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四川出土明朝官印 内容违背常识 学者:证实为崇祯最后一计

导语:四川出土的明代官印,有悖常理。学者:以下文字资料,已被确认为崇祯最后一着,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崇祯皇帝朱由检堪称是明朝最勤政却也是最悲情的帝王之一,他继位的17年里,旰食宵衣,不近女色,每天仅睡三五个小时,30来岁就已有了白发

四川出土的明代官印,有悖常理。学者:以下文字资料,已被确认为崇祯最后一着,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

崇祯皇帝朱由检堪称是明朝最勤政却也是最悲情的帝王之一,他继位的17年里,旰食宵衣,不近女色,每天仅睡三五个小时,30来岁就已有了白发。 然而,命运却和朱由检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崇祯朝17年里,有15年时间都在爆发旱灾、瘟疫,赤地千里,民不聊生,这直接拖垮了明朝财政。而失去活路的百姓为求生计,纷纷加入高迎祥、李自成等起义军,攻城略地,成为继关外后金崛起之后,明朝的又一大军事威胁。 最终,在双线作战的重压下,明军精锐损失殆尽。崇祯十七年3月,李自成攻入京师,大一统时代的明朝宣告终结,这位励精图治的皇帝「 ”意外”成为了亡国之君。 不过,与南明几位被贬斥的一无是处的皇帝相比,清朝对这位亡国之君却不乏溢美之辞。 如顺治就曾言道:「 ”朕念明崇祯帝孜孜求治,身殉社稷。若不急为阐扬,恐千载之下,意与失德亡国者同类并观。” 这倒不是清朝有多客观公正,而是因为政治需要。清军入关是打着为崇祯皇帝报仇的旗号,攻打南明也是以南明君臣「 ”不为先帝报仇,却擅立福王”为借口的。 虽然顺治对崇祯的褒扬带有政治目的,但有一句话却还是被他不幸言中了,后世在评价崇祯时,一改清初的正面评价,开始使用负面词汇。如郭沫若就说朱由检是「 ”刻薄寡恩,急剧失措”。 其实,崇祯死前遗书「 ”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就足以证实,这绝不是一位刻薄寡恩的君王。事实上,即使在是明亡前夕,崇祯依然在尝试着各种可能中兴明朝的希望。如迁都南京,送太子出逃,调吴三桂入卫。 此外,四川出土的明朝官印,也为我们揭开了一段隐秘的历史。 上世纪70年代末,四川南部县意外发掘了一座古墓,墓主为樊一蘅,一同出土的还有一方长11厘米宽6.7厘米的明朝官印,上刻「 ”提督川陕总兵关防”,但背跋却为崇祯十七年六月。 显然,铜印上的内容是有违常识的。因为樊一蘅总督川陕军务的时间是崇祯十六年冬,而崇祯十七年六月这个年号是南明福王所用。 这也就意味着,崇祯朝对于樊一蘅的任命,是由南明来完成的。樊一蘅原为宁夏巡抚,受弹劾罢官回到四川老家,后又被启用为川陕总督。对此,《明史》曾有记载:「 ”十六年冬,用荐起兵部右侍郎,总督川、陕军务,道阻,命不达”。 在崇祯下达诏书前,四川、陕西已分别被张献忠、李自成攻占,这也是樊一蘅无法收到诏命的原因。为什么崇祯皇帝在明知诏命不可能送达的情况下,莫名其妙去任命一个空头的川陕总督呢? 南部县文管所学者在研究后认为,这应该是崇祯皇帝为南迁后收复失地,重振明朝所做的良苦用心,堪称最后一计。 事实上,就在任命樊一蘅为川陕总督的同时,崇祯皇帝正打算迁都南京。按照这一构想,在南迁后,明朝首先要做的是收复川陕,这是守住半壁江山的前提。 所以,崇祯对于樊一蘅的任命同时送达了南京,以期南迁后路径打通将诏命送达。只可惜,崇祯的南迁为群臣所阻,未能施行。不过,以从兄身份继位的福王对于先帝的遗命遵照执行,为樊一蘅补刻了「 ”提督川陕总兵关防”官印。这才导致樊一蘅的官印时间为崇祯十七年六月。 而樊一蘅就任后,明军在四川势如破竹,到1645年初,明军已攻破叙州、江津、重庆、保宁、顺庆多城,破贼兵数万,史载:「 ”兵二十余万,奉一蘅节制”,樊一蘅驻兵江上,即将克复全蜀。樊一蘅的战绩,也足见崇祯皇帝用人之准。 只可惜,由于弘光政权的突然败亡,隆武政权的鞭长莫及,以及永历对四川军务的重新调整,导致了樊一蘅对全蜀军务丧失控制权,原本大好的局面彻底崩盘。 【新华书店】 南明史 顾诚 着 中国通史社科 新华书店正版图书籍 光明日报出版社 文轩网 ¥56.8 购买 参考资料:《明史》《明季南略》《南部县文管所馆藏南明铜印考释》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全球最值得入手的8款钢笔 世界上最贵的一款钢笔:价值1.15亿元下一篇:怖 世界上50张最诡异的画 诡异画看懂了才恐怖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