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脁 中国山水诗开创者 唐诗奠基人谢脁简介

导语:职务:宣城太守 尚书吏部郎 信仰:道教 谢脁谢脁 谢脁,字玄晖,陈郡阳夏人,南朝萧齐文学家。 少有文才,《南齐书》本传称他“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先后做过豫章王萧嶷太尉行参军、随王萧子隆的文学,又是竟陵王萧子良的八友之一。 明帝时曾掌中书诏诰。建武二年任宣城太守,世称“谢宣城”。 后任尚书吏部郎。东昏侯永元元年始安王萧遥光谋

职务:宣城太守 尚书吏部郎

信仰:道教

谢脁谢脁

谢脁,字玄晖,陈郡阳夏人,南朝萧齐文学家。

少有文才,《南齐书》本传称他“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先后做过豫章王萧嶷太尉行参军、随王萧子隆的文学,又是竟陵王萧子良的八友之一。

明帝时曾掌中书诏诰。建武二年任宣城太守,世称“谢宣城”。

后任尚书吏部郎。东昏侯永元元年始安王萧遥光谋取帝位,谢脁遭诬陷,下狱死。

谢朓出身名门贵族,与着名山水诗人谢灵运同为陈郡谢氏一族,祖母是《后汉书》作者范晔的姊妹,祖父谢述,为宋初宰相刘义康的亲信重臣;父亲谢纬,官至散骑侍郎,谢朓的母亲则是刘宋的长城公主。谢朓世代高门甲族,故以甲族资格的太尉行参军为起家官。

谢脁成就

谢脁是南齐永明体诗的代表作家。 他和沈约、王融等人根据汉语的四 声研究诗歌中的声、韵、调配合问题, 提出了“八病”之说,开创了永明体,对近体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他在诗歌创作上的主要成就是发展了山水诗。 谢脁的山水诗与谢灵运齐名,世称二谢;又因谢脁与谢灵运同宗,故又称大小谢。

大谢的山水诗尚未脱离玄言诗风的影响, 模山范水后总留有玄理的色彩;

小谢的山水诗则完全是自然山水的描绘,玄理成分已消除殆尽。 谢脁的诗语言精美、音韵和谐,体现了永明体诗歌的特点。如“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祁宗政新书网江树”等,清新俊逸,精警工丽,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梁武帝称:“不读谢诗三日觉口臭。”沈约称:“二百年来无此诗也。”

唐代大诗人李白对谢脁最为倾心。清代王士禛《论诗绝句》说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

谢脁仕途生涯

谢朓大约在永明元年,他二十岁时,便“解褐入仕”。永明前、中期,他担任一些无关紧要的小官,过着轻裘肥马,广结诗友的贵族生活。

永明九年春,谢朓作为随郡王萧子隆的文学,随同萧子隆赴荆州,留下了不少诗篇。

建武二年夏日,谢朓出任宣城太守,实现了他“凌风翰”“恣山泉”的愿望。他既舍不得放弃衮衮公服,又想远离血的现实,只得追求一种“仕隐”的境界。《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一诗中,“既欢怀禄情,复协沧州趣。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过。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就是这种矛盾心理的显现。在宣城任上,谢朓将他的诗歌创作推向了数量和艺术的高峰。流传至今的诗歌,大多是宣城时期流传下来的。所以谢朓又被后人称为“谢宣城”。 建武四年,谢朓被任命为齐明帝萧鸾天生残废的长子萧宝义的镇北谘议、兼南东海太守。这时萧鸾已身染沉疴,而北魏军队常渡江骚扰,南北兵刃数次相接。

当时,谢朓岳父王敬则任会稽太守。因为他是齐武帝的心腹猛将,所以萧鸾对他很不放心,加重兵以监视。王敬则怖惧万状,深感大祸临头。他的第五个儿子王幼隆派人到南东海治所与谢朓密谈。谢朓深怕自己被卷入,扣住来人,径自告发。王敬则被族灭后,谢朓因功升任尚书吏部郎。

萧子隆素来对谢朓的才能十分爱赏,因而,谢朓也得到了最优厚的礼遇,往往“留连晤对,不舍日夕”。不意竟遭到操有实权的长史王秀之的忌恨,于是密奏武帝。此时齐武帝萧赜正病重,他降敕将谢朓召还京师。这对谢朓来说,真是晴天霹雳!

宋、齐之世的政坛是极其黑暗的,一个钟鸣鼎食的显宦之家,昨天门前还车马塞道,今天就可以被举家族灭。早在刘宋之世,谢朓的生母虽是帝家之女,然而他的伯父谢综、谢约却因卷进政治案件,与谢朓舅公范晔一起被处死,而谢朓父母因受牵连,一度也被迫迁离京邑。这些对聪颖异常的谢朓来说,当然印象极深。加上愤恨和不平,在新林道上,面对大江,他吟下了《赠西府同僚》,结尾四句:“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就是这种恐惧心理的真实流露。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二战日本海军实力 二战中日本为什么打不过美国海军下一篇:庞德简介 三国人物庞德公简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