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四大农书 《泛胜之书》:中国最早的一部农学着作。

导语:《泛胜之书》的介绍《泛胜之书》,是西汉晚期的一部重要农学着作,一般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农书。《汉书‧艺文志》着录作“《泛胜之》十八篇”,《泛胜之书》是后世的通称。《泛胜之书》与《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为中国古代四大农书。泛胜之,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末期。泛胜之是泛水人,着名古代农学家。《泛胜之书》是

《泛胜之书》的介绍

《泛胜之书》,是西汉晚期的一部重要农学着作,一般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农书。《汉书‧艺文志》着录作“《泛胜之》十八篇”,《泛胜之书》是后世的通称。《泛胜之书》与《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为中国古代四大农书。

泛胜之,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末期。泛胜之是泛水人,着名古代农学家。

《泛胜之书》是西汉晚期的一部重要农学着作。书中记载黄河中游地区耕作原则、作物栽培技术和种子选育等农业生产知识,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

中国劳动人民积累了数千年的耕作经验,留下了丰富的农学着作。先秦诸书中多含有农学篇章,泛胜之书总结了当时黄河流域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经验,记述了耕作原则和作物栽培技术,对促进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而闻名于世。

泛书早佚,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多所徵引。清人辑佚本以洪颐所辑为优。今人石声汉撰有《泛胜之书今释》、万国鼎撰有《泛胜之书辑释》。

《泛胜之书》的背景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以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为主要标志,中国的农业生产力在发生了一个飞跃。但当时的铁农具以小型的镢、锸、锄之类为多,铁犁数量很少,而且形制原始,牛耕的推广还是很初步的。长期的战争又使新的生产力所包含的能量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秦的统一本来给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秦朝的苛玫暴敛,无限度地使用民力,又造成了社会生产的破坏。刘邦结束了楚汉相争的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汉初统治者吸收了亡秦的教训,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重视对农业生产的保护和劝导,社会经济获得了恢复和发展。

到了汉武帝时期,生产力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以“耦犁”的发明和推广为标志,铁犁牛耕在黄河流域获得了普及,并向其他地区推广开去。春秋战国以来生产力跃进所蕴涵的能量,至此充分地迸发出来,农业生产获得全方位的发展,商品经济也呈现出一片繁荣。

农业生产力的这种空前的发展,为农业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和新的基础。《泛胜之书》正是在这新的基础上对新的经验所作的新的总结。

在战国秦汉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关中地区处于领先的地位。商鞅变法后,秦国长期实行奖励耕战的政策,农业经济发展很快,牛耕也比关东六国有较大程度的推广,郑国渠的建成又大大加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奠定了秦统一六国的基础。

秦帝国建立后,赋役的重负主要压在原山东六国的头上,对原秦国本土的经济则采取了保护政策,大量的迁民又使秦本土的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获得补充,因此,在山东六国农业经济濒于崩溃的同时,关中地区的经济却相对稳定和有所发展;从而在楚汉战争中成为支持刘邦取得战争胜利的可靠后方。

重新统一后的汉帝国,继续建都关中;关中又成为汉朝政府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重点地区获得全国各地人力物力的支持。西汉时期,关中地区兴建了一系列大型水利工程,冬麦的种植有了很大发展,赵过总结的“耦犁”和代田法也是首先在关中地区推广的。关中成了“膏壤沃野千里”的首富之区。

据司马迁的估计,“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泛胜之在这一地区负责劝农工作,使他在机会接触和了解当时最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我国自战国以后,黄河流域进入大规模开发的新阶段,耕地大为扩展,沟洫农田逐渐废弃,干旱又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威胁。在泛胜之从事劝农活动的关中地区,情况更是这样。这里降水量不多,分布又不均匀,旱涝交替发生,尤以旱的威胁最大。

灌溉工程虽有较大发展,但旱地毕竟是大多数,需要尽可能地接纳和保持天然的降水,包括每年西北季风送来的冬雪。总之,这是一个典型的旱农区;这种自然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业技术发展的方向。

泛胜之生活的时代,还向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的要求。

一是人口的迅速增加。据《汉书·地理志》所载,汉平帝年间在籍民户为一千二百多万,口数为五千九百多万,这是汉代人口的最高峰。对粮食的需求量也因此越来越大。

二是西汉中期以后,土地兼并日益发展,大量农民丧失土地,社会上出现严重的流民问题。成帝时,虽然“天下无兵革之事,号为安乐”,但更大的社会危机也在蕴酿之中。汉朝统治者面临一个如何安置无地或少地农民,稳定和发展农业生产的问题。

《泛胜之书》就是在上述社会背景下出现的,这些背景在《泛胜之书》中都留下了印迹。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扬州特产 扬州特产排名,去旅游回来咋能不带些特产呢下一篇:泛胜之书 《泛胜之书》:中国最早的一部农学着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