔412直升机和S-76直升机曾经以30∶30∶40的比例占据海上运输市场,直到AW139直升机在十年之后进入市场,这种市场占有的平衡被打破。AW139直升机一度占有40%的市场,使得S-76直升机的占有率下降到30%,其他二者平分剩余的市场。由此可见,三家公司共同竞争的局面并不是第一次出现。

据Ascend预测,至2030年,全球超中型直升机交付量将达到1200架,平均每年增加170架。而中型直升机将保持1330架的总量。

这是一块很大的蛋糕,但要想获得市场份额还是要用实力来说话。虽然贝尔525直升机可能凭借先进的设备而获得竞争优势,但相应较晚进入市场使得其在竞争过程中存在一定劣势。最早进入市场的AW189直升机无疑抢占了先机,但也面临着来自维修服务问题的诸多风险。空客直升机的EC175直升机在飞行性能和安全性能上的表现较优,且与中航工业建立了长期可靠的战略合作关系,在今后的生产制造和市场开发上具有一定优势。

超中型直升机市场的先行者

源于技术上的领先和对市场的敏锐洞察,超中型直升机市场的先行者仍然是欧美老牌直升机厂商。

2008年,空客直升机率先挺进该市场,在欧洲发布最大起飞重量为7.5吨的EC175直升机。2011年,阿古斯特维斯特兰发布8吨级AW189直升机。2012年,贝尔直升机公布新款贝尔525直升机,携带一款先进直升机后发制人,杀入超中型直升机市场。

AW189

阿古斯特维斯特兰的AW189直升机是最早实现交付的机型。2014年,AW189海上型、私人搜索救援型都取得了欧洲航空安全局的适航认证,至此,AW189已从原来满足全球油气保障市场需求的机型,完全成为搜索救援和公务运输任务的“多面手”机型。2014年12月,阿古斯特维斯特兰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签署了一项总量高达160架的AW189直升机订单,截至2015年4月,AW189储备订单达到150架,加上之前已经收到的130多个遍及欧洲、亚洲和中东地区的订单,阿古斯特维斯特兰已基本奠定其超中型直升机在全球的基础。

EC175

EC175直升机由空客直升机和中航工业直升机对等合作研发,EC175为欧方编号,中方编号为AC352。早在2008年该机还未首飞时,在美国休斯敦直升机博览会上,该机就收获了111架订单。EC175已于2014年12月完成首次交付。

贝尔525

贝尔525直升机作为全球首款同时采用侧杆和三余度电传两种技术的商用直升机,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先进量产型直升机之一,主要应用于石油天然气、企业/ VIP运输、紧急医疗服务、消防和准军用运输等领域。

AC352

前景广阔的市场并非只被欧美直升机厂商看作盘中餐,中航工业直升机自然也是极其看重。超中型直升机市场的发展,也关系着新型国产同吨级直升机AC352的命运。

2015年9月,在第三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上,由中航工业直升机和空客直升机联合研制的先进多用途AC352直升机真机首次做静态展示。AC352直升机是中航工业直升机与欧直首次以双方各占50%股份,以共同研制、共担风险、共享市场的合作方式携手研制代表世界最先进水平的直升机,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各自建立该型直升机的总装生产线,向各自负责的市场区域销售该机,并且为用户提供售后支援服务。未来,AC352直升机将成为超中型直升机市场上强有力的竞争者。

中航工业直升机所 林志刚

揭秘中国首款重型直升机:太结实太强悍成缺点

中国首款重型直升机——直-7

1971年夏,研制洲际导弹的“718工程”启动,但是护航、打捞舰船及所载直升机都要自己制造。当时的形势是“弹等舰、舰等机”,这个“机”就是我国首款重型直升机——直-7。

当时的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元帅定下的目标——运载一个排。这就是直-7,采用六桨叶的旋翼,设计重量14.4吨,商载3.5吨。

据当时参与直-7研制的科技人员回忆,当时正处于“文**革”,设计室就设在试飞院大礼堂里,70多位男性技术人员住在一个大屋子里,一个大通铺人挨着人睡。

测试各种承力部件极限的全机静力试验,于1978年8月在一架样机上进行,当加载到原设计载荷约130%时,机体才被破坏。也就是说,这架直升机设计得太结实、太强悍了。

然而,也正是因为直-7设计的结构强度过大,导致结构超重严重,降低了飞行性能。改革开放后从法国引进“超黄蜂”直升机,在直-7研制的基础上发展直-8。因国家财力有限,直-7只得为直-8让路。

1979年6月,国家决定中止直-7项目。仅有的两架原型机,向世人诉说着中国人在极度困难下自主研发直升机的“激情燃烧的岁月”。

心怡悠游

俄媒:中国成俄“安萨特”直升机首个外国买家

俄中或年底前签署重型直升机设计合同。

参考消息网11月3日报道 俄媒称,俄罗斯直升机公司与武汉兰德航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11月1日签署供应“安萨特”、卡-32、米-171直升机和购买13架直升机选择权的合同。因此,中国在订购“安萨特”医用型直升机的同时,已成为购买该直升机的首个外国买家。

据俄罗斯卫星新闻网11月1日援引俄新社报道,合同在中国航展期间签署,俄方签署合同的为俄罗斯直升机公司副总经理亚历山大·谢尔比宁,而中方为武汉兰德航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裁梁吉安。武汉兰德航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订购2架“安萨特”轻型医用直升机、2架米-171、1架卡-32直升机,并购买13架直升机的选择权。首批供应将于2017年进行,并计划在2018年底之前交付完毕。

据俄罗斯直升机公司领导层指出,近期还将与另一家中国公司签署供应“安萨特”直升机的合同。轻型多功能双发动机“安萨特”直升机可在机舱内运载1300公斤的物资,并且可以快速改造机舱。

俄罗斯卫星新闻网11月1日还报道称,俄罗斯直升机控股公司总经理亚历山大·米赫耶夫向记者表示,俄中两国计划在未来两个月内签署关于联合设计重型直升机的合同。

他在中国航展上表示:“我们即将结束讨论,我希望很快就能签署关于设计俄中重型直升机的合同,希望谈判能在未来一两个月内结束。” 俄罗斯直升机控股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于2016年5月签署新型重型直升机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中国对该新型直升机的需求在2040年前或超过200架。该型直升机的起飞重量将达到38吨,并能够在炎热、高山和任何条件下全天候使用。

中国AC352超中型直升机达世界最先进水平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运20和伊尔76对比 伊尔76与运20哪个大下一篇:古埃及神话人物 古埃及最变态的法老是谁 有多变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