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 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

导语: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以下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文字资料。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从战争规模和战果来看,三大战役在中国战争史上是空年前。人民解放军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主力基本消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

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以下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文字资料。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

从战争规模和战果来看,三大战役在中国战争史上是空年前。

人民解放军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主力基本消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河、平金三大战略战役。

辽沈、淮河、平金三大战役,历时142天。他们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变革,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和非正规军29个师,共154万余人。

三大战役后,蒋介石国民党集团赖以维持反动统治的主要精锐部队被消灭,中国革命处于胜利的前夜。

三大战役的胜利,为全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扩展数据:

辽沈、淮海、平金三大战役是毛泽东与中央军委组织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决战,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发动反革命内战的主力。

许多外国军事历史学家报告说,很难理解这个谜。

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指挥人民解放军,统筹战略,周密部署,其中之一就是善于正确采纳前线指挥员的作战意图,使战役能够很好地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指挥员的积极性,谱写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难得的壮丽篇章。

善于听取意见,不盲目决策

在整个三大战役过程中,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在事关全局成败的重大决策上没有犯错误,这是坚持“集中群众,坚持群众形成正确领导意见”领导方法的必然结果。

1948年6月,虽然敌我军事实力发生重大变化,解放军士兵和装备有所改善,但国民党军队在数量和装备上仍具有很强的优势,并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援助。

1948年8月,国民党南京军事会议确定了战略收缩政策,准备向东北撤退,以保证华中。

如果国民党的战略收缩计划成功,我军不仅会失去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机会,还会将国民党军队撤至关中或江南,给我军后续作战增加极大的麻烦。

这样,解放战争的胜利将大大推迟。

在一个重要关头,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分析,虽然有一定的困难和风险,但机不可失,他们决定利用敌人的优柔寡断,尚未决定逃跑,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

在毛泽东和中央军委作出重大决策之前,他们不仅由领导同志集体研究,而且多次交换不同意见;此外,他们曾多次咨询前线指挥官,并与他们进行讨论。

对于一线指挥员的不同意见或补充意见,要认真认真研究,再反复考虑,大胆决策。

参考来源:人民日报网-打赢三大战役的战略与智慧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史料类型 史料分哪几种类型下一篇:达芬奇密码txt 达芬奇密码txt下载

文章评论