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李鸿章与曾国藩 曾国藩是有意还是无心却将李鸿章带火的

导语:曾国藩生于1811年,卒于1872年,卒时年龄为61岁,因疾病而去世,他是曾子的七十世孙。曾国藩是我国近代历史上着名的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也是地方武装湘军的创始人,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从一个小官做起,最终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被皇帝授予武英殿大学士。曾国藩最为我们熟知的有两件事,一个是他率领自己的地方武装湘军,

曾国藩生于1811年,卒于1872年,卒时年龄为61岁,因疾病而去世,他是曾子的七十世孙。曾国藩是我国近代历史上着名的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也是地方武装湘军的创始人,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从一个小官做起,最终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被皇帝授予武英殿大学士。

曾国藩最为我们熟知的有两件事,一个是他率领自己的地方武装湘军,和太平天国起义进行了多次战争,最终平定了这次叛乱,这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和利益。第二件事就是影响至今的《曾国藩家书》,这本书到现在还被人推崇。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好影响了几代人,且不说其同时代的湘、淮将领以曾国藩为楷模,就是其后的黄兴、蔡锷等资产阶级军事家对曾国藩治军方略也推崇备至,张之洞、袁世凯等在甲午战后采用西法编练新军时,还采纳了曾国藩治军的许多做法。民国军事家蒋方震在他的《国防论》中赞赏曾国藩是近代史上“一个军事天才家”,还说凡领军者都应该效法曾国藩。蒋介石则明确表示要师承曾国藩,要求国民党军队中的将领必须“认清历史,效法曾胡。

曾国藩一生干了两件大事一件镇压太平天国,一件天津教案。同治七年1868年,曾国藩改任直隶总督。曾国藩奉命前往天津,办理天津教案,考量当时局势,没有与法国开战,“但冀和局之速成,不问情罪之一当否”,在法国的要求下,商议决定最后处死为首杀人的8人,充军流放25人,并将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被革职充军发配到黑龙江,赔偿外国人的损失46万两银,并由崇厚派使团至法国道歉。

这个交涉结果,朝廷人士及民众舆论均甚为不满,省馆所书楹帖被毁,曾国藩深知其中和战利害,自引其咎,得到丁日昌的同情。曾国藩背负骂名,病情加重,于是召来李鸿章处理案情。

李鸿章生于1823年,卒于1901年,是晚清时期的名臣,他是晚清时期的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现在的安徽合肥人。李鸿章也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同时他还和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他是淮军的创始人和统帅,曾国藩是他的老师,对他有知遇之恩。

李鸿章最为人知的事情也有两件,第一是他是洋务运动的领袖,在他的晚年开始努力学习洋务并开办实业,最终建立了清朝自己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第二件就是他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一些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包括《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1865年,李鸿章在署理两江总督任上,鉴于原设三局设备不全,在曾国藩支持下,收购了上海虹口美商旗记铁厂,与韩殿甲、丁日昌的两局合并,扩建为江南制造局。与此同时,苏州机器局亦随李鸿章迁往南京,扩建为金陵机器局。同治九年,调任直隶总督,接管原由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局,并扩大生产规模。于是,中国近代早期的四大军工企业中,李鸿章一人就创办了三个,已如他自己所言“练兵以制器为先”。尔后,在引进西方设备进行近代化生产的实际操作中,他又进一步得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艺可精,而才亦可集”,反映出其认识的深化。

19世纪70年代出任直隶总督后,责任愈巨,视野愈阔,综观世界各国的发展,李鸿章痛感中国之积弱不振,原因在于“患贫”,得出“富强相因”,“必先富而后能强”的认识,将洋务运动的重点转向“求富”。

曾国藩是李鸿章的老师兼领导。李鸿章是一生都以曾国藩的学生自居,对曾国藩敬佩有加,继承了曾国藩的衣钵。曾国藩与李鸿章之父李文安是同年进士,所以辈分上曾国藩高李鸿章一辈。李鸿章科举以后就投到了曾国藩门下做幕僚,二人情同父子,李鸿章在曾国藩的敲打指点下青云直上。

曾国藩在61岁的时候病故,李鸿章是非常心痛的,写信给曾国藩的两个儿子以示悼念,并写了挽联。相信这个时候李鸿章是出于真心的,因为曾国藩是李鸿章的老师,他们之间有师生之谊,而曾国藩还对李鸿章有知遇之恩。

但是后来两个人的关系开始发生了变化,主要是因为他们所代表的不一样,李鸿章最后的官位越做越高,已经到了和曾国藩平级。他们都有自己的利益,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他们不得不相互之间争斗,这就产生了矛盾,两者之间产生争斗在所难免。

但是他们两个又都是洋务运动的领袖人物,所以两个人之间也有共同的敌人,那就是保守派,为了和他们之间进行斗争,两个人之间有不乏相互合作,这样两个又有共同的利益关系。因此两者之间的关系复杂,可以说是亦师亦友。

李鸿章为人聪明绝顶,才干超群,为给大清续命真可谓鞠躬敬萃死而后已。性格上也是左右逢源八面玲珑门生遍布天下。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鸿章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李鸿章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因其尽忠辅清,才干了得而闻名。官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追赠太傅,追晋侯爵。中国近代地方武装淮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

文化领域创作者云龙

李鸿章是曾国藩最得意的门生,深得曾国藩的器重,也是曾国藩一手扶植起来的。据专家们考证证实曾国藩曾将他的几十年官宦生涯总结的不传之秘的《挺经》传给了李鸿章,可见他对于李鸿章的器重和栽培。如果没有曾国藩,李鸿章根本不会被朝廷重用。

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学生,他在曾国藩那里学到了太多,他进入官场也多亏曾国藩的推荐与提携,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有句话说~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李鸿章本人的优秀也不可否认。他年轻时就是有名的才子,打太平天国创建淮军,以及后来的洋务运动,都显示了他的过人之处。李鸿章之所以风评不好,是因为他签了很多卖国条约,这个真的不好评价,他都算不上是最顶级的官员,卖国他不够资格,最多他是卖国事件的主要参与者,不是决定者。再说个关于李鸿章个人魅力的小故事:当年张作霖称霸东北后去北京拜见袁世凯,袁世凯的气场震得他跪在地上头都不敢抬,张作霖可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悍匪出身!但是袁世凯也说过他这辈子只怕过一个人~李鸿章。

有意与无心皆有,有意招入无心培养,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当时打太平天国需要人手招入的李鸿章,没想到李鸿章自成一体,当然其中也有曾国藩的大度提携但是还是李鸿章的个人努力。

是有意的,两人关系亦师亦友,而且曾国藩并非会因为个人恩怨来埋没他人才能。

曾国藩主动上书创建淮军,用以抵l御湘军。形成政治、军事上的别衡,使之削弱湘军,最终保全湘军及曾氏集团。这是曾公四大绝学之一,书本里找不到,其实就在他作品的字里行间,读书要懂其深意。――――曾公带兵后期其手下在左右无人时不泛递塞纸条给他,有非分之想,曾看后吞之曰:你累了,去休息吧。一次其弟塞纸与曾,看后吞之,复言前语。次日,作诗云:左列功名右傍书,人间随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世浮云过太虚。赠其弟。随后上疏请求创建淮军,李鸿章本来就是曾公门下。

曾国藩对李鸿章这个得意门生,还是有意栽培的。但李鸿章最终的成就,还是主要靠他本人的志向和努力。师傅带进门,修行靠个人。

有心啊!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和硕和嘉公主 「和硕和嘉公主」岑参《虢中酬陕西甄判官见赠》古诗原文意思赏析下一篇:鱼乐游游戏 「渔乐游游戏」岑参《暮春虢州东亭送李司马归扶风别庐》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