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唐玄宗李隆基霸占自己儿媳杨玉环 怎么却成美丽凄凉的爱情故事

导语:儒家弟子或者千古文人骚客的贡献。只有凄凉而美丽的爱情故事,才能触动人类灵魂深处那一根共同的情弦,才能流传至今。凄美的爱情故事遮掩了那一段龌龊的伦理道德,人们更喜欢那一段皇家凄美的爱情故事。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远不像《长恨歌》中写的一样光鲜亮丽,所谓“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也是照顾寿王李瑁的面子。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与

儒家弟子或者千古文人骚客的贡献。只有凄凉而美丽的爱情故事,才能触动人类灵魂深处那一根共同的情弦,才能流传至今。凄美的爱情故事遮掩了那一段龌龊的伦理道德,人们更喜欢那一段皇家凄美的爱情故事。

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远不像《长恨歌》中写的一样光鲜亮丽,所谓“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也是照顾寿王李瑁的面子。

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与妻子杨贵妃也曾有过五年恩爱生活。后来玄宗最宠爱的妃子武惠妃离世,后宫中那些人没有一个能让玄宗满意。有人就对玄宗说:“妃资质天挺,宜充掖廷”,等见到杨贵妃时明皇大为惊艳,于是就把杨贵妃收入后宫。

这种事情在今天看来就是乱伦,为什么唐明皇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呢?

首先一个原因就是唐朝的国风开放,类似之事早有先例。就像李世民杀死了弟弟李元吉之后霸占嫂子齐王妃、高宗李治又娶走了自己老爹的妃子武则天、安乐公主包养自己小叔子……后世又有如同昌公主母亲睡自己的女婿,这样一看,唐明皇扒灰也就见怪不怪了。

而且玄宗也没有火急火燎的马上就娶杨贵妃,而是效仿高宗,在娶她之前,先让她出家一段时间,之后才接进的宫中,言外之意就像是我娶的是女道士,关李瑁什么事。即使是把贵妃接进宫中,也是一直到了天宝初年才封为妃子,距接她入宫也已经好几年了,这期间他也又给儿子娶了新媳妇,这样一来,外界的注意和议论也更小了。

后来白居易又作《长恨歌》,一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把深夜苦守长生殿的“痴汉”形象宣传的更广了,大家都被二人凄凉的爱情故事吸引,就把李瑁给遗忘。试想一下,那句“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如果改成“杨家有女已长成,养在寿府人已识”会是什么样?恐怕也就不会有洪昇的《长生殿》了。

但是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对这对儿“苦命鸳鸯”没有意见,比如李商隐就毫不给明皇留情:

“从不金舆惟寿王”、“薛王沉醉寿王醒”,这段凄美的爱情对于别人是假话,对于寿王又是什么?

寿王虽为武惠妃之子,母亲生前受尽恩宠,但母亲离去,玄宗又有了新欢,又有谁会关心他的感受。有时候古代帝王家的亲情还远远比不上寻常百姓。

最主要人们无视或选择性无视这段龌龊的根源在于人性有一些隐秘的角落,虽然暗黑却无法彻底去除

比如:

人们常开玩笑说扶桑以不到全世界5%的人口产生了95%的成人爱情片

某地以不到全国5%的人口产生了全国95%姐夫与小姨子的小调

至于爬灰更是文学和影视题材经久不息的话题,比如红楼梦里贾珍与秦可卿

《乔家大院》乔致庸的初恋雪瑛嫁给丈夫的……

忘了什么影视剧好像是一部有关京剧的一个人爆小道消息“邻居什么老头从X媳妇房里出来没抗住天气冷打了个喷嚏,被老伴儿住抓了个现行”

这类事情之所以能成为话题,证明虽然人们不认同,但是却不罕见,甚至现在还存在,容易撩拨人的情绪

比如前一阶段,网上引发轩然大波的江苏某地公公婚礼强吻儿媳——人们之所以评论之为“恶心的陋习”,而不是说“不可思议,太吓人了,震惊,第一次听说”。证明某些地方生活中并不罕见

“文不喜平”,文章想引发人们关注,不免就要代入一些话题,古人的爱情简单直白,诸如小姨子、爬灰之类的话题自然少不了,当然只是多见于民间

这是有一阶段网上流行“三俗”,后来又反“三俗”的原因,一方要引流,一方要防止世道人心堕落嘛!

这也不是就中国这样,外国,比如英王亨利八世就抢夺了自己的儿媳,下场似乎也很凄凉,在西方传奇程度应该和《长生殿》差不多

文学分为通俗文化和严肃文学,但是严肃文学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而且人性是想通的,老百姓看高高在上的皇帝也这样,一方面是批判,另一方面必然会广为流传

但人总要维持人类的道德体系,孟子说的好“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君子存之,庶民去之”,所以这类题材进入高雅文学领域,你就不得不用批判的眼光看它,要教育人民,不要被内心隐秘角落的黑暗所左右,在加上后果导致倾国倾城,主角一个惨死,一个晚景凄凉而死,不但更有教育意义,还增加的故事的曲折以及传奇程度

加上白居易和洪升的妙笔生花居然洗白成凄美的爱情故事了

后话是,记得人们读完《长恨歌》后批评白居易洗白,白居易也很羞愧,说“写着写着不知怎么就被爱情感动了”,这让人不禁怀疑,有些老夫子对匡扶人心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因为白居易的笔,文人的笔很可怕,可以颠倒黑白、可以不辨是非、可以涂脂抹粉、可以颠覆伦理~只要想写无所不能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藏族节日 藏族节日 藏族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节日下一篇:黎族服饰 黎族服饰文化 黎族服饰都有啥特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