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庐山云雾茶 庐山云雾茶的发展历史

导语:庐山云雾茶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特种名茶,至少已有300余年历史。庐山云雾茶以其条索粗壮、青翠多毫、汤色明亮、叶嫩匀齐、香凛持久、醇厚味甘等“六绝”而闻名。文章介绍了庐山云雾茶的历史、发展以及产地分布等。

庐山云雾茶发展历史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庐山种茶,历史悠久。

远在汉朝,这里已有茶树种植。

据《庐山志》记载,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当时庐山梵宫寺院多至300余座,僧侣云集。

他们攀危崖,冒飞泉,竞采野茶;在白云深处,劈崖填峪,栽种茶树,采制茶叶。

东晋时庐山已成为佛教中心之一,据载,当时名僧慧远,在山上居住三十余年,聚集僧徒,讲授佛学,在山中发展种茶。

唐朝时庐山茶已很著名。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往庐山峰挖药种茶,并写下了诗篇:“长松树下小溪头,斑鹿胎巾白布裘,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麋林鹳是交游”。

宋朝已有洪州鹤岭茶,洪州双井茶、白露、鹰爪等名茶。

这时虽然未明确地见到云雾茶的出现,但从北宋诗人黄庭坚的诗中,隐约可见宋时已有云雾茶了。

诗云:“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磑霏霏雪不如”。

这里所写的“云腴”是指白而肥润的茶叶;“落磑霏霏雪不如”,说明磨中碾成粉末的茶叶,因多白毫,其白胜于雪。

看来宋时已有白毫茶是无疑的。

到了明代,庐山云雾茶名称已出现在明《庐山志》中,由此可见,庐山云雾茶至少已有300余年历史了。

朱元璋登基后,庐山的名望更为显赫。

庐山云雾正是从明代开始生产的,很快闻名全国。

明代万历年间的李日华《紫桃轩杂缀》即云:匡庐绝顶,产茶在云雾蒸蔚中,极有胜韵。

匡庐之山,真是云的故乡,云的世界。

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变幻无穷,时而像浩瀚的波涛,时而像轻盈的薄絮,整个庐山都沉浸在那朦胧飘渺的云雾中,千山烟霭中,万象鸿蒙里,一如太虚纪境。

因而,有云雾茶之名,雾芽吸尽香龙脂,云雾的滋润,促使芽叶中芳香油的积聚,也使叶芽保持鲜嫩,便能制出色香味俱佳的好茶。

1971年,庐山云雾茶被列入中国绿茶类的特种名茶,并以:条索粗壮,青翠多毫、汤色明亮、叶嫩匀齐、香凛持久、醇厚味甘等“六绝”一举扬名中外。

1982年在江西二十一种茶叶评比中,名列江西八大名茶之冠。

同年,全国名茶评比又被定为中国名茶。

1985年获全国优质产品银牌奖,1989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牌奖。

《庐山志》载:庐山云雾茶“初由鸟雀衔种而来,传播于岩隙石罅……”。

又称钻林茶。

钻林茶被视为云雾茶中的上品,但由于散生荆棘横生的灌丛,寻觅艰难,不仅衣撕手破,而且量极少。

过去,庐山云雾茶的栽培多赖庐山寺庙的僧人,是他们清苦的汗水培育、浇灌了一茬又一茬的茶树。

庐山云雾茶,规模种植,是在进入20世纪以后的事,但与佛教仍然有关连。

1934年庐山植物园成立后,便自庐山山麓五乳寺引种茶苗,购进茶籽,开辟茶园10余亩。

但在此前,庐山云雾茶的栽培与制作,多赖庐山寺庙的僧人。

正如陈三立在诗中所说,是“山僧往来踝胫穿,猩啼号虎豹前”的结果。

庐山云雾茶是茶禅相通的佳作。

20世纪50年代以来,庐山云雾茶得到了迅速发展,茶园5000余亩,分布在整个庐山的汉阳峰、五老峰、小天池、大天池、含鄱口、花径、天桥、修静庵、中安、捉马岭、海会寺、帅家、化城山、青山、通远、八仙庵、马尾水、高垄、威家、莲花洞、龙门沟、赛阳、碧云庵等地。

其中尤以五老峰与汉阳峰之间,因终日云雾不散,茶叶品质最好。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baike/41013.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我只喜欢你》郝五一生孩子了,为什么嘲笑乔一无子?下一篇:《我只喜欢你》言默带乔一参加婚礼,新娘是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