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石景山干尸 2006年 石景山出土的龙袍干尸到底是谁 有什么根据呢

导语: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2006年在石景山出土了一具“奇怪”的龙袍干尸,当时在考古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这个轰动并不是因为干尸的出土,而是因为这具干尸的身份至今仍是一个谜。龙袍干尸到底是谁?干尸出土的时候,在棺头上刻着“皇清诰授中宪大夫拙吾黄公之灵枢”,从这些字可以看出,干尸的身份是清朝一位正四品官员。但是干尸的头发是散的,还扎着发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2006年在石景山出土了一具“奇怪”的龙袍干尸,当时在考古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这个轰动并不是因为干尸的出土,而是因为这具干尸的身份至今仍是一个谜。

龙袍干尸到底是谁?

干尸出土的时候,在棺头上刻着“皇清诰授中宪大夫拙吾黄公之灵枢”,从这些字可以看出,干尸的身份是清朝一位正四品官员。但是干尸的头发是散的,还扎着发髻,这并不符合清朝“剃发令”的规矩,更为神奇的是,干尸里面穿了一件龙袍!

于是,很多人对干尸身份进行了猜测:

道士,清朝的“剃发令”对和尚和道士是例外的,修道之人不需要执行这一道命令,所以干尸有可能是道士。但是道士不能穿龙袍啊!

太监,干尸出土的地方有太监墓,龙袍可能是皇帝赏赐。但很快这一猜测被推翻,干尸并没有腐烂,是不是太监一检查就知道了;

最后经过刑侦专家对干尸的容貌进行复原,再对细节做了一些分析后得出结论:干尸的身份是清朝康熙年间的四品文官——黄拙吾。

有人或许会问,龙袍不是只有皇帝才可以穿吗?在古代历史上,龙袍确实只有皇帝才可以穿,大臣穿的一般是蟒袍,两者区别就在于爪子:龙袍五爪,蟒袍四爪。石景山干尸穿的是五爪龙袍!难道他是皇帝?显然不可能。

干尸穿的虽然是五爪龙袍,但颜色为青色。在清朝,皇帝专用颜色是黄色,青色龙袍显然要比黄色龙袍低级。其实在清朝时候,皇帝对龙袍的限制并不是很严格,对一些有功大臣也会用龙袍作为赏赐。康熙的女儿荣宪公主就赏赐了一件龙袍。

到目前为止,石景山的干尸之谜到这里好像被解开了,但是,清朝的历史资料上找不到“黄拙吾”这个名字。

一位得到皇帝龙袍赏赐的官员,居然在史书上没有记载?这样有点说不过去,据目前的统计数据,整个清朝皇帝赏赐出去的龙袍也才十几件。如此荣耀的赏赐,不管是清朝官方资料,还是这名官员的家谱族谱,都肯定会有所记载,然而目前能够查阅到的历史资料上并没有这个名字。

结束语

黄景山干尸的身份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从墓内棺头上的文字来看,正四品官员已经不小了,但是整个墓的规格和陪葬物品又显得非常“寒酸”。

关于墓主人的真实身份我有一个大胆的猜测:他会不会像赵眜的情况一样呢?

我们看南越王博物馆有一件珍贵文物——丝缕玉衣,在那个年代只有皇家成员才可以用“金缕玉衣”陪葬,但赵眜却用了,因为他想称王。

石景山干尸墓葬规格很低,史书上也没有记载,说明他的名气和身份都不高,这与那件龙袍非常不相符!我的猜测就是:他想做皇帝。悄悄的把龙袍穿在里面入葬,也算是了却生前没有完成的心愿吧!至于他的身份,因为当时是明末清初,所以他很有可能是明朝皇室的成员。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龙袍干尸的出土

2006年5月,石景山玉泉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附近,某施工现场的工人正在热火朝天的工作。

突然,工人们意外挖出了一座大墓,人们赶紧通知了文物部门。

龙袍干尸的未解之谜

北京城数千年建城史,近千年都城史,文物古迹、古代墓葬极为丰富,文物专家也见怪不怪了,开始也以为是一座普通官员墓葬呢。

首先映入考古专家眼帘的是棺椁,棺木上的题字写着:皇清诰授中宪大夫拙吾黄公之灵柩。

这么看来墓主人是个清朝四品文官,名叫黄拙吾。这在一转头下去能砸伤好几个王公贵族的北京城来说,实在不算什么大人物。

可是考古人员打开棺木一看立刻惊呆了:这座看似普通的墓葬里里外外全是迷。

首先,经过数百年时间流逝,墓主的尸体并没有腐烂,反而成为了一具干尸,这在北京地区乃至整个华北地区都是极为罕见的,也是北京地区头次出现保存如此完好的干尸。

尸体两腿并拢,长1.73米,左脚长有六个脚趾,发髻是盘着的。

虽然随葬的服饰有些腐烂,可是尸体刚出土时皮肤还有弹性,呈古铜色。打开棺椁不久,随着干尸的水分挥发和接触空气,尸体慢慢变黑了,但头发、指甲尚保存完好。

其次,按照棺木题字所写,墓主黄拙吾是文官。按照清代官服制度,文官补服绣飞禽,武官补子绣走兽,四品文官的官服上的补子应该绣着鸳鸯,而这具号称四品文官的干尸却穿着属于一品武官的麒麟补子官服。这是怎么回事?品级、职业都不相符。

再者,前面说了墓主的发髻是盘着的,是典型的明朝发式,而墓主是清朝官员,不管文官还是武官,穿的也是清朝官服。这在施行“剃发易服”的清朝是不可想象的。

最令人惊讶的是,墓主黄拙吾的官服里还套着一件五爪龙袍,这件龙袍上衣下裳。不仅如此,在他的陪葬品中,还有一件常服龙袍。

墓主穿着的龙袍有12条行龙,13条正龙,从龙的形态、龙的数量以及做工上,足以证明这件龙袍是皇帝才有资格穿的。而且研究人员对龙袍的材料进行了检测,发现这件龙袍上的龙确实是只有皇帝才能使用的金线所绣。

后来经过专家研究,此墓距今三百多年历史,当时正处于清朝康熙年间。

龙袍干尸的身份猜测

这墓主黄拙吾到底是谁?为何穿清朝衣服留明朝发式?为何文官穿武官官服?为何能穿着属于皇帝的龙袍下葬?

面对如此多的疑问,考古专家们首先想到的是找史料。可是找遍的明清史籍,专家们都没有发现关于这位黄拙吾的任何记载。

既然没有记载,那么黄拙吾的身份我们只能猜了。

在清朝,如果建立了特殊功勋,会由皇帝赠与四爪龙补服的龙袍。整个清代只有十七个人获得了这种殊荣,并且全都有案可查,可这里面没有“黄拙吾”这个人。

那么会不会是黄拙吾后人得到恩赐,顺带着赏赐了黄拙吾呢?

中国古代确实有追封先人的传统,但是如此高的赏赐,甚至还身穿皇帝龙袍下葬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

会不会是黄拙吾自己仿制了一件龙袍呢?

清初摄政王多尔衮都被顺治帝福林称为“皇父摄政王”了,最后还因为私藏龙袍,被掘坟鞭尸,名不见经传的黄拙吾怎么能私自仿制龙袍下葬呢?再说那些材料他也不可能凑齐的。

那么黄拙吾会不会是清朝某个被秘密埋葬的皇亲国戚呢?比如说死因不明、下落不明的顺治帝福林。

满人实行火葬,在入关建立清朝之后的清朝初年,满人火葬也非常流行,摄政王多尔衮就是火葬的。而且墓主头挽汉族发髻,作为满清皇帝福林不可能以汉族丧制下葬,所以说这不可能是福林。

那么在清朝前期,除了福林,和雍正帝胤禛争夺帝位的康熙第八子胤禩也是下落不明,会不会是他呢?

在胤禛登基稳定帝位之后,胤禩就得到了清算,削其王爵,开除宗籍圈禁,并改名为“阿其那”。胤禛早就将其看的死死的,怎么会允许他穿龙袍下葬?

目前,针对黄拙吾的身份,并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观点,看来,这可能会是一个永远的迷了。

2006年5月,在北京石景山玉泉路的一处施工现场中意外发掘了一座规格较低的清朝墓葬。在这处墓葬中挖掘出土了一具身穿龙袍、头扎明朝发簪的干尸,这是北京唯一一具挖掘出土的干尸。干尸长1.73米,在左脚上长有六个脚趾头,古铜色的皮肤仍然有弹性,头发、指甲依然保存完好,全身呈黑色。2009年8月20日,这具干尸首次对外展出就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让人们疑惑丛生的是,这具干尸的外套是清代一品武官的麒麟补服,在里面却穿着一件龙袍。这座墓葬规格极低,绝不可能是皇帝的墓葬。而身着龙袍下葬是封建时期皇帝的特权,墓主人究竟是谁,竟然敢冒天下之不韪穿龙袍下葬。经过对出土龙袍的科学细致观察分析,“五爪为龙,四爪为蟒”考古专家发现这并不是皇帝穿的龙袍,而是蟒袍。明朝时期,皇帝赏赐蟒袍给一些有功之臣,后来满清进关到了清朝,蟒服成为了一种象征吉祥的服装,重要的大臣都可以穿,这具干尸很有可能是康熙年间的一位官员。

但是又一个疑问浮上人们心头,清朝的官员为什么留着明朝的发髻呢?满清进关后,实行严厉的“剃发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平民百姓都不敢留着明朝的发髻,更别提在朝做官了。经过对干尸发髻的拆解,考古专家发现了尸身头部的前半部分并没有头发,说明墓主人生前是剃了头发的。生前剃了发,死后却又扎上了明朝的发簪,这其中又有什么端倪呢?原来清政府在实行严厉的剃发易服政策过程中,激起了许许多多汉人的不满和反抗,为了稳定局势的清朝统治者只得做出一定的妥协,提出了十从十不从,其中包括生从死不从,就是活着的时候必须剃发,至于死后怎么梳头发就不强求了。

随着考古过程的不断进行,根据墓志,考古人员发现干尸为清朝康熙年间的“中宪大夫”、四品文官黄拙吾。原来黄拙吾为官期间,因为工作突出,皇帝赏赐了他,一品的“麒麟补服”和“五爪龙袍”。晚年的黄拙吾仍然认为自己是一名明朝的汉人,要求死后将自己的发辫挽成发髻,按照明朝的发式入葬。

干尸出土后,人们对于墓主人身份的猜测有许多,如多尔衮、康熙第八个儿子爱新觉罗·胤礽。如今经过科学的分析,真相终于大白,各种谜团成功解开,而关于墓主人身份的猜测也就自然而然不攻自破。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王安石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最后他是怎么死的下一篇:神预言 你知道哪些神预言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